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戴名世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6
转发:0
评论:0
戴名世,戴名世(1653~1713)清代散文家。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又号忧庵。
  戴名世(1653~1713) 清代散文家。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又号忧庵。安徽桐城人。世居桐城南山,后人称为南山先生。幼年家境比较贫寒,20岁起即授徒以养亲。戴氏自幼力学古文,又以史才自负,喜好收集明代逸事。既穷而游,多愤时嫉俗之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时已57岁。两年后,即因行世已久的《南山集》中有南明三王年号而遭劾下狱;又两年后被处死。此案牵连数百人,为清初著名文字狱。

  《南山集》中的论说文,如《老子论》认为老子所言,多"涉历世故之道",愤恨道教徒妄托老子为教主;《范增论》认为"定天下者必明于天下之大势,而后可以决天下之治乱";《抚盗论》认为"群盗"是"假手于文武大吏",这种官吏正是"国家之大盗";《史论》认为《史记》、《汉书》、《五代史》为良史,皆具特识。传记文章中有的表彰民族斗争中的忠贞烈士,有的歌颂甘居贫贱的隐逸人物,如《左忠毅公传》、《温滢家传》、《杨维岳传》、《朱铭德传》、《杨刘二王合传》等篇。《孑遗录》、《宏光乙酉扬州守城纪略》等,具有史乘参考价值。《游天台山记》、《雁荡记》、《龙鼻泉记》、《游大龙湫记》等,写山川景色颇细;《日本风土记》则记述了传闻中的一些日本国的风土人情和史事。

  戴名世曾经说过自己的"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但"二十年来,搜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吸沆瀣,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凡起例,次第命笔"(《与刘大山书》)。他著述的志愿未能完成,但《南山集》已显示 出他的散文是沿着明代唐宋派的道路在发展,有其特色。戴名世论文,主张作文当以"精、神、气"为主,语言文字为次(《答张、伍两生书》)。他又以为文章之所以能够"传神",其要在于有"义理",而"语气"则是从属之物(《有明历朝小题文选序》)。他自己所作,既有"浩瀚纵横,雄浑悲壮"(萧穆《戴忧庵先生事略》),也有"空灵超妙"(方宗诚《桐城文录序》),对于后来桐城派散文的发展,有相当的影响。

