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成就了唐太宗?
是什么成就了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帝位,难免获屠兄夺位之讥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帝位,难免获屠兄夺位之讥,其情形大体与隋炀帝杨广得位相类。唐太宗当皇帝不过23年,比他享祚久长的皇帝大有人在;贞观时期的全国人口不过300万户,远远不及隋炀帝和唐玄宗时期的900万户左右的规模,这个数字基本上反映出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处在恢复期。那么,唐太宗凭什么被推为千古一帝呢?
治国与用人
唐太宗治国,有许多过人之处。其中尤以善于用人为世人称道。他曾经与大臣讨论隋文帝施政得失。有大臣认为隋文帝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君主,而太宗恰恰认为隋文帝之失在于不懂得放权,不信任臣下,有大事小事一把抓的毛病。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不求全责备,反映了唐太宗的明智。他对于自己大臣的所长所短,了如指掌。如评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对敏速……而总兵攻占,非所长也。””评房玄龄、杜如晦,不善于理狱,不擅长处理杂务琐事,长处是多谋善断。说戴胄的短处是“无学术”,但敢于犯颜执法。说博陵崔敦礼,“深悉蕃情,凡所奏请,事多允会。”总之,唐太宗懂得“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资治通鉴》卷198贞观二十一年)
克己与纳谏
如果只是以上这些,唐太宗还只是众多帝王当中的杰出者之一,还谈不上超迈古今!
宋朝史家范祖禹评价唐太宗说,唐太宗本来是一个剽悍勇武之人,可是他能够畏义好贤、屈己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这几个用词值得深加玩味,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要对道义保持敬畏,对贤者保持尊敬,不要固执己见,要听从臣下的谏诤,努力改过迁善。其总的意思其实就是“克己”二字,即对自己的欲望、偏见保持克制的态度。“克己”才是评点太宗的点睛之笔!
最能体现唐太宗治国思想的文献,首推吴兢所撰《贞观政要》一书。这是一部帝王的教科书!该书的重心,无论是处理君臣关系,还是阐明帝王之道,其要害都是“克己”:
――“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人民的力量表示敬畏,所以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天子有道则人退而为主,无道则弃之。可不畏哉!”敬畏方能克己。
“克己”当然包括克制自己的物质享受欲望。唐太宗自己就说:“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有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阅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朕每思此,不敢纵逸。”从社稷苍生的角度考虑,不敢放纵自己的口腹之欲、声色之欲,这就是克己!这值得每一个位高权重者引为鉴戒。
克己与“帝范”
中国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来,就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但是,这一制度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缺陷,那就是缺乏制度化的权力约束机制。于是,皇帝的行为只能靠皇帝自己来约束。这就是皇帝制度中强调“克己”的重要性。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所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点就是强调皇帝要有自知之明,要克制自己、约束自己!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国祚绵延300年左右的统一皇朝并不多见,汉、唐、明、清而已矣(两宋逾300年,但未统一全国)。而尤以汉唐为盛世。那么,唐太宗的贡献在哪里呢?这就是对于皇帝本人品德、作风的探讨。他亲自撰写有《帝范》一书,篇篇都是讨论皇帝的行为规范―――“此十二条者,帝王之纲,安危兴废,咸在兹焉。”
唐宋以后的皇帝制度尽管仍然在继续发展,但遗憾的是,它的发展和完善都是注重于如何控制臣下的方面,不是如何约束皇帝的一面!相反,一部《贞观政要》的君臣论治,重心不是如何驾驭臣下,而是如何约束皇帝,如何进谏纳谏!
这正是唐太宗高明之处,是唐太宗超迈古今帝王成为千古一帝的原因所在,也正是唐太宗留给后人的一份政治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是什么成就了“谋圣”张良?
张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不仅被誉为汉初三杰之冠,还被世人尊为谋圣,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汉高祖刘邦对这位替自己打江山立下头功的国师有句十分精彩的点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翻开司马迁的《史记·留候世家》,人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张良的身上充满了传奇色彩,追根溯源,张良的奇计远谋竟然来源于一双破鞋。张良张良是韩国人,其祖父、父亲做过五代韩王的丞相。秦灭韩后,张良立刻变卖全部家产,寻求刺客谋刺秦王,最后到东方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打造了一把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结果击中副车。秦始皇大怒,下令在全国搜捕刺客,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隐藏起来。张良有天在圮桥上散步,有个穿粗布短衣的穷老头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抬脚把自己的一双破鞋甩掉桥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桥去把我的鞋拾上来。”张良对这突兀其来的怪事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本想挥拳打向对方,可一看到他苍老的面容...
