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蒲松龄和他的旱烟袋(图)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5
转发:0
评论:0
蒲松龄和他的旱烟袋(图),提起蒲松龄,人们便想到了这位清代著名小说家的小说集《聊斋志异》,想到了他笔下


  提起蒲松龄,人们便想到了这位清代著名小说家的小说集《聊斋志异》,想到了他笔下那栩栩如生的由鬼由狐而幻化成的人。蒲先生正是用这种手法在《聊斋志异》中,着力刻划了:一是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政治,鞭挞了贪官污吏恶霸豪强的残酷与贪婪;二是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弊端;三是描绘了男女之间那曲折动人的恋爱故事。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写了一幅对联,联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判贪刺虐入骨三分。这幅共计16字的短联,集中而概括地对蒲松龄的小说创作,作了既有高度又很贴切的评论。 

  作为小说家,蒲松龄喜爱用烟袋吸烟。“文革”期间,蒲松龄的墓被红卫兵挖开,在陪葬品中,有蒲松龄当年使用过的烟袋,后很快被收缴珍藏于蒲家庄蒲松龄故居陈列馆内。他用的烟袋,烟管大约长二尺,在烟嘴下垂着一个装有烟丝的烟布袋。他生前时常是旱烟袋不离身,不离手。在蒲松龄纪念馆内,还陈列着他叼着烟杆吸烟的画像。 

  蒲松龄的吸烟,不仅仅是自己的嗜好,还是他收集创作素材的一个工具。据有关资料介绍,蒲松龄为了收集有关鬼呀、狐呀的民间故事,常常于山东潍坊蒲家庄柳泉水井旁设置桌案长凳,接待过往行人。免费让来往过路的行人吃茶,同时也让会吸烟的行人吸一吸自己的烟,意在请行人给提供一些他创作所需要的故事素材。我们可以想象,蒲松龄时常是在殷勤亲切的情景中,给人沏茶敬烟,倾心地聆听,不停地发问和不停地记录着一个个曲折而生动的故事,沏茶敬烟也自是蒲先生为《聊斋志异》素材的提供者―口头文字传播者的一种报酬。 

  烟袋及吸食旱烟成为蒲松龄《聊斋志异》创作中须臾不可离开之物。也可以说,品茗―吃烟―“闲聊”,是《聊斋志异》这部不朽著作素材产生的主要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何绍基和他的《午瑞图》(图)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z叟,湖南道州人,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晚清碑学大师,诗人。何绍基草隶篆行无所不工,熔碑帖于一炉,行草尤为一代之冠。他的楷书,体现了儒家“冲和”与“温柔敦厚”的审美思想,而行草随意流美“如天花乱坠,不可捉摹”(杨守敬《学书迩言》)。何绍基作书力尚“浑浑噩噩意远之境”,《清史列传》记载他“性卓荦,豪于饮”,常青鞋布袜,徜徉山水间,儒雅而狂狷。他任四川学政阅试卷时,所加批条,无一不被人窃去,最后不论试卷好坏,用一字赅括批阅,窃者如故。因仅书一字让人更觉难得,这位大书家对此只能“爱莫能置”。何绍基晚年主讲泺源书院、城南书院,门徒杂沓,“犹终年把书,惜此炳烛,言覃道味,心心印之”,他的作品,更加渊静浑穆。何绍基的画作难得一见,这幅《午瑞图》为其60岁所作。蟾蜍目光炯炯,意态俨然,似有跃出画面之气势,与水仙、萱草缠绕为一束。画面造型朴拙,笔...
· 蒲松龄奋笔写旱灾(图)
蒲松龄与百姓休戚与共,正是其伟大之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仍。尤其在古代,不但水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百姓遭受的灾难也异常深重。一些有责任感的作家常把这些灾害写入作品,传之后世,蒲松龄就是其中之一。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也是一位位卑家贫的正直文人。他长期生活在家乡农村,跟贫苦农民休戚与共,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当家乡遭受严重旱灾、民不聊生时,他既是受害者,也是见证人。他把自己的亲历、亲见、亲闻,真实地写进诗文中,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提供了可贵资料。康熙十二年(1673)夏天,蒲松龄的家乡淄川大旱。他在《日中饭》一诗中,真实地描写了当时的情景:黄沙迷眼骄风吹,六月奇热如笼炊。午饭无米煮麦粥,沸汤灼人汗簌簌。儿童不解燠与寒,蚁聚喧哗满堂屋:大男挥勺鸣鼎铛,狼藉流饮声枨枨;中男尚无力,携盘觅箸相叫争;小男始学步,翻盆倒盏如饿鹰。弱女踟躇望颜色,老夫感此心�r�r。于今盛夏旱如此,晚禾未种早...
· 蒲松龄辛酸“高考”路(图)
蒲松龄造像在中国古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蒲松龄那样,热衷科举却又不满科举,深受其害却又坚忍不拔,才华横溢却又名落孙山,科场失败却在文学上大获成功……蒲松龄的人生确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在文学上成绩巨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聊斋志异》被称作“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另一方面,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屡战屡败,落魄一生。他除19岁那年考中秀才外,其后数十年间又参加了十几次相当于高考的“乡试”,皆名落孙山,无缘仕途。他悲愤交加,痛定思痛,在晚年又写成长诗《历下吟》,将考试中的辛酸屈辱、录取中的种种弊端以及考官的骄横等,一古脑儿暴露出来,读了让人感动,也发人深思……《历下吟》写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那年蒲松龄已69岁。诗中,他首先揭露了监考官的凶残和考生遭受的凌辱:试期听唱名,攒弁类堵墙。黑鞭鞭人背,跋扈何飞扬。轻者绝冠缨,重者身夷伤;退后迟嗷应,逐出如群羊。贵倨喜�p骂,俚胤甚俳倡...
· 蒲松龄
生平蒲松龄生活在明末清初,出身小商人家庭。蒲氏为淄川世家,热衷功名。父亲蒲槃时家道已渐中落,曾娶妻孙氏、董氏、李氏,松龄为董氏子。年少时,张献忠、李自成起事、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正处改朝易鼎之际,社会动荡。蒲松龄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取中秀才,受到山东学政施闰章奖誉,“名藉藉诸生间”。康熙元年(1662年),长子蒲箬出生。然而他在之后科举场中极不得志,虽满腹实学,乡试屡不中,至46岁时方被补为廪膳生,71岁时,被补为贡生。平日除微薄田产外,以教书、幕僚维生。康熙九年(1670)八月,蒲松龄在江苏省宝应县为同乡进士孙蕙做幕僚,后随往高邮,一年后回家乡,居家曾随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十二年在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乡绅毕际家中做塾师,受到礼遇,“居斋信有家庭乐”,三十二年毕际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康熙三十三年,受山东按察使喻成龙相邀...
· 揭秘:蒲松龄是个怎样的人?蒲松龄的妻子是谁
蒲松龄,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醒世姻缘传》、《晴云山房诗文集》等文。他所著的《聊斋志异》,以其干练的文笔,丰富的想象,被评为短篇小说之王,至今还广为流传。蒲松龄,公元1640年,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因为家道中落,蒲松龄家里以无闲钱请私塾老师,因此他们一家四兄弟都是跟在自己父亲身边读书学习的。在四个兄弟中,蒲松龄排行老三,自幼聪慧异常,学习能力极强,善于举一反三,父亲对其抱有极大的厚望。公元1659年,蒲松龄十九岁,这一年他参加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蒲松龄少年出名,但是此后科举却一直没有中举,连续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次次落第,最后只得无奈放弃考试,转而谋取营生,用以养家。他先是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后又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