  戴氏撰《南山集》16卷,初刻于康熙辛巳(1701)遭禁毁,已不可见。他死后100多年,其族人戴钧衡重行收集扩编,于道光辛丑(1841)刊行。后有各种翻印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戴名世
生平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偶抄》,藏于合肥安徽博物院。桐城派文学家之一,20岁养亲,27岁所作八股文为天下传。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应试,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贡生入京师国子监,“诸公贵人畏其口,尤忌嫉之”。太学诸生皆称为“狂士”,著有《南山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殿试,与赵熊诏争魁,熊诏取状元,名世榜眼。燕京有科举不公之说。康熙五十年(1711年),戴名世《南山集》中据桐城方孝标所撰《滇黔纪闻》一书对南明诸君王寄以同情,并书南明永历帝之年号,遭人发现。仇家赵熊诏之父左都御史赵申乔得此机会,参名世“为书狂悖”,戴名世因此文字狱而被康熙帝处决于菜市口法场,史称“南山案”。雍正帝对此事发表评论:“虽皆非臣子之所宜言,实无悖逆之语,当时刑部复旨,亦未谓此外更有违碍之词,故亦以为冤。”戴名世后归葬故里,墓碑不书本名,曰“戴南山墓”。后世戴均衡搜集戴名世遗篇,编为《戴南山先生全...
· 戴名世与桐城派文学戴名世的作品有哪些
戴名世生活在顺治与康熙年间,是当时的文学大家,著有《南山集》等,戴名世的散文成就非常的高,戴名世是安徽桐城人,所以后来与同是安徽桐城人的方苞、刘大櫆、姚鼐三人一起被称为桐城派“四祖”,桐城派在清朝时期的文学成就是非常高的,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的巨大,桐城派可以说领导了清朝期间二百年的文流。戴名世塑像戴名世是桐城派的奠基人,堪称是桐城派的鼻祖。后来师事、私淑或膺服桐城派的作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总共计1211人,流传下来的桐城派作品达到了2000余种,纵横清代文坛200余年,延及近代。戴名世的作品之中充满了对丑恶社会现实的厌恶,同时也积极的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人性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这一点实在是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但是戴名世生活在对钳制比较厉害的封建王朝,他有悖于王朝的“大逆”,只能是招来杀身之祸,这是戴名世的悲哀之处。从戴名世流传下来的282篇作品来看,戴名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属于思想内容健康向上的...
· 安徽省-安庆-桐城戴名世
戴名世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夏庵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赵熊诏榜进士第二人。戴名世始祖于明洪武初年由婺源迁入桐城,至戴名世已历十二世。戴名世的曾祖父戴震(字孟庵)是明末诸生,当明清易代之际,怀着-之痛,削发为僧,隐居龙眠山中埋头著书。祖父戴宁(字古山)明末曾任江西新淦、乐安县令,政声卓著,推为良吏,后以养亲解官归田,数十年中以酒度日,隐逸而终。父亲戴硕(字霜崖)为人忠厚,因故国沦亡,生活艰辛,内心忧苦百端,无一日忘怀朱明王朝,48岁那年病逝于陈家洲教馆。临终前告诫戴名世说:“吾其死于忧乎!吾死,祸必及子,然勿效我忧也。”戴名世是戴硕长子,父丧既孤,本自殷实的家境,也在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围困桐城时“一败而不复起”。戴名世自幼聪慧过人,1...
· 桐城文化—名家荟萃—说戴名世
自古文人总是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为自己生命的重要构成,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总是守着自己尊奉的文化不放,甚至不惜性命地千方百计传民族文化于后世,奉孔子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为立身之铭,若曹子恒视文为“不朽之盛事”,这种思维和固执的精神害苦了历史上不少文人。有清一代桐城多出仕人,有方以智、方苞、张廷玉流的腾达飞黄,亦有戴名世辈的可悲厄运。以戴名世与方苞而言,俩人自康熙三十年在京师同贡于太学相识,其后近二十年,俩人交往甚密,在颠沛的生涯中,互为知音,于古文创作相与切磋亦相互推崇,并盛名于时。然而后来,在清统治者对汉族士大夫笼络与威压并举的政策下,一个飞黄腾达至君侧,一个蒙罪惨死于刀下,命运相迥,判若云泥,这是为何呢?这恐怕要从人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态方面去找原因。明朝的覆亡震憾了汉族士大夫的心灵,使他们陷入沉痛的反思,对有明一代的政治、哲学重予检验和批判。他们或希望通过翊护程朱理学以挽救颓败...
· 桐城文化—名家荟萃—戴名世罹难《南山集》
康熙四十八年(1709),戴名世在殿试中高中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官授翰林院编修。戴名世素喜放言高论,指斥朝政,臧否人物,朝中诸公皆畏其口,心存疑忌。康熙五十年,御史赵申乔参奏戴名世“妄窃文名,恃才放荡”,“私刻文集,肆口游谈,语多狂悖,逞一时之私见,为不经之乱道”。其直接证据就是戴名世门人尤云鄂于康熙四十年(1701)为其刊刻的《南山集》中所收《与余生书》。在这封信中,戴名世沿用了南明诸帝的年号。此外,书中还引述了同乡方孝标《滇黔纪闻》中有关南明的史实。康熙帝览奏,勃然大怒。他本就有“朕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的感觉,现天下承平,正可借此整饬“异端”,以收监谤防口之效,遂下旨严查,时达两年之久,最后御裁:戴名世处斩,方孝标剖棺戮尸,凡为《南山集》作序、刊刻、贩卖者,均处流刑或入旗籍。此案株连数百人,为有清一代最大文字狱。自此,天下文人噤若寒蝉,避谈国事,以免招杀身之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