· 魏了翁有做出什么成就魏了翁主要成就介绍
主要成就思想魏了翁推崇朱熹理学,又和陆九渊接近。南宋后期,学派变为门户,诗派变为江湖,了翁独穷经学古,与真德秀齐名。认为“河图与洛书,发挥道数无遗余”(《四川茶马牛宝章大季修杨子墨池以书索题咏》)。他肯定河图洛书的存在,坚信先天图古已有之,绝非邵雍私意,说:“先天一图停停当当,愈玩愈有味,此决是古来曾有此说,特不知何为汉、唐千余年间更无一人说有。《参同》中虽略有此意,而方圆图之妙,则未知古人曾见之否?”(《答真侍郎》)“窃意先天一图自古有之。”(《题冯仰之因重论后》)魏了翁曾在上封事书中以邵雍说为基础,详细论述了先后天图及其体与用:臣尝读《易》,至“天地定位”,则乾与坤对;“山泽通气”,则艮与兑对;“雷风相薄”,则震与巽对;“水火不相射”,则离与坎对。此为先天八卦之序也。然而语其用,则地天而为《泰》,泽山而为《咸》,风雷而为《益》,水火而为《既济》。盖天道不下济,则地气不上跻;山体不内虚,...
· 是什么成就了黄慎?瘿瓢子黄慎四上扬州
扬州八怪之一黄慎,他自称"瘿瓢子"。有人说他怪,画怪、字号也怪。世上这么多好听字眼他不用。偏用"瘿瓢子"做号。什么缘故呢?黄慎第一次到扬州,还年轻,他在东关码头下船,迎面看见城门外街上有家裱画店,满墙满壁都是装裱宇画。他求学心切,就一脚跨进店堂看画。有位老师傅见他看仔细,就跟他拉呱。几句一谈,说到画艺上,老师傅讲:"扬州有句俗话:画好宇不好,如同好花伴烂草。"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黄慎心里叽咕:我在老家福建宁化拜师学画,画儿能画几笔,字却拿不出手,这位老师傅讲有道理,干脆回去再练五年字再上扬州,想定了,连城门都没有进,掉脸就回家。所以,有人说,黄慎到扬州,总共两趟半,这次算半趟。练了五年字,黄慎第二趟来扬州。这一次他见到了当时在扬州着名画家石涛和尚。他递上画稿请石涛指教。谁知石涛看了一阵子,却不同他评画论字,一开口就要他给自己带来那幅画题一首诗,这下子黄慎傻了眼。他嘟哝了一阵,也没有吐出几个...
· 唐太宗晚年是什么样的?他到底昏庸都什么地步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地步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极为著名的一位皇帝,先不说他早期的“玄武门之变”,就单单说他称帝之后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成就,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旷世之才。只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的这场“玄武门之变”,所以才使得在他登上帝位之后,世人对他有着强烈的非议,大家都说李世民的皇位是来路不正,不配做这个皇帝。因此,李世民对这些反对他的人都无比反感,只不过为了在前期的地位,他的这些反感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只有在他后期,年老的时候才将其全部发泄。当时,李世民已经进入到了晚年,再没有年轻时那么风华正茂,已经垂垂老矣,他不在那么累得去治理国家之事,相反他还贪图享乐,只顾着自己。在朝廷上,忠臣们对他的纳谏之言,李世民也压根就听不进去,即便是魏征来了,亲自教训他。李世民也不像之前那样立马纠正错误,而是各种狡辩和油腔滑调,搞得众臣们都对他很寒心。记得有...
· 唐太宗是怎么死的?唐太宗李世民真实死因是什么?
李世民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己巳日,唐太宗因病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至于到底死于何病,语焉不详,有人说是罹患痢疾。但《旧唐书·郝处俊传》中有这样的文字:“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婆娑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胡人有异术,征求灵草秘石,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意思是喝了异僧的长生药也没有什么效果。《旧唐书·宪宗本纪》中也记载,唐宪宗李纯时的朝中重臣李藩说:“文皇帝(即唐太宗)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意思就是唐太宗因服用了胡僧的长生药而死。事实真相果真如此吗?唐太宗本是马上皇帝,身体素质应该很好。在记载中可以看到,在贞观十六年以前,他还多次外出围猎,这至少说明他身体很棒,没有大毛病。后来,太子李承乾被废,魏王李泰被黜,这些事让太宗饱受打击,郁郁寡欢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这种抑郁症对身体的危害才是致命的。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中风瘫痪在床。经诊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