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戴洵与圆魁和尚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2
转发:0
评论:0
戴洵与圆魁和尚,《广雁荡山志》里收有一篇《远梦和尚塔铭》,作者戴洵。戴洵,字汝成,号愚斋,宁



  《广雁荡山志》里收有一篇《远梦和尚塔铭》,作者戴洵。戴洵,字汝成,号愚斋,宁波奉化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累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有《司成集》。此人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游奉化雪窦寺时,导游很可能会说到他:雪窦寺山门右侧高瑛桥畔有棵古松,明隆庆五年县尹欲将其砍伐,翰林戴洵作诗恳求:“八景销沈绝旧踪,百年只得一株松,也知不是无情物,翠色而今作意浓。”遂保留,后人称“翰林松”。 

  戴洵游雁荡,结识了圆魁和尚,即塔铭里说的远梦和尚。后圆魁坐化于京师(从文中所述,此处京师疑指南京,永乐移都北京后,称旧京为南都),遗骨归葬雁荡山,戴洵写下这篇《远梦和尚塔铭》。塔指葬圆魁遗骨的骨塔。铭前有序,记圆魁和尚生平十分生动,很像一篇寄意遥深的小说。改写成白话文,大致如下:


灵岩寺

  万历十四年夏,我游雁荡山,在灵岩寺偶遇圆魁和尚。这圆魁和尚乃江苏应天府溧阳县人氏,俗名李应魁,家有妻子兄弟,田地房产不少。有一天忽然弃家独来雁荡山,在灵岩寺剃度出家,更名圆魁。奇怪的是,圆魁虽然当了和尚,却不怎么礼佛念经讲法,只是常常闭门静坐,也不大讲究仪容,指甲长两寸,无论冬夏都穿一件僧衣,不增不减。我和他谈佛法,他好像也不怎么领悟。

  第二年,圆魁突然来奉化我家,和我商量修建寺院的事。又过了一年,新寺落成,他又来我家要我给他写篇碑记,我说:“天地间有座雁荡山,雁荡山有个灵岩,灵岩里有座寺院,寺院中有你圆魁住着,这些都不过是梦罢了,而又给这梦作记,岂不是在梦中说梦啊。你当和尚,正是为了求觉醒,作碑记干吗!”圆魁自号“雁峰”,我给他改号为“远梦和尚”,编出一番话哄他说:“远离颠倒梦想,这是佛的教义。”圆魁笑道:“梦和觉不是两回事,有梦才有觉,离开梦去谈论觉也是不对的。”坚持要我给他写碑记。不巧我偶然生病,一时没办这事,圆魁就来催促,说:“有寺无经,佛经上的道理怎能明白?凡愚之人怎能觉悟?我想去京师走一趟,谒见名公巨卿,请求他们出资印些佛经让我带回去,以了却我最后的心愿。”我笑道:“不要急于求成,果熟自然香,你还是暂且留在这边,我和你一起参讲参讲佛法的要义。” 

  圆魁答应了,借住在塔亭山的僧院里,每天来我家听我讲经,我便将《三千有门颂》传授他,从五月至八月,用了3个月时间他才将这卷经念熟了。一天,见圆魁席地仰天而卧,我说:“云行鸟飞,里面都有佛理啊。”圆魁笑道:“自古只有和尚为儒者说佛法,如今您老以儒者之身,反过来为我们和尚说佛,也算是奇事一桩。”良久,圆魁站起来,走过来贴着我的耳朵,指着自己的鼻子,低声道:“我虽然不解文义,然而常常照管‘主人翁’,时刻不忘,已经有20多年了。”听他这话,我心里这才感到惊异,把椅子移近他,想和他深谈一番,他却什么也不说。

  圆魁在我这边逗留了一年,我的碑记写成,他就告辞回雁荡灵岩寺,临别我写了两首绝句送他: 


  昔住灵岩寺,今留佛塔亭。 

  寺亭俱佛境,若梦若为醒。

  昔来真如梦,今去梦还真。 

  寄问灵岩石,真知梦里人。

  圆魁告归后的次年,我养病杭州西湖净慈寺,他忽然又来找我,说:“我杖钵而来,将要去京师,你有什么赠我?”我取了一个手卷,在卷上画了一幅《灵岩图》,图后书《远梦说》一文,送他,一边说:“京师繁华,你要时时体觉本真,不要为花花世界所迷惑啊。”圆魁一笑,就往京师去了。 

  过了一年,没有圆魁的消息,也不知他在京师遭遇如何。又过了一年,万历二十年夏天,南京礼部尚书王公从京师寄信给我说:“你介绍的圆魁和尚,已于今年正月二十六日在京师玄真观中坐化了。这个和尚,我和他谈佛,他似乎没多少见解,而临去一着却是如此非同小可,莫非真是有宿根之人?”我犹不信。不久,圆魁的弟子明海背着师父的遗骨南归,告诉我圆魁坐化那天和平日也没什么异样,只是自言自语说:“藏经总会有印的一天,今儿个我就算了吧。”这样说着就闭了眼睛,别人还以为他是闭目养神,哪知他竟已去了。坐化当天他的脸色略微有点发青,第二天反而转为红润,活像在生时候,7天后须发渐长。这事轰动京师,人们纷纷跑去瞻仰。玄真观主郭怀野怕引出事端来,报请礼部准予火化圆魁的遗体,王尚书就批了。火化时,烟都向西边飘去。圆魁圆寂时年56岁。化后人们发现在他的床褥间留有一首偈诗:“自古原无死,无死亦无生。作一黄粱梦,亘古又亘今。” 

