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传奇故事:郑板桥审驴
清官传奇故事:郑板桥审驴,郑板桥有个老汉,找人借了一匹马进城卖货,不小心,让人用老驴把马换走了。老
郑板桥
有个老汉,找人借了一匹马进城卖货,不小心,让人用老驴把马换走了。老人会哭死,恰巧郑板桥走来,他问清缘由,又看了看毛驴,就对老汉说:“把驴给我吧,三天后,你到衙里来牵马。”
三天后,老人来到县衙,见门口人山人海,一问,原来郑板桥在审那头毛驴。郑板桥把惊堂木一拍:“带驴犯!”两个差人就把毛驴押到堂上,将驴腿一别,毛驴就跪下了。
郑板桥指着毛说:“你胆敢串通主人盗马,还不从实招来!”毛驴没见过这阵势,吓得发拌。郑板桥又一拍惊堂木:“来呀,给我重打四十皮鞭!”两个差役照着驴屁股大打起来。看审驴的人都感到好笑。差役打完了,郑板桥又说:“本官念你是初次作案,又是从犯,今日从轻发落。”当场叫人把驴放了。人们不知郑板桥搞么名堂,都江堰市说这哪象审案子。不一会,郑板桥又升堂,一拍惊堂木:“带马!”只见一个差役牵来一匹马,老人忙说:郑大人,这马正是我丢失的。“郑板桥说:”牵走吧,今后小心就是。“
郑板桥见众人不解,笑着解释说:”本官从那驴笼头与缰绳上判断,盗马人离此不远,我就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来了个’老驴认家’。毛驴挨了饿,又遭了打,必然会跑回家。我就派人暗中跟着它,果然找到了换马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民间故事:包公智审驴子,找出赶脚人,追回银子
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宋朝晴天大老爷包公断案的故事:宋朝仁宗时候,十二岁的包公任定阳县令。一天,他身穿便衣,到街头私访,见一个人牵着一头驴子放声大哭。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这么回事:这是个商人,带二百两银子,到定阳做生意,脚上打了沟,碰上个赶脚儿的,就出钱雇了这头驴子当脚力。商人上驴时,把包裹递给了赶脚儿的。赶脚儿的摸摸包裹里是银子,起了歹心,来到城边,趁来往的人多,偷偷溜跑了。商人下了驴,不见赶脚儿的影子,才知上了当,就伤心地哭起来。包公听罢,对商人说:“哭有何用?快去告状吧。”商人说:“我连赶脚儿的姓啥都不知道,咋告呢?”包公说:“你就告这头驴子吧。”这时来了不少围观的人,都笑这个黑脸娃娃顺嘴胡说。包公还是正正经经地说:“是驴子把你驮来的,它是唯一的物证。你不告它又告谁呢?”商人想想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去县衙告状。包公回衙换了衣服,忙升堂问案。商人把冤枉一诉,包公就说:“来呀,把被告押上来。”张...
· 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轶事
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轶事
· 郑板桥的故事:郑板桥轶事
郑板桥送贼诗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郑板桥吟蟹诗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
· 白石源传奇之三堂会审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有立法治国的国法。法律古称皇法,法庭古称公堂,故有皇法条条,对簿公堂之词。古今刑事量刑,民事判决都通过法官审理,这个程序俗称打官司。办案断案历来注重证据,以维护执法公正。封建皇朝,行政机构简洁,社会治安是官员的主要公务,破案断案由官府主管一手主持。清官瘟官,奇案疑案在小说传奇里,电视戏剧中比比皆是,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可是不免有艺术加工之嫌。孙张两姓的龙潭顶山场争山案,在浦江历史上称得上是一例疑案。在双方的家谱上对案情各有记载,只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报喜不报忧,记赢不记输。双方输赢是相反的,弥补起来刚巧完整无缺。白石源的西源,范围比东源大几倍,龙潭顶至接石下的广阔山场位居西源腹地,清乾隆年间(1766年),孙氏堂中买于义邑陈家,顺顺当当管业了四十九年之久后,发生变故。嘉庆十九年(1815年)张姓进山窃砍柴薪。孙氏举证向本县控讼,县主方公断为浦邑官荒(失管),这个判决没有充...
· 张汤审鼠讲的是个什么故事?审鼠结果怎样
张汤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但是张汤不仅仅是一个酷吏,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司法官员,不见编写了多部吏法著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还是汉武帝改革时期的主要参与者,对于汉武帝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张汤是如何做上吏官的,流传的张汤审鼠的故事和这个有没有关系呢?张汤死后又是葬在哪里的呢?张汤审鼠的故事发生在张汤小的时候,也就是因为有张汤审鼠这件事情的发生,才会让人看到张汤在吏法之上的才能。张汤的父亲在张汤小的时候就任长安丞一职,一般父亲外出的时候就留张汤自己在家,父亲回家之后就发现放在家里的肉被老鼠给偷走了,所以就大发雷霆把张汤抓起来打。于是张汤就找到了老鼠洞,挖开老鼠洞,捉住了这只老鼠,还找到了吃剩的老鼠肉。然后还立了案拷问这只老鼠,在写好文书,彻底追查,并以老鼠吃剩下的肉为证据,定了老鼠的罪,最后还对老鼠用了磔刑。父亲发现了张汤提审老鼠的文书,就如同断案多年的老狱丞一样,老练,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