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申不害改革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0
转发:0
评论:0
申不害改革,[申不害像]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先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郑国京

[申不害像]

  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先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郑国京(今河南荥阳县东南)人。韩灭郑后,他被韩昭侯起用为相,进行改革,使韩国一度“国治兵强”。他与慎到都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他的著作《申子》原有2篇(一说6篇),现仅残存《群书治要》卷36所引“大体篇”以及一些佚文。 

  重“术” 申不害在先秦法家中以重“术”著称,自成一派。他主要是从道家那里吸取了“君人南面之术”,加以改造,用来维护当时法家所主张的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因此,他由“任法”而转入“重术”,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而突出起来的君臣矛盾上。他的法律思想也具有这一特点。 

  申不害说:“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称轻重,所以一群臣也”;“君之所以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这些都是主张“法治”的思想。他也反对立法行私,曾对韩昭侯说:“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今君设法度而听左右之请,此所以难行也。”但由于他把着重点放在“术”上,对统一法令、加强法制等重要问题反而认识不足,以致使韩国的改革远不如秦国彻底。因此,韩非曾就他没有统一韩国法令的严重错误进行批评说:“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饰(治)于官之患也”。韩非将申不害作为“徒术而无法”的典型。申不害自己在遵守法制上也不能以身作则,曾向韩昭侯“请仕其从兄官”,可见他在韩国推行“法治”是很不坚决的。但他所倡导的“术”对韩非等后期法家却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认为要实行“法治”,国君必须集权于一身,以期做到“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如响。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也就是说,国君应把关系国家安危的立法、任免、赏罚等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就应防止大臣“蔽君之明,塞君之听,夺之政而专其令,有其民而取其国”。特别是不能容许“一臣专君,群臣皆蔽”的现象产生。否则就会招致“乱臣”“破国”和“弑君而取国”的后果。他的“术”就是为了解决君臣之间这一矛盾而提出的。 
    “术”的内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①  “为人臣(当作君)者操契以责其名”。这是指国君公开用以选拔、监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也就是后来《韩非子・定法》指出的“术者,因任(能)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具体说,就是先要按照臣下的才能授予官职,然后考查臣下所做的工作(实)是否符合他的职守(名),据以进行赏罚。在名实是否相符上,他的要求极其严格,既不许失职,更不许越权。他曾提出:“治不逾官,虽知弗言”,意即凡不属于职权范围内的事,臣下即使知情也不许言讲,目的在于防止臣下篡权。韩非虽曾肯定了他的“治不逾官”,但否定了他的“虽知弗言”,认为这样势必使国君了解不到下情,是“申子未尽于法(当作术)”的表现。 

