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清时代的玉器艺术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0
转发:0
评论:0
明清时代的玉器艺术,中国的玉器艺术在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各个不同的时期,按有关专家的分法

  中国的玉器艺术在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各个不同的时期,按有关专家的分法,新石器时代为我国玉器产生的孕育期,夏商西周为成长期,春秋战国为嬗变期,秦汉魏晋南北朝为发展期,隋唐五代宋辽金为繁荣期,元明清为鼎盛期。

  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任何分期法都会有一个相对的标准,也就 是说是有条件的,即在某种标准下的分期。一般来说,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类之一的玉器,在分期上更多地是以玉质、用量和加工工艺技术的进步程度为标准,尤其是玉质的优劣和工艺技术的水平往往是研究者和收藏者们所特别重视的方面,把元明清的玉器视作历史上的鼎盛期可以说更多地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若是换一种角度进行考察的话也许会得到不尽相同的结果。譬如我们从纯粹的艺术性的角度出发去回顾各个历史时期的玉器艺术成就的话,或许会得出唐宋乃至秦汉时代的玉器艺术是历史的最高峰的结论。因为艺术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象征品,其发展规律并不一定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步步高升的,其涨落盛衰受到复杂的社会现实因素的制约,不可以简单化地依时类推。

  因此,我们在欣赏明清时代玉器艺术时,首先要把它放在当时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把握其时代的特征,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妙趣所在。确切地说,明清玉器的最精妙之处就在于优良的材质和高超的碾琢工艺技术,在艺术上的追求也主要趋向于精巧性和趣味性,尤其是到了清代,其琢磨雕镂技术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说它前无古人也并不为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过度地追求技术的精绝而使得其艺术性方面的价值显得略逊一筹。

  明清两代的玉器风格虽然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如明代玉器倾向简洁,曲折相宜,而清代则倾向于繁复和曲线。但总体而言相似之处较多,如艺术上追求清新雅致的风格,精致玲珑等,这与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有着重要的关联。从工艺的精度来看,清代则较明代更为讲究,要求更为严格,“不论是单独应用一种工艺,还是综合两种以上的技法,均需求规矩方圆,一丝不苟。凡直线必须笔直,圆形必如满月,委角必得圆润,尖角一概锋锐,有着丰富的韵律感。一件玉器不仅器形、表面、花纹图案碾琢工整,而且膛里、底足、盖内等不为人所注意之处,也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作工十分讲究。”

  这里仅择几项作简要介绍:

  玉杯

 

 

图一

 

 

图二

 

 

图三

 

  在明清玉器皿中,玉杯是最富有特色的品种之一。虽然历代都有玉杯的生产,但风格特色各代不同。明清玉杯不仅作工讲究,而且形式多样,双耳杯、桃杯、葵式杯、人物杯等各具特色,风格灵秀雅丽。如双耳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先秦至汉代就已盛行,当时多用于漆器,名“耳杯”。至明清时,双耳玉杯相当流行,形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耳”上(即把手),动物、人物、植物和几何形题材的耳杯设计。图一为明代的“双螭耳杯”,两侧各镂雕一螭为装饰,螭属龙族,是神话动物,早在先秦时期便已被广泛使用于青铜器、玉器的装饰,所不同的是以往的螭的造型和在装饰构成方面一般都比较庄重而神秘,而这一对螭把手却显的生动可爱,四足紧贴背壁,口衔杯沿作攀爬之状,表现出了一种轻松灵动的情趣;而清代的这件“双童耳杯”(图二)则以对称的两童子形象为杯耳,别有一番情趣。童子双手抓住杯沿,脚踩祥云。以上两件玉杯的碾琢工艺都相当精致,玉质温润。以花果为题材的玉杯造型更富艺术性,如明晚期作品“青玉桃式杯”(图三),桃形的杯体一侧置一透雕桃枝叶把手,枝叶与杯体自然衔接,翻转覆侧的叶片处理得栩栩如生,体现了五工较高的再现自然的能力。该杯的口沿下刻有小诗一首:“君颜如桃,挹而饮之,似盛甘醪,断瑕甚壁。”可以看出,将玉杯制成桃形不仅美观而且富有吉意。再如“青玉镂空葵式杯”(图四),杯如葵花,镂雕枝叶缠绕杯外壁至口沿,并留出一处空隙,以便于使用,反映出玉工独特的匠心和对画意的追求。

