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孟子》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2
转发:0
评论:0
《孟子》,孟子(Mencius)(前385年?-前304年?)名轲,字子舆,一字子车,

  孟子(Mencius)(前385年?-前304年?)名轲,字子舆,一字子车,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著有《孟子》一书。有《孟子》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司马迁认为《孟子》为孟轲自撰,“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但也有观点认为,从书中用语来看,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共七篇,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教子故事,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孟子师承子思,但推崇孔子,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

  孟子是中国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小的时候他的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给他找了3个地方。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
· 孟子
内容《孟子》一书为语录体,以答问方式展开,主要论证方法为驳论。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据《史记》记载,《孟子》一书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篇名取自各章开头的几个字,没有特别的含意。东汉赵岐在《孟子章句》中,又将每一篇分为上下两卷,全书共七篇十四卷。风格特色《孟子》文气雄健,气势磅礡,词锋犀利,如决江河而下,浩浩荡荡,笔锋所至,万物披靡。感情洋溢,爱憎分明,波澜曲折壮阔,词采华瞻,有时宽厚弘博,有时轻松幽默,明白晓畅,明朗简洁,流畅疏荡,极少生僻字词。《孟子》长于辩论;逻辑严密,善用问答方式的表现方法,逐步深入问题,层次清晰,一问一答穿插变化,制造气势,分清层次,突出主题。辩论方法灵活多样,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或虚实莫测,欲擒先纵,处处显出机敏和智慧;尤善设机巧,引人入彀,不惮反复,说理详尽。...
· 孟子对联
取义成仁千古事立业扬名万年身孟子一生追求宣传王道仁爱思想,取义成仁是他的重要理念,他也正因为这些而成为人家敬仰的亚圣,万古长青。一生为民浩然正气冲云霄两袖清风仁者无敌中庸道孟子的主张就是民贵君轻和仁爱的思想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处世尤宜,善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切同禹颜(孟子庙)
· 从明初的《孟子节文》看孟子思想
明初刘三吾秉承皇帝朱元璋的意旨搞了一本《孟子节文》,删去了八十五章(以章数计,删去了全书的三分之一,以字数计则删去全书将达五分之二),并定为功令,“自今八十五章之内,课试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朱元璋以及删节《孟子》的刘三吾等为什么害怕这八十五章,非要把它删除不可?其中有什么危害封建主义的东西?对《孟子节文》进行认真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孟子思想的认识深入一步。
· 孟子思想渊源
思想渊源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1993年出土的郭店简和1994年收购入藏的上博简出现了大量的佚籍,“使人们不得不提出重写有关学术思想历史的要求。在20世纪长期流行,似乎早已成为定论的若干观点,正在遭到动摇,甚至导致根本性的改变。”[2]谈儒家必谈“孔孟”。孔子在“战国中晚期孔子的‘圣人’身份已确立”。[3]而孔子逝后,“儒分八派”,如果视孔子为儒家第一代,那么,“孟子则在第五代。”[2]《孟子》又是在南宋才被奉为经书。这漫长的跨时空的浸润与沧桑流变,我们很难说自己所理解的孟子就是“真实”的孟子。在上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兴起的“疑古思潮”之后,人们对许多古书都产生怀疑,把孔子讲得只剩下一部《论语》还可以用。而李学勤先生在2005年8月却指出:“我们认为孔子不仅开创了儒学,也确实开创了易学。”[2]“孔子是易学的真正开创者,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