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今年1月9日,蒲松龄第13代世孙、53岁的蒲伟业首次向社会公布:国家一级保护
今年1月9日,蒲松龄第13代世孙、53岁的蒲伟业首次向社会公布: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蒲松龄画像上的6枚印章全部得到破译。据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蒲松龄志》记载,现存蒲松龄的印章共有4枚,是1966年秋从蒲松龄墓土的。这4枚印章都是粗质寿山石,呈赭色。其中一枚圆形章刻“蒲氏松龄”,阳文篆字;一枚方形章刻“柳泉小景”,阳文图景;一枚方形章刻“松龄留仙”,阴文篆字;一枚方形章刻“留仙”,阳文篆字。
在蒲松龄故居的聊斋正房里,悬挂着一幅蒲松龄画像。在这幅画像的上方有蒲松龄亲笔题写的两个跋,跋的前后共盖有6枚大小不一的印章。由于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自幼喜爱书法、篆刻艺术的蒲伟业尽管去过多次,始终难以近观。2003年春天,蒲伟业偶然购到一幅影印的蒲松龄画像挂历,如获至宝,当天晚上就借助放大镜等对挂历反复研究。其中的2枚与墓土的相似,而其他4枚却找不到记载。
悬挂于蒲松龄故居聊斋正房中的蒲松龄画像
历经4年,他终于破译了其中的内容。他介绍,这4枚分别为“绿屏斋”、“卧云”、“奉天”和“启闵”,均属传统汉印风格。此结论得到蒲学专家和篆刻专家的肯定。
“绿屏斋”为阳文,印面为长方形,字体呈上下排列。盖于蒲松龄自题跋中第一篇上首,属于传统斋号章,也属闲章范畴。“卧云”为阴文,印面为长方形,字体呈上下排列,云字占印面约五分之三。盖于蒲松龄自题跋中第二篇右上侧,属于上首引首章,也称闲章。“奉天”为阴文,方形,两字左右布阵,奉字占空间略大于天字,盖于蒲松龄自题跋中第二篇收尾处左侧,属于方形闲章。“启闵”为八棱章,趋于阴文,左侧为虎,右侧为龙,启闵两字在中间竖排,盖于蒲松龄自题跋中第二篇收尾处,且在奉天印之上。龙虎与人名、笔名等合为一体的印章,资料显示极为少见。
另两枚“蒲氏松龄”与“柳泉小景”,盖于蒲松龄自题跋中第一篇收尾处,上圆下方。与已发现的实物印貌似形离,主要差异有:“蒲氏松龄”章中草字头局部顶天,钤印中全部顶天;“氏”(篆体字)字底部不同;“松”字不同;“龄”(繁体字)字中“令”字不同。“柳泉小景”中的“柳”字等3处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印章
东亚的印章信封上的蜡印东亚地区所使用的印章,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西方的印章一封发自苏格兰的信件上的印章早在印刷未普及的年代,西方国家应用最广的的铜或其它金属制做的印章。十九世纪开始由于橡胶的广泛应用,一种以橡胶作文字图案印面而配以木制手柄的橡皮图章因而面世。由于其低廉的价格,容易掌握且成本不高的倒模方法,直接将印章普及化。由十九世纪初橡胶面世直到1892年,单单在美国,生产及经销橡胶印章的店家就达到4,000家的惊人数字。在机器印刷及家用打印机非常普及的现代,装饰性图案橡胶图章作为一种手工兴趣,依然活跃于市场中,并未受到淘汰。印章制作和应运而生的自制贺卡周边产品在各国畅销,甚至影响了亚洲各国。印戒有佩带徽章资格者的印戒印戒是用来作为印章使用的戒指。参见邮戳玉玺印泥参考文献本条目包含已处于公共领域的HerbertThurston.Seal.(编)Herbermann,Charles.天主...