 

  “大禹治水”山子

 

 

图五

 

  中国的视觉艺术发展到明清时期,绘画和书法已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从宫廷贵族到文人雅士无不以能书善画为荣,这样的时代风尚使得其它的视觉艺术门类也都受其影响,诸如竹木牙雕器、建筑装饰等都喜好采用类似书画中常用的山水、花鸟或人物题材,构图和刀法等都受到书画的影响。玉器艺术也是如此。明清时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玉器颇为流行,玉工们娴熟地运用传统琢玉工艺,在艺术的效果上追求笔趣画意,并能够明显地看出碾工所受不同画风影响的痕迹。如明代的人物山水题材的玉器装饰就有浙派和吴派风格之不同特征;清代则受画院风格的影响,强调毛笔的皴法效果,碾琢不仅要求细致精微,而且要能反映出绘画的神韵,这就使得传统的碾玉技术得到了新的开拓。清代乾隆年间制成的“大禹治水图”大型玉雕(图五)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件高达224公分的玉雕作品的玉料取自新疆和阗,据记载是花了大量的人力历十年而完成的,该作品现仍置于紫禁城乐寿堂内,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玉器。这件玉山子上所表现的图景是以宋人的画轴为稿本的,故而整件作品流露着宋人的笔墨情韵。

  在这件呈青色的巨型玉雕上,崇山峻岭参差交叠,时有山泉潺潺、瀑布飞流,古木遍布、云气缭绕,蔚为壮观。它虽然是以绘画作品为范本雕成,但较之绘画它又有其自身的长处,如天然的材质和立体的圆雕效果都使其更具真实感;在山道峭壁之间,到处都有成群结队的民工正在开山导石,一派忙碌景象,有的抡锤凿石,有的用杠杆原理制成的简单机械提石打桩,令观者仿佛能听到石工们有节奏的锤打声和有力的号子声。人物形象的雕刻十分生动细致。

 

  仿古玉器

 

 

图六

 

  中国人历来好古,感慨现实现象时会叹“人心不古”,画画要有古意,陈设把玩也喜好古器,故而在工艺美术领域,仿制古器之造型或装饰的习惯由来已久,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仿古之风弥甚,虽说大多数仿古之器难逮古器之神韵,毕竟时代不同了,但也不乏制作精良,形貌酷似之作。明清时仿古玉器的生产也达到了历史的颠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当时审美趣味的好尚外,与琢玉工艺技术的进步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仿古玉器的制作需要特殊的技术,不仅要造型、纹饰相似,还要通过特殊的手段将其做旧,如做出残痕、人工浸色等。如图六“玉兽面纹盖炉”是清乾隆年间的仿古玉器作品,一望便知,其造型、纹饰都是仿商周时代的青铜簋。由于所用玉料为新疆产的碧玉,呈深绿色并夹杂有黑色斑点,所以其色彩也与青铜器十分接近,再加上高超的琢磨和雕刻技艺,使这件作品与古器非常肖似。

 

 

图七

 

  另外,明清时期的玉雕摆件也是数量丰富,且有不少精彩之作。如肖生玉雕中有牛、马、羊、犬、鹿、鸡、鸭、鹤、鹌鹑、鹊、雀以及龙、凤、辟邪、神仙人物等,雕琢工整细致,精细者对鸟羽的细节都碾琢的一丝不苟,造型也倾向于典雅生动,富有情趣。如清中期的一件“玉双童洗象”(图七),采用了圆雕的形式琢一立象正回首呼应着其背上的两个童子,两童子一个站在象背,一个趴于大象的臀部,正忙碌着为大象冲水刷洗。形象生动可爱,充满生活的情趣。明清时,诸如大象、鱼、桃等题材相当多见,这是由于这个时期正是我国吉祥题材定型的时期,从宫廷到民间,吉祥艺术普遍流行。这件作品也带有吉祥的含义:象表示吉祥之象,常见的装饰主题如“太平有象”、“万象更新”等,直至现在,中国人仍视大象为瑞兽。

