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欧阳修撰《新五代史》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4
转发:0
评论:0
欧阳修撰《新五代史》,[欧阳修像]欧阳修不满宋初薛居正等人编纂的《五代史》(或称《梁唐晋汉周书》)

[欧阳修像]

  欧阳修不满宋初薛居正等人编纂的《五代史》(或称《梁唐晋汉周书》)的繁猥失实,花费了18年,以个人的力量,于宋仁宗皇v五年(1053)基本完成了《五代史记》的撰述,总共74卷,藏于家中。欧阳修死后,朝廷得知此事,下诏自其家取来,交国子监刊行,此即《新五代史》。 

  在修撰时,欧阳修本着重在“义例”和“褒贬”的撰述思想,师法《春秋》,以五代为乱世,将其与春秋时期相比较,认为这是一个礼乐刑政彻底崩溃,中原几乎与夷狄之地不相上下的时代。他以史法明道义,以匡正乱世之是非,贯彻“道学”的要求。 

  《新五代史》重书法而轻事实,难免过于简略,削弱了史书的分量。因此,新、旧《五代史》实各有长短,不可偏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新五代史》简介:欧阳修牵头编纂的五代史书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它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撰写内容更加翔实,但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一般史书的“志”,《新五代史》称作“考”,仅有《司天考》、《职方考》,分别相当于《旧五代史》的《天文志》、《郡县志》。作者认为五代是个名分纲常颠倒的乱世,其典章制度一无可取,所以将《旧五代史》的“志”删除。这也是为了体现以“礼”修史的原则。
· 解密:欧阳修因何决定重新编纂新的五代史书?
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写给尹师鲁的信中说“史者国家之典法也”,史书记载“君臣善恶,与其百事之废置”,目的在于“垂劝戒,示后世”。在他看来,旧五代史还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有“繁猥失实”的地方,没有起到它应起的作用。所以他把“褒贬义例”放在新五代史的首要地位,并以孔子编撰春秋的“义例”,作为自己立论的原则,用“春秋笔法”对五代历史进行褒贬。五代是一个封建分裂割据的时代,中原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小王朝的相继更替;中原以外的地区分裂为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国。各个王朝统治的时间都比较短促,用欧阳修的话来说,“于此之时,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五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馀嵗,甚者三、四嵗而亡”(《欧阳文忠全集卷五九本论》),出现“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新五代史·序》)。这种...
· 新五代史
体例《新五代史》其中的列传实为“类传”,采用类比方式,最有特色,有:《家人传》、《臣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传》、《唐六臣传》、《义儿传》、《伶官传》、《杂传》等,然其《死节传》仅凑得三人,《死事传》十一人,远少于《册府元龟》所载人数;又如《唐六臣传》皆唐末助朱温篡唐者,虽名为唐臣,讽刺意味深远。《新五代史》改“志”为“考”,因为欧阳脩认为五代的典章制度一无可取,故将“志”删除,仅有《司天考》、《职方考》二考,相当于《旧五代史》的《天文志》和《郡县志》。《新五代史》新增史料最多的是《十国世家》。十国称为〈世家〉,并有《十国世家年谱》,载有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南平、东汉等十国。《四夷附录》相当于《旧五代史》的《外国列传》。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明令立《新五代史》于学官,从此大行于世,于是“薛史”渐湮不传。欧阳脩的学生徐无党曾为《新五代史》作注,多阐述...
· 《新五代史》的作者:由大文豪欧阳修负责编纂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它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
·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的区别
体例不同旧五代史开篇即称朱温为“帝”;新五代史则先称之为“温”,后称为“全忠”(唐昭宗赐名),后梁建国后才称之为“帝”。旧五代史将十国君主的传记分列为《僭伪列传》(称帝者)和《世袭列传》(不称帝者);新五代史统一为“××世家”(如《南唐世家》《南平世家》)。旧五代史的本纪部分对皇帝授予官职的记载巨细靡遗,上至宰相下至刺史;新五代史只保留了皇帝任命宰相和枢密使的记载。新五代史没有记载五代制度沿革的“志”。新五代史将历仕数朝的人物列入《杂传》,将只为一朝效力的人物列入《梁臣传》《唐臣传》等。文笔不同新五代史出自大文豪欧阳修之手,文笔简练,可读性强于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多处使用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叙述之中。新五代史人物列传的论赞寓意深刻(尤以《伶官传序》《宦官传序》为代表),有些论赞以古(五代)讽今(北宋)。叙事不同旧五代史在《周本纪》一一列举了赵匡胤担任后周将领时的战绩;追求简洁的新五代史对此则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