· 石印章
清朝嘉庆年间,浙江嵊县城内有个四合院。这院也只两进,前院是一排平房,后院是座两开间的小楼,楼后是一片草地。草地周围杂种着一圈槐柳,四周围墙甚是高耸。屋主人名唤辛庚,五十出头。这晚约莫过了三更,睡在楼上的辛庚突然一跃而起。小他三十岁的娇妻翠儿被他闹醒,刚想问话,已不见他的身影。翠儿忙不迭披衣起床,下了楼即看见辛庚伏在地上,侧着耳朵在听。他见了翠儿一摆手不让出声,跳起身从楼梯下提起一块厚铁板,一按树干一跃出了高围墙。别看他左手枯萎,但身手还是着实地矫健。翠儿不敢掌灯,悄声开出大门,见老头子已将铁板深深闸进离墙根一尺处,然后又拉了她进屋。回到闸铁板的墙内相对处,只听地下铁锹声急,一个闷声闷气的声音在地下惶急地叫:“老爷子饶命!”再几下,泥土翻飞,一个满头湿泥的脑袋钻了出来。辛庚笑嘻嘻道:“不出所料,果然是你,阿七!你是为了那捞什来的吧?”那汉子三十上下,瘦骨脸儿,一脸雀儿黑斑,腮上几根短须。他噗...
· 济南发现汉代墓葬 画像石精美两方印章无印文
墓室精美的汉画像石。因为施工修管道,济南市长清区内一座汉代墓葬被挖掘机挖出来。记者18日赶到现场看到,该汉墓有讲究的两室,其中有雕刻精美的汉画像石,发现两方印却均未见印文。正在现场的济南市考古所的王兴华介绍,被抢救性发掘的是一座汉代砖砌多室汉画像石墓。从西往东,依次是该墓的墓道、墓门、前室、后室、山墙。经过一周的细致发掘,墓室部分已经出土,墓道有多长暂不了解。从现场勘察情况来看,该墓早期曾经被盗,随葬物品被洗劫,并导致砖石墓的券顶部分被毁,但其他部分保存得相当不错。记者下到该墓看到,它的建造比较考究。厚实的汉砖“箍”出一个结实封闭的地下世界。墓室内比较宽敞,七八名工作人员可以较为舒服地画图、施工,弯起腰可以穿行两个墓室。王兴华说,该墓前后甬道所用的画像石保存较好,图案清晰。画像石共分两组,其中前面有一横两竖3块画像石组成,后面有5块画像石组成。画像石上用浅浮雕的手法雕刻羊头、鱼、神鸟(可能...
· 真实的香妃与画像一样吗?香妃画像之谜大揭秘
香妃貌美,应当是不用怀疑的,否则乾隆皇帝不会千里迢迢将这位回部女子纳为皇妃。香妃究竟美到什么程度?人们总希望一睹真容。目前,流传于世的、被称为香妃画像的有四种:一是身穿红色旗装的半身像;二是身穿欧式盔甲、手握战刀的半身像;三是身穿西式长裙,一手提花篮、一手拿花铲、头戴凉帽的坐像;四是太仓陆夫人在东陵裕妃园寝拍照的香妃吉服半身像。第一幅旗装像是流传最广、利用率最高、人们最熟悉的画像,许多文章、书籍、画报,甚至商店广告中用的都是这幅像。在人们的心目中,这幅画像就是香妃像,一提起香妃,自然也就想到这幅像。第二幅是戎装像。1914年古物陈列所展出的就是这幅,当时悬挂在武英殿后右旁的浴德堂内,下面附有文字说明。这幅像出自清宫当没有问题,但画上没有款识。有人说此画的作者是郎世宁,可是郎世宁的画作在《国朝院画录》和《石渠宝笈》中都有记载,此两书中未见有关此画的任何内容。有人说是他的“游戏之笔”,郎世宁有...
· “画像”
北宋晏殊是个大诗人,他作了大官以后,手下有两个笔杆子,一个张亢,一个王琪。这两位的长相却都不怎么样。张亢是个大胖子,从头到脚堆满了肥肉,王琪就总叫他肥牛。而张亢反过来叫王琪瘦猴,一般人跟张亢比,都能瘦下两圈,更何况王琪又真的是个骨廋如柴的人。两个人关系很好,却又不分场合互相取笑。有一次,晏殊请客。大家喝得正在兴头儿上,王琪放下筷子,伸出两手的食指向两边撇着,笑嘻嘻地说:张亢触墙成八字牛脑袋撞上墙,两只犄角,向两边分开成八字的样子。王琪说张亢是肥牛,撞了墙头上也分八字。大家一听,哄地笑了。张亢也不示弱,立刻想到猿啼三声泪沾裳这句古诗,便反唇相讥:王琪望月叫三声大家也是一阵哄笑。看着肥牛,想那句成八字,看着瘦猴,想这句叫三声,越琢磨便越觉得可笑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