  明清时代的玉器品类很多,形式也非常丰富,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只要我们稍微意一下我们身边的现状,就不难发现明清的余波随处可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文章评价与主旨这篇是班雅明最广为引用的文章,对文化研究及媒体理论的领域影响甚深。班雅明称,写作此文,是用于描述一种有用于“艺术政治的革命性要求的形成”的理论。在传统、宗教仪式价值消退的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发展将以政治实践为本。文章提出前代的艺术作品皆有灵光(aura),灵光讲求本真(authenticity),与传统、崇拜仪式(ritual)密不可分;而机械复制时代来临后,大量生产的艺术作品不再有原真,灵光开始消退,艺术用作宗教用途的价值同时减退。在摄影、电影出现后,艺术的涵义和范围一方面被它们所丰富,同时它们更将艺术的价值推向政治。班雅明并进一步指出,当时法西斯主义者,将政治美学化(Aestheticisationofpolitics),以及共产主义统治者将艺术政治化(PoliticisationofArt)。中文出版此文中文版由中央大学法文系教授许绮玲所译,收录于《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 战国时代铜雕艺术
公元前475─221年曾侯乙楚王n中山王方壶
· 老北京的玉器行
明清两代,老北京玉器名闻遐迩,成为全国的加工、贸易中心,影响达于海外。北京玉器业的崛起,与蒙古军团横扫欧亚息息相关。1219年,蒙古大军攻克中亚重镇讹答刺,“内堡和城池被夷为平川”,但“那些刀下余生的庶民和工匠,蒙古人把他们掳掠而去,或者在军中服役,或者从事他们的手艺”。蒙古军队攻克不花刺后,许多人“以佃巧手艺入附,徙置和林”,而攻克玉龙杰赤城后,他们“令技师工匠别聚一所,其从之者,遣送蒙古,皆得免死”,蒙古军“将居民一下子全部驱到野外,从他们中间将十万左右的工匠分出来,(送)到东方去”。南宋灭亡后,又“籍江南民为工匠凡三十万户”,从中挑出十万一千户手艺人入编。对手工艺匠人高度重视,不惜一切搜罗能工巧匠,让中国北方手工业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诸多重镇,其中哈剌和林(初期的首都)最有代表性,“从契丹往这里送来的工匠,从各地也同样送来匠人……他们在一个短时期内使它成为一座城市”。这里不仅集中了中...
· 玉器店对联
满堂极品和田玉万古珍玩翡翠石店纳四海客玉寻有缘人新店笑纳四海客古玉欢迎有缘人良金美玉尽耀目明珠宝器皆宜人金虎彩凤迎贵宾良珠壁玉配佳人珠光宝气宜家适普广良田美玉普天尽数器。相玉是缘相石是缘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翡翠通灵传真意白石润玉颂爱心翡玉冰洁似天妃出浴宝石琳琅如翠阁散珠玉可啄可磨不可失其泽商勿奸勿诈应以诚为本玉润似凝脂只有地造翠绿如碧莲实乃天成玉缘奇情奇缘玉天华宝物宝华天羊脂鸡血浑然天成岫岩蓝田尽在其中文良墨笔香乾坤玉坊如意展鸿途玉石情缘永久铭刻刻人心间天地精华世代传承承载恒远横批:玉缘天华琳琅锦绣传千古美玉无暇牵良缘横批:金玉良缘玉灵气如意和悦万事兴横批:碧玉锦和
· 评:中国艺术展的“大时代”远未到来
9月28日,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开幕;10月2日,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开幕;10月11日,艺术广东开幕;10月12日,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开幕……短短半个月,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先后登场的各种艺术展让人目不暇接,艺术家们则轮番走秀,你方唱罢我登场。面对如此热闹的场面,不少人在网上感叹:各种展,各种爆炸!艺术展的“大时代”来了!眼下,展览之花几乎开遍了中国各地,除了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南京、重庆、银川等城市已经连续举办的双年展、三年展,今年,首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和首届新疆当代艺术双年展又先后加入艺术展的队伍。此外,一些城市还有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的博览会、艺术节等,如北京的艺术北京,上海的上海艺博会和上海艺博会国际当代艺术展等。对此,有人做了这样的推算:照这样下去,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如果每个省市都举办双年展和三年展,中国至少有33个展。此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