  序文结尾部分还有一些文字我略去没翻。主要是些议论文字,其中有几句话挺有意思,原文为:“予未知魁所得果何如,顾世之学道者,谁识所谓主人翁而照管之哉!主人翁,盖即释家之‘’,仙家之‘原神’,儒家之‘慎’也。认本来之面目者,常止常观耳,不在持经解偈也。存原神者,常清常净耳,不在烹铅炼汞也。慎独者,常戒常惧耳,不在多闻多见也……”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主人翁”。戴洵举了释、道、儒三家的“主人翁”,没说官家的“主人翁”是什么。古代的官员多为儒者出身,大概儒家的“主人翁”也就是官家的“主人翁”吧。像圆魁和尚那样几十年照管“主人翁”而不怠者又有几人!有些人其言滔滔,委实“多闻多见”,可惜就是少了点“慎独”,少了点“常戒常惧”,将“主人翁”丢到臭水沟里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圆明和尚
参考资料中华五千年网—元代农民起义年表
· 戴衢亨中魁自题联
清朝,江西大庾有个戴衢亨,自幼勤奋好学,很有才华。只因县官有眼无珠,他虽然参加了数十次考试,一直考到三十方尽,连个秀才也没有考上。一年又逢县考,戴衢亨仍是榜上无名。众童生出于义愤,捐助他买了个秀才,才使他取得了乡试的资格。在80天时间里,他从乡试到京试,从京试到殿试,连中三元,皇帝亲自召见,钦点头名状元,衣锦还乡。戴衢亨有感于自己赴考的不平道路,为了警告劝谏那些玩忽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员,在家乡的一座祠堂上题写了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戴衢亨中了状元,影响很大。那个县官自知失职有罪,暗中挂印逃走了。后来,人们在南昌为戴衢亨造了一座状元桥。
· 陈洵仁
参考文献^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五十):十七年甲子乡试陈曾倪炯高景材庆生长子。孙崇俱府学。唐震卢章俱闽县学。陈益侯官县学。王福卓闰林细俱怀安县学。陈仲完陈洵仁仲完之弟。罗知陈欢合之玄孙。德庆知州。陈湜洵仁之弟。海阳教谕。林舆英山教谕。俱长乐县学。郑夏伸王暾俱福清县学。李林陈焕林瑜丁坤林龟年应天府中。俱连江县学。陈宾朱聪俱永福县学。郑义闽清县学。馀玱罗源县学。^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五十):十八年乙丑丁显榜倪炯陈曾俱闽县人。卓闰69训导。王福御史。林细俱怀安人。陈洵仁给事中。陈仲完见《人物志》。罗知御史。俱长乐人。县志无罗知。李林知县。丁坤县丞。林瑜江西按察佥事。陈焕主事。林龟年县丞。俱连江人。郑珇夏伸王暾石首县丞。俱福清人。陈宾朱聪俱永福人。馀玱罗源人。金华府通判。高景材南康县丞。^潘荣胜.《明清进士录》.中华书局.2006年:5页.ISBN9787101043501(简体中文)....
· 朱常洵
明神宗第三子。郑贵妃出。神宗久不立太子,人皆疑贵妃谋立己子,交章其事。万历二十九年(1601)始立常洛为太子,封常洵福王,而待遇特优,婚费与王费均超过常例十倍,又久留京师。四十二年(1614),始赴洛阳就国,给庄田二万顷。在藩所好惟妃女倡乐。崇祯时,民间传言,谓神宗耗天下以肥王,洛阳富于大内。后为李自成农民军擒杀。世子由崧逃出得免,后为南明弘光帝。
· 福王朱常洵简介朱常洵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朱常洵别名:福恭王庙号:恭宗谥号:孝皇帝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明朝出生地:顺天府出生时间:公元1586年去世时间:公元1641年父亲:明神宗朱翊钧母亲:郑贵妃妻子:嫡妃姚氏、继妃邹氏儿子:南明安宗朱由崧、颖冲王朱由渠、德怀王朱由桦职业:福王陵墓:熙陵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个儿子,生母是明神宗宠妃郑贵妃,明光宗朱常洛是其异母兄长。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原本是一个宫女,一次意外与明神宗结合,并且有了明光宗。但是当时明神宗根本不想承认有这么一回事,后来在太后的逼迫下,才不得不封王氏为妃,这也使得明神宗此后对王氏极为厌恶。万历十四年,朱常洵出生,因为他的母亲郑贵妃独宠于明神宗,因而明神宗便想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是当时王恭妃所生的明光宗朱常洛为长子,依据朱元璋早年定下的规矩,没有嫡子便理应由长子继承皇位,因而明神宗的打算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也由此引发了万历朝最大的一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