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元代回族科学家札马鲁丁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20
转发:0
评论:0
元代回族科学家札马鲁丁,方位仪札马鲁丁,又译作扎马鲁丁、扎马剌丁



                  方位仪

  札马鲁丁,又译作扎马鲁丁、扎马剌丁、札马剌丁。生卒年不详。元代著名天文历法学家,以制造天文仪器及编纂历法和地志闻名于世。

  札马鲁丁原是西域人波斯马拉加天文学家,宋末元初来到中国。忽必烈继位后,札马鲁丁任职于司天台,主持制定《万年历》。至元四年(1267),他依据教历法撰著《万年历》,由忽必烈颁行天下,在元代一直为人民所采用。 

  同年,他在元大都(今北京)设观象台,并创制出7种天文观测仪器:①咱秃哈喇吉(波斯名,汉译为浑天仪、多环仪),是用来观测太阳运行轨道的仪器;②咱秃朔八台,汉译为方位仪,是观测星球方位的仪器;③鲁哈麻亦凹只,汉译斜纬仪,是用来观测日影,定春分、秋分的仪器;④鲁哈麻亦木思塔余,汉译平纬仪,观测日影,定夏至、冬至的仪器;⑤苦来亦撒马,汉译天球仪,或译为浑天图,即天文图像模型;⑥苦来亦阿儿子,汉译地球仪;⑦兀剌都儿剌不定,汉译观察仪,今译为星盘,观察昼夜时刻的仪器。这些仪器设计巧妙新奇,准确精密,反映了回回天文学的研究达到了很高水平,尤其是他制造的地球仪,是我国第一架地球仪,在地学上体现了一个环球思想,也促进了中外天文学方面的交流。

          “兀剌都儿剌不定”汉译观察仪,今译为星盘

  至元八年(1271),元世祖忽必烈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建立了回回司天台,将上述回回天文仪器安放在上面,任命札马鲁丁为提点(相当于今台长),职责是用西域仪器观测天象,编制回回历。这里成了13―14世纪中国研究阿拉伯天文学的中心,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后来科学家郭守敬编制更先进的《授时历》时,曾参用了回回历法,有了新历之后,《回回历》仍与之并行天下,仅1328年官府印制出售的《回回历》就达5257册之多。札马鲁丁等人传入中国的《积尺诸家历》48部、《速瓦里可瓦乞必星纂》4部、《海牙剔穷历法段数》7部等回回天文书,也都是郭守敬的重要参考资料。

  札马鲁丁在地理学方面的贡献也是巨大的。至元二十三年(1286),忽必烈任命札马鲁丁为集贤大学士、在奉大夫,行秘书监事,主持纂修《大元一统志》,历经18年,于1303年完成。全书600册,1300卷,是我国古代由朝廷主持编辑的第一部全国地理志DD元代官修地理总志,卷帙浩繁,前所未有。书中附有彩色地理图和一幅《天下地理总图》。

  札马鲁丁是把教天文历法较全面介绍给中国的第一人,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札马鲁丁等人传入中国的阿拉伯世界的学术文化也是广泛的,包括天文、数学、化学、力学、医药、地理、哲学等诸多方面。如《四劈算法段数》(数学书)、《忒毕医经》(医书)等,其中《四劈算法段数》十五部,据考可能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十五卷的最早汉文译本,还有《诸般算法段目仪式》(即《几何学书》)等典籍的传入,使中国数学在元代得以突飞猛进,填补了中国算学之一大空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阿音札鲁特战役
1259年7月27日蒙哥大汗的去世,导致负责西征的旭烈兀率领蒙古军主力回到波斯,以支持忽必烈同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之位。只留下约两万蒙古军队,继续进攻西亚地区。由于蒙古此前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导致马穆鲁克王朝成为唯一能在西亚地区阻止蒙古军进攻的武装力量。1260年7月26日,马穆鲁克先头部队在拜巴尔统率下离开埃及前往巴勒斯坦,击溃了加沙一小支蒙古军。依据《多桑蒙古史》,忽都思的马木鲁克本部及叙利亚阿拉伯人与突厥蛮部约1万2千人,加上牧民军队若干,最后组成一支联军。一些史料曾出现传抄错误,将马穆鲁克军1.2万人误写成12万人,史学界一般认为马穆鲁克的实际兵力在2万余左右。双方的正式交战爆发于9月3日清晨,在战争一开始,马穆鲁克的先头骑兵部队便在拜巴尔的指挥下,采取游牧民族惯用的诈败诱敌战术,试图吸引蒙古军追击。这种诱敌深入的战术本来是蒙古军队所擅长的,但可能是由于此前连续获胜的缘故,导致蒙古军
· 布鲁诺·马丁斯·因迪
外部链接
· 回族马氏家族
回族马氏家族回族中的马姓最为多,故有着“十个回回九个马”之说。回族马姓由来主要主要有以下几种:‘马’是第一音节的音译,原来是人名”(《回族人物志.明代》)如元世祖时,回族人“阿合马”官拜丞相,其后以名为姓,如玛合麻、玛合木、马哈马、摩诃沙、马哈木、马哈默、马速忽等亦曰马姓。乌玛儿、亦思马因、哲玛鲁丁等后裔多取中间的“马”为姓。如清代内务府玛苏哈,便以“玛”音而改马姓等等。本名中没有“马”也因谐音关系,取了马姓。如“吉雅漠迪、默里契沙、吉雅谟丁”等,默和漠音与马相近,故为马姓。穆萨等一些带有M字头的名字,在翻译时,也在向“马”靠近,如将其译成“马沙”等。这也就是“以名为姓”和马姓现在是回族第一大姓的缘故之一。取自先民住地或部族的意译为姓,如元代葛逻禄人(即哈剌鲁人,原中亚巴尔喀什湖地区驻牧的游牧部族),在公元1211年自愿跟随成吉思汗,组成哈剌鲁军参加了元帝国征战,后大批入居内地囤居,成为回...
· 细说回族丁氏汉化历史过程
陈埭丁氏回族聚居于晋江市陈埭镇的……七个行政村,有回民17,000人。据《丁氏族谱》记载,丁氏「祖从回教」,是信奉教的回回民族。其一世祖「自苏货贾于闽泉」,卜居泉州城南文山里。元代末年,三世祖「植业于城南之陈江」,因而举家迁居于今之陈埭。六个多世纪以来,丁氏「业日以拓,族日以大」,发展成今被誉为「陈埭万人丁」的大姓钜族。然而,丁氏回族在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汉化。汉化,是一种少数民族在与汉族共同生息和交往中,其文化整体或部份地丧失本文化的特征而趋同于汉文化的现象。那么,丁氏回族的汉化表现在哪些方面?汉化的时间与过程如何?促使其汉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里,笔者拟就以上问题略作一番考察和分析,从而对丁氏回族的汉化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丁氏回族的汉化,突出地表现在接受了汉民族的传统观念。宗祠的建立和族谱的修纂,是其重要的标志。丁氏回族的汉化,明显地反映在宗教习俗的变革方面。根据笔者在丁氏回族...
· 斯科特·鲁丁
影视作品1991年《阿达一族》1992年《修女也疯狂》1993年《阿达一族2》1993年《修女也疯狂2》1994年《大智若愚》1996年《大老婆俱乐部》1996年《马文的房间》1998年《楚门的世界》2001年《天才一族》2002年《时时刻刻》2004年《偷情》2007年《老无所依》2010年《大地惊雷》2010年《社交网络》2011年《特别响非常近》2015年《飞越情海》2015年《史蒂夫·乔布斯》2016年《超级名模2》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