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项羽谋士:范增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6
转发:0
评论:0
项羽谋士:范增,范增(前277─前204),项羽的谋士,居(今安徽桐城南)人,秦末与项梁一起
  范增(前277─前204),项羽的谋士,居(今安徽桐城南)人,秦末与项梁一起参加反秦起义。他足智多谋,有政治远见,建议项梁立楚怀王以招徕民心。项梁死后,范增成为项羽军中的主要谋士,被封为历阳侯,尊称为亚父。他力主除掉刘邦,并在鸿门宴上亲自安排,以保项羽的霸业。后来刘邦利用反间计,使项羽不再信任范增,削去他的权力。范增愤然离去,不久发病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末项羽谋士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秦末居}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公元前206(汉元年)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苏轼曾经著《范增论》。范增是居巢(今安徽巢湖西南)人,平时在家,好出奇计。陈胜大泽乡起义时,他年届七十。不久,项梁率会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为反秦斗争的主力,范增前往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反秦事业。范增和项梁相会于薛地。当时陈胜已被杀害,张楚大旗已倒,反秦斗争陷于低潮,项梁、刘邦等义军首领正相会于薛地,商议挽救时局的方针和策略。范增的到来适逢其时。范增见到项梁等将领,首先分析了陈胜所以失败的原因。他认为,秦灭六国,楚人的仇恨最深,人们至今还...
· 项羽谋士范增简介范增是怎样帮助项羽夺天下的
范增是秦朝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秦末着名政治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范增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劝说他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百姓。在项梁阵亡后,他跟随项羽,成为他的重要谋士,后来封位历阳侯,项羽尊称他为“亚父”。《史记·项羽本纪》载:“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公元前207年,秦军围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命宋义、项羽救赵,他为末将。后归项羽,为其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曾屡劝项羽杀刘邦;羽不听,反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愤而离去,病死于途中。刘邦尝言:“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范增(前277~前204)秦末项羽谋士。居(今安徽桐城南)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二年(前208),范增投奔项梁,陈明利害,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以从民望。后归属项羽,为其主要谋士,封历阳侯,尊为亚父。汉元年(前...
· 秦项羽谋士范增墓墓址
范增墓在徐州市彭城路乾隆行宫后的土山上。范增(前277-前204),居剿(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人)。参加了倒秦的项梁起义,后为项羽谋士,被尊为“亚父”1徐州范增墓项羽听谗言,多疑忌,中了刘邦的离间计,他不得不告退回故乡,在路中病死。据传西楚军人非常敬重范增,将他葬此。2巢湖范增墓巢湖市是秦末著名谋士范增的故乡。楚汉相争激烈之际,范增受到项羽的怀疑,于是请求去职回乡,不料未到彭城竟病死。据载范增死后葬在亚父山,郭沫若诗中“空余孤冢在湖濡”即指此。山在市区东郊,因形似古龙旗,故又称旗山。范增生前即居住山南侧,在未出山助项羽称霸天下之前,就以好奇闻名乡里。现山上有古寺庙遗址,山下村中有两口“亚父井”。
· 范增是一个好的谋士吗?项羽对范增是什么态度?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君主身边若是有很多好的谋士,那么便是成功了一半,而这个君主也一定得具有吸引这些谋士的特点。但是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谋士呢?是必须要头脑很聪明吗?还是得懂得看人眼色行事,就像是秦始皇身边的李斯吗?或者是两者兼有之,既拥有聪慧的头脑,还懂得圆滑的做事做人?项羽刘邦楚汉争霸,来势汹汹、军功卓越的西楚霸王项羽最后竟然败给了小混混出身的刘邦,不可谓不奇怪。可是刘邦在分析项羽这个对手的失败时却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范增是谁,究竟为何能够得到高祖刘邦这样高的认可?我们知道高祖身边可是有几大谋士呢,张良、陈平哪一个不是一顶一的好谋士。范增在七十岁高龄的时候才出山,他的目的是想为反秦事业发挥自己的力量。但是我觉得他单纯就是老的时候没有事情做了,于是趁着自己还有些力气的时候出来活动活动,扶持一个王出来玩玩。你想啊,当时那么多的起义,那么多的势力,他为何偏偏就选择了来...
· 项羽为何留不住“国宝”范增?范增因何离开项羽
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七十三岁,史称好为奇计,项羽视之为“国宝”,称为亚父。曾为项羽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可惜,最后却中了张良的反间计,灰溜溜地从项羽身边溜走。那么项羽为何最终留不住范增,难道他不想成为这万里江山的实际主宰。成为一方统帅,当然是项羽的梦想。生当作人杰,项羽是个英雄,但是没有容人之量。因此手下大将纷纷出走。先说英布本是豪杰,后来被秦始皇逼的落草为寇,是被人陷害的。项羽帮他杀了陷害他的人,英布就归顺了。后彭城之战后,在随何的子女玉帛的威逼利诱面前,英布终于背叛了项羽,成为刘邦手下一员猛将。再说韩信,本是项羽手下的执戟郎,后来经过萧何夏侯婴等人的推荐,成为刘邦的大将军,为灭掉项羽立下汗马功劳。然后陈平,本是项羽手下谋士,引见项羽不是开创大业的人,只身前往蜀汉,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此时项羽对手下将信将疑,杯弓蛇影,看到自己一起多年出深入死的战友,都已投降刘邦,更对其他人等也不放心。恰好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