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太宗李世民以隋炀帝为镜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0
转发:0
评论:0
唐太宗李世民以隋炀帝为镜,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乃唐朝皇帝,隋炀帝杨广是隋朝君主,且杨广被缢杀时,李世民还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乃唐朝皇帝,隋炀帝杨广是隋朝君主,且杨广被缢杀时,李世民还是个10多岁的毛头小伙,8年后发动“玄武门之变”,迫唐高祖李渊禅位才做皇帝,他俩能有什么关系?但著名的唐太宗“贞观之治”却确有隋炀帝的一份功劳。

  此话怎讲?这得先从隋炀帝之死说起。 

  隋朝的统一和建立,没有经过激烈的农民战争,只是统治阶级内部互相争斗吞并的结果。旧势力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起初有过短暂的收敛,对农民作了些让步,开国之君隋文帝杨坚成了少有的节俭皇帝,他还大力进行改革,使民众安居乐业,国力也大大增强,但过了一段时间,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便放肆起来。他穷奢极欲,滥用民力,征调数百万民工大兴土木,建东都、筑西苑、缮离宫、修长城、掘运河、开驰道,还四处游玩,三下江都,又三征高丽,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

  隋炀帝作风极其恶劣,专横跋扈、嫉杀贤能,弄得众叛亲离。他说:“我生性不喜欢人谏。”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黎民百姓,谁进谏都格杀无论,来一个,杀一个,杀得无人敢说一个“不”字。《隋唐嘉话》上记载:“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大夫薛道衡因诗写得比他好,他就逼薛道衡自杀,并说:“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又如,他曾作《燕歌行》诗,当时文人学士纷纷写诗唱和,一般都是平庸之作,惟有王胄的诗不在他之下,他又借故把王胄杀了。王胄临刑时,炀帝还故意口诵王胄诗中的名句,嫉恨地说:“从今以后你还能写出‘庭草无人随意绿’这样的佳句吗?”

隋炀帝

  由于隋炀帝的穷奢极欲和专横跋扈,导致农民大起义和隋官大割据,他无法收拾时局,逃到江都,愈益荒淫无度。此时,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隋官煽动卫士,攻入官中,炀帝更换服装逃到西阁,被叛官捕获。他要求饮毒酒自尽,叛官不许,只得自解巾带交给叛官将其缢死。一年后,隋朝亡,成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仅维持38年的短命王朝。

  此时,李世民才19岁。他年纪虽小,但亲历了隋炀帝的黑暗统治,还随父起兵太原,参加了反隋的斗争。隋炀帝的悲剧使李世民为之震撼和惧怕,他做皇帝后,认真总结了历代帝王尤其是隋炀帝的经验教训,认识到要取得的政权,就必须不得罪民众,并始终把隋朝作为一面镜子,“慎终如始”,警戒自己,告诫廷臣。

  他说:“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剥削民众来奉养人君,好比割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了身也就毙命,君富了国也就灭亡。所以人君的灾祸,不是从外面来,总是由自己造成的。大抵人君嗜欲太盛就要多费财物,多费财物就要加重赋税,加重赋税民众就要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要危殆,国危了人君哪得不丧失?我经常想这个道理,所以不敢纵欲。”又说:“我在朝廷上,要说一句话,总要思考再三,怕说错了害民,因此不敢多说话。”

  他对太子李治随事训诲,如见乘船就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民众好比水,人君好比舟。”并作《帝范》“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12篇,身体力行,传授李治。

