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韩非子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1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韩非子,韩非子(约前281年-前233年),生活于战国末期,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法家
  韩非子(约前281年-前233年),生活于战国末期,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了理论根据。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思想家-韩非子
韩非子(约前281年-前233年),生活于战国末期,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老子
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生平老子的籍贯是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鹿邑县境内仍有“老君台”遗址。曾经做周朝的守藏吏,管理周朝的国家藏书。据说孔子曾向他学习礼法。后西出函关,不知所终,幸被关令尹喜叫住,留下千言《道德经》才放行。主要成就老子的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虽然他的作品中存在许多时代的局限。但是这部流传2000年的《道德经》,的确是跨时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被解释出不同的含义。有人曾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作品。圣经是传教士主动翻译的,这部作品则是被许多民族欣赏而自行翻译的。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孔子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点、伦理道德等方面影响很大,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孔夫子”、“夫子”。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当时鲁国(今中国东部山东曲阜)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孔子3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后来母亲也去世了。他的少年时代是贫困的,他管理过仓库,也看管过牛羊。孔子很喜欢读书,他认真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学习刻苦而又虚心。他学习礼,就到很远的洛邑(今洛阳),请教学问很大的老子。他在齐国听到古代音乐的演奏,就专心学习,竟然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这样,孔子逐渐成为学问广博的学者。那时候,很多读书人愿拜孔子作老师,于是,孔子就创办了私学。孔子50岁时在鲁国做了官,他当官时间不长,却把鲁国治理得非常好,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不久,孔子对昏庸的鲁国国...
·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墨子
姓墨名翟。生卒不能肯定是哪年,大概是在公元前479~前381年以内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创始人。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其“天志”、“明鬼”学说,承袭殷周传统思想形式,但增入“非命”与“兼爱”等内容,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说,以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力主“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处世奉行“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精神。其“非攻”思想,反映当时人民反对战争的意向,其“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为反对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生活。又重视生产,强调“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上》),并提出“尚贤”、“尚同”等政治主张,以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弟子众多,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尤重艰苦实...
· 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思想家-老子
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生平老子的籍贯是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鹿邑县境内仍有"老君台"遗址。曾经做周朝的守藏吏,管理周朝的国家藏书。据说孔子曾向他学习礼法。后西出函关,不知所终,幸被关令尹喜叫住,留下千言《道德经》才放行。主要成就老子的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虽然他的作品中存在许多时代的局限。但是这部流传2000年的《道德经》,的确是跨时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被解释出不同的含义。有人曾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作品。圣经是传教士主动翻译的,这部作品则是被许多民族欣赏而自行翻译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