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
顾炎武,[《日知录》清 顾炎武著][顾炎武像]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正月初
[《日知录》清 顾炎武著]
[顾炎武像]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正月初八,著名学者顾炎武卒。
顾炎武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
顾炎武不仅“博学于文”,而且还广泛接触了社会实际,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清初崭新的学风。
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字宁人,本名绦,清兵攻占南京后改名炎武。江苏昆山人,因故居旁有亭林湖,人们称他为亭林先生。他出身于“江东望族”,从小过继给叔母,嗣母和嗣祖经常用民族气节和社会现实熏陶他。
他14岁时就参加复社活动,与复社名士议论学术和国家大事。乡试失败后,毅然摆脱科举考试的约束,发愤钻研“经世致用”的有用之学。他辑录了历代文书、方志中有关全国各地山川地势、农田、水利、兵防、物产、赋税、交通等众多资料,撰写了《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清兵占据南京后,他侍奉嗣母迁居于常熟,因感激明朝娃表之恩,其母七日而死,并遗嘱顾炎武读书隐居,不仕二朝。顾炎武深受感动,积极投入昆山人民的抗清武装斗争。抗清武装斗争失败后,他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频繁地奔跑于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各地。随行的骡马驮着书籍,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一路风尘,颠沛流离,与各地遗民和抗清志士紧密联络,企图发动抗清武装斗争。当清朝廷征召他赴博学鸿词和参修国史时,他一口拒绝,说人人都可以入仕,惟他一人不能,并以一死来抗命。顾炎武广泛地与社会现实接触,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与众多知名学者深入探讨学术和各方面的问题。他实地考察了西北山川地理,遇到与典籍不符的,立即进行校勘,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以严谨的作风,创作了传世之作《日知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顾炎武是谁?顾炎武是怎么死的?
![](https://imgs0.zupu.cn/photos/fenzhan/147/639fb423-fe94-48ff-9884-0cb9dfab2c65.jpg)
顾炎武是著名的儒学名家,与黄宗羲、王夫之二人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的许多思想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人认为他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虽然顾炎武本人是反对清朝统治的,但是思想是无国界的。所以他的思想在清朝之时受人推崇,成为“清学开山”始祖,也是说的过去的。人物档案姓名:顾炎武别名:顾绛字:忠清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明末清初出生地:江苏昆山千灯镇出生时间:公元1613年去世时间:公元1682年信仰:儒学职业: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学家其他作品:《日知录》、《音学五书》、《军制论》、《天下郡国利病书》主要成就:明末清初三大儒、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明万历四十一年,顾炎武在昆山千灯镇顾家出生。顾家是江东望族,世代书香世家,父亲顾同应,曾祖顾章志,著名的三徐,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则是顾炎武的外甥。顾炎武原本是顾同应的儿子,后来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
· 顾炎武
顾贞观:(公元1637~1714年),号梁汾,江苏无锡人。著名清朝词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举人,为内阁中书。喜填词,与纳兰性德交情甚笃。词善抒情,真挚委婉,有与陈维崧、朱彝尊“称词家三绝”之誉。著有《弹指词》。
· 如何评价顾炎武此人?顾炎武的诗词
![](https://imgs0.zupu.cn/photos/fenzhan/518/4d02123f-946e-4dec-88ab-a00371c9e726.jpg)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首先顾炎武是也一位儒学大家,是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他在儒学方面成就非常高,反对明朝的阴阳心学、层主理学,倡导经世致用,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清朝康熙年间,曾开博学鸿儒科,招致明朝遗民。顾炎武曾多次受邀,但是都被他严词拒绝。能够被邀请在列,就已经能够说明顾炎武本人在儒学方面的成就了。多次受邀,足以证明顾炎武是当时儒学成就最高的那一列人的一个。顾炎武是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只从这两句话就可以看出,顾炎武对人民在国家统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学中学历史的时候,常常将西方的民主主义与顾炎武的某些思想联系起来学习,在封建统治根深蒂固...
· 北京顾炎武祠
简要介绍:顾炎武祠位于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报国寺内西院,是清顺治年间顾炎武在北京时的住所。顾炎武祠地址:保护单位级别:市级地址: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报国寺内西院人物简介: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他在京居住期间,走遍京郊大地,撰写了《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两书,成为研究北京京郊历史地理的重要的书籍,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另外,还编纂了《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等重要书籍。1984年,顾炎武祠与报国寺同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顾炎武的裴村记
顾炎武的裴村记呜呼!自治道愈下,而国无强宗。无强宗是以无立国,无立国是以内溃外畔,而卒至于亡。然则宗法之存,非所以扶人纪而张国势者乎!余至闻喜县之裴村,拜于晋公之祠。问其苗裔,尚一二百人,有释耒而陪拜者。出至官道旁,读唐时碑,载其谱牒世系。登陇而望,十里之内,丘墓相连。其名字官爵可考者,尚百数十人。盖近古氏族之盛,莫过于唐。而河中为唐近畿地,其地重而族厚。若解之柳、闻喜之裴,皆历任数百年,冠裳不绝;汾阴之薛,凭河自保,于石虎、苻坚割据之际,而未尝一仕其朝;猗氏之樊、王,举义兵以抗高欢之众。此非三代之法尤存,而其人之贤者,又率之以保家亢宗之道,胡以能久而不衰若是?自唐之亡而谱牒与之俱尽然,而裴枢辈六七人犹为全忠所忌,必待杀之白马驿而后篡唐,氏族之有关于人国也如此。至于五代之季,天位几如弈棋,而大族高门降为皂隶;靖康之变,无一家能相统帅以自保者。夏县之司马氏,举宗南渡,而反其里者,未百年也。呜...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