  所以,唐太宗很重视并善于用人、纳谏;认真整顿吏治,宽简刑罚,加强中央集权政体;积极推行“以农为本”、“与民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奖励垦荒,修建水利,发展生产;注重发展学术文化,提倡儒学,开办学校,健全科举;慎重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由此使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实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四夷自服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如果唐太宗没有隋炀帝这面镜子,可以说是没有唐太宗的开明及其“贞观之治”。这正如唐太宗自己所言:“以古为镜,可知兴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太宗与隋炀帝妻:李世民如何纳杨广皇后为妃?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以其文治武功与罕有的开明政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奠定其百余年的大唐盛世。但晚年的唐太宗,亦撰有《帝范》告诫太子: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唐太宗固然算不得荒唐君主,当年的趣事并非全无。贞观四年(630年),李靖大破,索回隋炀帝皇后萧氏。三十三岁的李世民与四十八岁的萧皇后一见钟情——这段趣事,在后来的《隋唐演义》、《唐史通俗演义》、《说唐》中演绎流传。半老徐娘的萧氏,如此魅力四射,究竟何许人也?萧氏(567-647),父乃西梁孝明帝萧岿,母张皇后。萧氏生于二月,江南风俗以为不吉,遂辗转由叔、舅收养。萧岌夫妇收养萧氏不满一年,便双双去世。萧氏遂转由舅父张轲收养。张轲虽然为安平王萧岩僚属,但家境贫寒,因此贵为公主的萧氏亦随之操劳家务。隋文帝建立隋朝后,选晋王杨广之妃。萧氏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又通医...
· 隋炀帝vs唐太宗
如果评选中国历史上十大最有名的皇帝,肯定有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一席之地。杨广大兴土木、穷兵黩武、不恤民力而亡国,但大运河功在后世,李世民平定天下,太平天子,文治武功彪炳千古,却有悖骨肉人伦。关于他们的功过不多说了,今天主要看看这两位二公子少年时代表现如何?当时的人又是如何评价他们的?1.身世和长相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是北周最显赫的家族,杨二公子出身显贵,姐姐是北周皇后,父亲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做了皇帝。他完美继承了外祖父北周第一帅哥独孤信的长相,史书记载杨二公子美姿仪,少聪慧,典型的高富帅。李二公子身上流着李虎、宇文泰和独孤信三大柱国的血,又是隋朝的皇亲国戚,家族也显赫一时。李二公子的长相是神采英毅,威武不凡,当了皇帝后大臣第一次见都害怕。比较结果:出身杨二公子略胜,他的晋王是爹给的,李二公子的秦王是和老爹一起打拼出来的。相貌各有千秋,杨二公子偏俊美,李二公子偏英武。2.文采杨二公子从小好学...
· 莫――莫姓以地为氏 另说以官为氏
《姓氏考略》对于莫氏的来源是这样考证的:“以地为氏,颛顼造城,后去邑为莫,见刑子显三郡记,汉有富人莫氏,见游侠传。”颛顼帝所造的城,根据后世的考证,位置是在今河北省任丘县的北方。如此看来,长久以来莫氏虽然大多活跃于长江以南各地,但他们的发源地,却是在中华民族所发源的黄河流域。不过,也有人认为莫氏是春秋时代楚国莫敖的后代,“以官为氏”而得姓。原来,当时楚国有一种叫作莫敖的官职,我们所熟悉的爱国诗人屈原,便世代担任这种官。依照这项文献。则莫氏是从屈氏一族分支出来的,算起来是楚国公族的后裔。同时,在春秋时代的群雄之中,楚国所在的位置偏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等地。这一点,当然也给后世的莫氏的称盛于南方,提供了很好的说明资料。莫氏,还可能有第三支来源,那就是《通志氏族略》所说的:“莫即幕省文,望出钜鹿、江陵。”幕氏,根据《风俗通》的记载,是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莫氏既然是幕氏省文...
· 隋炀帝与唐太宗的对比
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一个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个是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的特殊功绩,唐朝人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与评论99%都是赞扬歌颂,而杨广被视同亡国之君,身败名裂,唐朝人留下关于他的记载都是谩骂和攻击,连隋炀帝这个谥号也是唐朝恩赐的,充满贬义。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非多余的事,实际上这两人可以比较的地方很多,也很发人深省。在为本朝平定天下方面,李世民战功赫赫尽人皆知自不必说,杨广也有平陈的很好的成绩单。那时杨广以晋王身份率军出征,51.8万兵马、50位总管,皆由杨广统一指挥。军事行动方面固然有高颎等参谋决断之功,但杨广作为统帅的作用恐怕也不能简单地一笔勾销。对本朝的战功,李世民更大。隋炀帝与启民可汗一度将双边关系提升至蜜月期,直到启民可汗去世以后,双方关系恶化。对吐谷浑的征服,使得今天的青海的大部分地区历史上首次置于中原王朝的行政管辖之下。唐太宗对东的的战争取得...
· 隋炀帝与唐太宗的对比
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一个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个是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的特殊功绩,唐朝人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与评论99%都是赞扬歌颂,而杨广被视同亡国之君,身败名裂,唐朝人留下关于他的记载都是谩骂和攻击,连隋炀帝这个谥号也是唐朝恩赐的,充满贬义。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非多余的事,实际上这两人可以比较的地方很多,也很发人深省。在为本朝平定天下方面,李世民战功赫赫尽人皆知自不必说,杨广也有平陈的很好的成绩单。那时杨广以晋王身份率军出征,51.8万兵马、50位总管,皆由杨广统一指挥。军事行动方面固然有高颎等参谋决断之功,但杨广作为统帅的作用恐怕也不能简单地一笔勾销。对本朝的战功,李世民更大。隋炀帝与启民可汗一度将双边关系提升至蜜月期,直到启民可汗去世以后,双方关系恶化。对吐谷浑的征服,使得今天的青海的大部分地区历史上首次置于中原王朝的行政管辖之下。唐太宗对东的的战争取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