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陈寿撰成《三国志》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0
转发:0
评论:0
陈寿撰成《三国志》,[陈寿像]晋太康六年(285),陈寿撰成《三国志》。 《三国志》是纪传体


[陈寿像]

  晋太康六年(285),陈寿撰成《三国志》。 

  《三国志》是纪传体三国史,共65卷,分魏、蜀、吴三志。其中《魏志》30卷、《蜀志》15卷,《吴志》20卷。只有纪、传而无表、志。《魏志》前四卷称纪,《蜀志》《吴志》有传无纪。 

  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好学,曾受教于谯周,入晋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太康元年(280)晋灭吴后,他搜集魏、蜀、吴史料,终于撰成《三国志》65卷。 

  《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魏志》列于全书之首,对魏的君主称帝,叙入传中。在中国古代纪传体正史中,《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三国志》取材严谨,文笔精炼,记事比较真实,但记载过于简略,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语焉不详,甚至遗漏。另外,《三国志》没有关于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志,是其一大缺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公元285年 陈寿撰成《三国志》
太康六年(285),陈寿撰成《三国志》。《三国志》是纪传体三国史,共65卷,分魏、蜀、吴三志。其中《魏志》30卷、《蜀志》15卷、《吴志》20卷。只有纪、传而无表、志。《魏志》前四卷称纪,《蜀志》、《吴志》有传无纪。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好学,曾受教于谯周,入晋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太康元年(280)晋灭吴后,他搜集魏、蜀、吴史料,终于撰成《三国志》65卷。《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魏志》列于全书之首,对魏的君主称帝,叙入纪中;而对吴、蜀则称主不称帝,叙入传中。在中国古代纪传体正史中,《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三国志》取材严谨,文笔精练,记事比较真实。凡三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影响的人物,以及在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上有贡献的人,书中都有所记载。此外也记录了国内少数民族以及邻国的历史。但由于记载过于...
· 陈寿的《三国志》介绍陈寿如何评价曹操
陈寿,西晋时期巴西安汉人氏,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南充人,其字称作承祚。他的生年是公元233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一年,在公元297年即西晋元康七年病逝。陈寿的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史学界把这部巨著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合称为“前四史”。《三国志》据统计《魏书》共计三十卷,《吴书》略少,共计二十卷,而《蜀书》则有十五卷,共计六十五卷。这三书的内容几乎没有重复,记事也较为详实。总得来说,《三国志》就是一部记载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书。同时期的范頵曾这样评价《三国志》: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其书中劝诫之言颇多,既讲明了前人的是非分明,同时也使现代人受益匪浅,虽然文辞不及司马相如,但胜在质朴实在,希望惠帝愿采录该书。通过范頵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三国志》在当时是颇受好评的。《三国志》以尊魏为正统,但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并且较为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三国鼎立的局势。在《魏...
· 《三国志》简介陈寿的三国志是怎样的一部书
《三国志》简介:《三国志》记述魏蜀吴三国历史、基本属于纪传体的史书。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含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在古代纪传体正史中,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陈寿(亦作长寿,233—297),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曾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陈寿著《三国志》,受到大臣张华的称赞,并说要把晋史也托付给他。《三国志》成书年代不能确定。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他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由其自采资料。《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魏志列在全书之首,称曹操、曹丕、曹睿为帝。吴、蜀君主即位,都记明魏的年号,以明正朔所在。东吴只有孙权称主,孙亮等都称名。这是因为晋朝受禅于魏,晋的史家尊重本朝的合法性,就必须以魏为正统。孙吴为晋所灭,孙皓乃晋之降臣...
· 从陈寿《三国志》看失、空、斩的真相
关键词:“失、空、斩”;真相;探求;史书;小说;关系一、陈寿精心结撰《三国志》生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一年(公元233年),卒于西晋惠帝元康七年(公元297年)的陈寿,着魏、蜀、吴书共65篇,称为《三国志》。时人称赞陈寿有“良史之才”,比之于司马迁、班固,因此西晋朝廷命人到陈寿家中,抄写这本书,藏于政府(见晋书《陈寿传》)。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说:“唯陈寿三志,文质辫洽,荀(勖)、张(华)比之迁、固,非妄誉也。”从上述所引,可见陈寿的《三国志》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之巨大。在陈寿撰著《三国志》以前,魏、吴两国都有官修的史书。因蜀汉未置史官,陈寿写蜀汉史事,靠的是对故国文献的殷勤搜集(陈寿原为蜀人)。在撰著《三国志》之前,陈寿曾奉命定诸葛亮故事,撰成《诸葛亮集》24篇,所以从《三国志》里可以看出“失、空、斩”的端倪。史书是人写的,必然带有人的主观色彩,陈寿当然...
· 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简介陈寿与史书《三国志》
陈寿简介:陈寿,233年(蜀汉建兴十一年)出生于安汉县城(今南充市顺庆区)内,297年(西晋元康七年)卒,终年65岁。陈寿出生时,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对峙,战争频仍之际,还在他出生之前,父亲即已投入到军旅之中,后来逐渐做到了高级统兵将领马谡的参军。因街亭之战其父便退出了行伍,回到安汉老家。陈寿自幼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母十分重视把他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因此,不惜花费家资,特地于治西果山脚为他修建了读书之所“万卷楼”,并聘请了当地名儒担任塾师。他不辜负双亲的殷殷重望,尊师重道,勤学不辍,好问善思,学业不断精进。大致在238—257年(后主延熙中后期),他以其淳朴敦厚的品行和优秀的学业,告别父老,来到当时的蜀汉首都成都,进入全国最高学府太学学习。其时,名士秦宓的高脚弟子、蜀中大儒,西充国县人谯周,在成都担任蜀汉中央的典学从事,并亲自为太学生传道授业。谯周自然也就是陈寿的老师了。在太学里,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