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苏颂制造天文仪器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7
转发:0
评论:0
苏颂制造天文仪器,[浑仪(模型)]苏颂(1020~1101),中国宋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字子容,

[浑仪(模型)]

  苏颂(1020~1101),中国宋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字子容,泉州南安(今属福建省)人。他主持制作水运仪象台并撰写设计说明书《新仪象法要》,书中收录其绘制的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星图之一――全天星图,他还改造了天象仪的鼻祖――假天仪,反映中国古代天文学高峰时期的杰出成就。 

  元v元年(1086)苏颂奉命校验新旧浑仪,在吏部守当官韩公廉的帮助下,于元v七年(1092)集合一批工人制造出一座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3组器件合在一起的高台建筑,整个仪器用水力推动运转,经变速和传动装置使三部分仪器联动,浑仪和浑象可自动跟踪天体,又能自动报时,后称水运仪象台。它是世界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一颗明珠。苏颂为能更直观理解星宿的出没,又提出设计一种“人在天里”观天演示仪器,即假天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郭守敬:元代天文学巨擘与仪器制造先驱
郭守敬,字若思,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仪器制造家、数学家和水利专家。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郭守敬奉命主持天文台的工作。元大都司天文台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组织严密,设备齐全,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功能最好的天文台之一。元大都司天文台更为世人瞩目的是它拥有当时非常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其中,郭守敬所创制的简仪是世界上首次采用滚柱轴承的机械,也是世界上第一台集测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测量仪,开创了在仪器上同时设置和使用附加设备的先河。还有一种天文仪器叫仰仪,它是中国和世界上首次出现的一种新型仪器,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太阳投影的观测仪。简仪元郭守敬设计制造的天文仪器,现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还奉命编修历法。为了编修历法,郭守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天象观测通过实地观测,测出了二十四节气,特别是夏至和冬至的精确时刻。他还推测出年为365.2425天,与当代的科学测...
· 宋著名天文学家苏颂制造天文仪器
[浑仪(模型)]苏颂(1020~1101),中国宋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字子容,泉州南安(今属福建省)人。他主持制作水运仪象台并撰写设计说明书《新仪象法要》,书中收录其绘制的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星图之一――全天星图,他还改造了天象仪的鼻祖――假天仪,反映中国古代天文学高峰时期的杰出成就。元�v元年(1086)苏颂奉命校验新旧浑仪,在吏部守当官韩公廉的帮助下,于元�v七年(1092)集合一批工人制造出一座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3组器件合在一起的高台建筑,整个仪器用水力推动运转,经变速和传动装置使三部分仪器联动,浑仪和浑象可自动跟踪天体,又能自动报时,后称水运仪象台。它是世界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一颗明珠。苏颂为能更直观理解星宿的出没,又提出设计一种“人在天里”观天演示仪器,即假天仪。
· 古代天文仪器-简仪
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该仪器的结构和使用上都比浑仪简单,而且除北极星附近以外,整个天空一览无余。故称简仪。简仪的主要装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环面平行于地球赤道面,叫做“赤道环”;另一个是直立在赤道环中心的双环,能绕一根金属轴转动,叫做“赤经双环”。双环中间夹着一根装有十字丝装置的窥管,相当于单镜筒望远镜,能绕赤经双环的中心转动。观测时,将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星的位置值。有两个支架托着正南北方向的金属轴,支撑着整个观测装置,使这个装置保持着北高南低的形状。这是我国首先发明的赤道装置,要比欧洲人使用赤道装置早500年左右。
· 古代天文仪器-日晷
日晷又称“日规”,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 中国古代天文仪器
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后来,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叫“圭”。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斜射,表影则最长。于是,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譬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