  ②  “藏于无事”,“示天下无为”。这是驾御臣下的权术,亦即《韩非子・难三》所说的“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申不害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主张“君道无为”,要求君主不干具体工作,甚至要求国君“去听”、“去视”、“去智”,以免暴露自己,使臣下无从投其所好。这就可象明镜一样,看到臣下的一切,真正识别出忠奸,国君也就不会被臣下所蒙蔽,而能“独视”、“独听”、“独断”。这种极端专制的思想正是他重“术”的最后归宿,因而他说:“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主(当作‘王’)”。但他离开“法”来谈“独断”,显然不合法家的“法治”精神,所以韩非批评他“徒术而无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申不害
生平申不害是京邑人,原先为郑国的小官吏,后来研究刑名法术,就向韩昭侯求官,昭侯任其宰相。对内修教,对外应付诸侯,前后共十五年。直到申子逝世,国家富足,军事强大,无他国敢来侵犯韩国。法家术派申不害是早期的法家学者。《史记》有“著书两篇,号曰申子”的话,《汉书》有“申子六篇”的话,但全都亡佚了。法家中有三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形名参同“形名参同”是申不害发明的行政管理方法。申不害认为,君主的个人能力是绝对有限度的,那对于臣下就必须施行较客观方式来衡量其执政成效,由官员先行向上进行任务预算申报“名”,再以其完成的限期实际成绩“形”,进行二者间的差异分析“参同”,来做为对官员的成效考核。
· 申不害
申不害,亦称申子,战国时期郑国京县(今河南荥阳,属郑州)人,约公元前385--公元前337,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以“术”著称于世。韩灭郑后,他被韩昭侯起用为相,进行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使韩国走向国富兵强。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郑(今河南新郑,属郑州)。其著作《申子》,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别人引用的零章断句,比较完整的只有《群书治要》卷三六所引《大体篇》。郑国灭国之时,申不害年岁约在20~30岁之间。作为一个亡国之贱臣,申不害可能杂学诸说。因为在他之前的管子、李悝、慎到的学术理论中都有“术”的成份。有人根据申不害思想中有道家思想的痕迹,认为他是由道入法。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把他的思想仅归为道法两家。申不害相韩时,韩国已处弱势。韩昭侯即位不久,颇具雄心,任用贱臣申不害即为一例,申不害才华得有用武之地。申不害学术思想及变法申不害的学术思想...
· 申不害是谁?申不害人物生平介绍
申不害生平简介相韩之前申不害原是郑国京邑(今郑州荥阳东南京襄城)人,曾为郑国小吏,公元前375年(韩哀侯二年),韩国灭掉郑国,遂成为韩人,并做了韩国的低级官员。公元前354年(韩昭侯四年),素与韩有隙的魏国出兵伐韩,包围宅阳(今郑州市北)。面对重兵压境的严重局面,韩昭侯及众大臣束手无策。危急关头,申不害审时度势,建议韩昭侯执圭(古时臣下朝见天子时所执的一种玉器)去见魏惠王。申不害说:要解国家危难,最好的办法是示弱。今魏国强大,鲁国、宋国、卫国皆去朝见,您执圭去朝见魏王,魏王一定会心满意足,自大骄狂。这样必引起其他诸侯不满而同情韩国。是我免于一人之下,而位于万人之上也。夫弱魏之兵,而重韩之权,莫如朝魏。”韩昭侯采纳申不害建议,亲自执圭去朝见魏惠王,表示敬畏之意。魏惠王果然十分高兴,立即下令撤兵,并与韩国约为友邦。申不害亦由此令韩昭侯刮目相看,逐步成为韩昭侯的重要谋臣,得以在处理国家事务上施展...
· 改革家申不害“围魏救赵”究竟是怎样的一件事
申不害是改革家,也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受韩昭侯的委托,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了变法。韩国兼并了郑国后,意识到了国家只有国力强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时,韩国消灭郑国后,国土面积进行了扩充,虽然没有别的国家宽广,但是对于韩国来说,足以上人民安居乐业。韩国的君主韩昭侯看见魏国李悝变法,使魏国在兵力、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后,韩昭侯也萌生了一个在本国实行变法的念头。网络配图申不害在政治上,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那就是“术”。申不原本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在治理国家时,需要做到有法可依,而术也是其中一种,介于法之间。当时,国家都是小个体,如果稍有不注意,就会被别的国家所兼并,申不害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君主只有自上而下地把握好术的核心,那么国家的一切政事才能很好的进行。首先,对官吏要进行考核和评比,这样一来,将韩国朝廷的冗官进行了肃清,有利于官吏的建设。申不害告诉君主,对待官吏...
· 申不害变法失败的原因?申不害是怎样死的?
申不害是改革家,也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受韩昭侯的委托,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了变法。韩国兼并了郑国后,意识到了国家只有国力强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时,韩国消灭郑国后,国土面积进行了扩充,虽然没有别的国家宽广,但是对于韩国来说,足以上人民安居乐业。韩国的君主韩昭侯看见魏国李悝变法,使魏国在兵力、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后,韩昭侯也萌生了一个在本国实行变法的念头。网络配图申不害在政治上,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那就是“术”。申不原本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在治理国家时,需要做到有法可依,而术也是其中一种,介于法之间。当时,国家都是小个体,如果稍有不注意,就会被别的国家所兼并,申不害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君主只有自上而下地把握好术的核心,那么国家的一切政事才能很好的进行。首先,对官吏要进行考核和评比,这样一来,将韩国朝廷的冗官进行了肃清,有利于官吏的建设。申不害告诉君主,对待官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