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清宫廷舞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84
转发:0
评论:0
明清宫廷舞,一、明代朝会大典宫廷宴享娱乐及郊庙祭祀舞明太祖朱元璋初定天下,仍设教坊司

  一、明代朝会大典宫廷宴享娱乐及郊庙祭祀舞

  明太祖朱元璋初定天下,仍设教坊司,宴乐所奏乐曲主题多为安抚“四夷”,平定天下。如《平定天下之舞》,曲名《清海宇》;《车书会同之舞》,曲名《泰阶平》;《抚安四夷之舞》,曲名《小将军》,都有舞蹈。只是洪武时四夷舞舞士为东夷四人,西域四人,南蛮四人,北翟四人;而永乐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则为高丽舞、琉球舞、北番舞、回回舞。至于乐工舞人的服饰也有一定制度,洪武间凡大乐工及文武二舞乐工,皆曲脚幞头,红罗生色画花大袖衫,涂金束带,红绢拥顶,红结子,皂皮靴。舞士(或称舞人)服饰则不同,洪武间或舞《平定天下之舞》,舞士皆黄巾束发,青罗生色画舞鹤花样窄袖衫,锦领,红罗销金大袖罩袍――绿云头皂靴。永乐间乐工舞人引舞等服色则统一为一种式样和颜色。(《明史・舆服制》)。其他舞蹈则沿宋元旧制仍用队舞形式,如《万国来朝队舞》、《缨鞭得胜队舞》(大祀庆成大宴用)、《九夷进宝队舞》、《寿星队舞》(皇帝生日用);元旦则用《百戏莲花盆队舞》、《胜鼓采莲队舞》;冬至则用《赞圣喜队舞》、《百花圣朝队舞》(为明洪武十五年重定,据《明史・礼乐志》)。

  至于明代雅乐,据《明史・乐志》记载,明太祖定都金陵(南京)后,立典乐官,冷谦(元末人,知音,善琴瑟)为协律郎,定乐舞制度,雅乐仍分“文舞”“武舞”两大类。文舞曰文德之舞;武舞曰武功之舞。文舞生、武舞生各六十二人,引舞各二人。明代雅乐舞蹈虽力图复古,但很多古代雅乐舞蹈早已失传,无从仿效,只沿用旧制,制定新的乐舞祭祀圜丘、社稷、太庙时应用。

  二、朱载指垂爬治

  明朝皇族郑恭王厚烷的儿子朱载郑1536~1611年),是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在音律、舞蹈、数学、物理等领域都有很高成就,他首先提出“舞学”一词,并制定了内容大纲,他引证古今设计了《灵星舞》,即汉代的舞《象教田》,用十六男童表演的“生产舞”并制《灵星小舞谱》,用舞人摆字,又撰写绘制《人舞谱》和《六代小舞谱》,意在恢复周代的“六舞”。包括《云门》执而舞,《咸池》徒手而舞,《大韶》执龠而舞,《大夏》执羽而舞,《大C》执旄而舞,《大武》执干而舞。影响所及,清代祭祀乐舞也按这种模式编制。他的舞蹈动作姿态如“四势为纲”“八势为目”等等,都成为封建礼教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的载体。连边远的云南剑川石窟都有六舞形象,可见其影响深远。

  三、清代朝会大典祭祀舞蹈

  清代统治者对乐舞十分重视,祭祀、朝会、宴享无不参照前朝汉族传统乐制而制定新乐舞。

  祭祀乐舞,以祭天的《圜丘大祀乐舞》为例,每年冬至要到天坛祭天。乐用九成,乐舞生250名,其中包括执事乐舞生、文舞生、武舞生、执旌节乐舞生、焚香乐舞生等,所用乐器左有编钟,右有编磬各十六,建鼓一设在鼓左,琴十,瑟四,设在钟磬前面,箫十、笛十,篪六,排箫二,埙二,乐器各由一人演奏,向上而立,笙十,博拊二。凡乐器都是左右各半。麾一,且辉谧螅一在右,演奏者相对而立,现在天坛仍保存清代所用的乐器。清代《卤簿大乐》(为边行进边演奏的器乐)共用116人;《中和韶乐》(有“歌生”和担任“文舞”、“武舞”的“舞生”在内)共用204人;另外还有24人组成立着演奏的《丹陛大乐》。在“元旦”“万寿”“冬至”三大节演出。有时还加演《庆隆舞》、《番部全奏》、(高丽国俳》、《瓦尔喀部乐舞》等。《庆隆舞》为满族传统舞蹈,原名《莽式舞》,亦名《玛克忒舞》。故宫藏有《庆隆舞图》,由《扬烈舞》和《喜起舞》两部分组成。《扬烈舞》由32人扮作野兽,全戴面具。另八人骑竹马(有的同时踩高跷),带弓箭,代表八旗。只要向一野兽射中一箭,其他野兽就都降服,以此表现满族祖先的武功。接着演《喜起舞》,是9对双人舞,代表18名大臣,着朝服,磕头对舞。13人唱歌,66人用琵琶、三弦、琴、筝等乐器伴奏。

  《瓦尔喀部乐舞》指女真族一个部落的舞蹈,为八人舞,该部后与努尔哈赤、皇太极的部族合并。这是该部落的民间乐舞。《高丽国俳》为朝鲜乐舞杂技节目,俳长一人戴面具,杂技演员有“掷倒伎”等。伴奏为笛、管、俳鼓等乐器。《回部乐伎》以手鼓、小鼓、胡琴、洋琴伴奏,二人对舞,最后是两个舞盘表演。舞者双手执盘,手指夹筷子,敲击而舞。此舞一直流传在民间,盛行至今。《笳吹》为蒙古族音乐。用笳、胡琴、筝、口琴、琵琶等伴奏。清代皇帝每年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乐舞活动,如清画院人绘《塞宴四事图》。描绘乾隆皇帝在承德举行的《相扑》(四事之一)活动,伴奏即为《笳吹》,在方毯上坐奏。相扑四人两两相对在方毯上表演,这种活动是在山水秀丽的郊外进行的,此画上还有乾隆御制诗:“初奏《君马黄》,大海之水不可量。继作《善哉行》,无二无虞,式谷友朋。”

  清初,由于清王朝采取有利于发展国内经济的措施,戏曲和地方戏也向前发展,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新局面。明代兴起的昆曲、弋腔以及清代的京戏、灯彩戏都流入清宫。顺治年间已从江南搜罗教坊。康熙时设立南府演剧机构,乾隆年间收罗大批优秀民间艺人,清末改成升平署。光绪后期,著名京剧演员王瑶卿、谭鑫培、杨小楼等,曾被召入宫内演戏,称“内廷供奉”。

  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被纳入清宫表演,如《走会》在民俗节日为宫廷表演。乾隆皇帝曾封《走会》为《皇会》。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北京、天津的《走会》在春节、元宵、端午等各种节日进宫表演已成清宫惯例。

  清宫不仅从宫外找民间艺人进宫表演,而且在宫内设有“秧歌教习”。据光绪年升平署档案载:凌通、广福、吉升就是清代宫廷的秧歌教习,宫中一些太监就向他们习舞,并在节日里为皇帝、皇后及宫眷们表演《秧歌》、《太平腊鼓》、《龙灯》以及《八卦灯》、《打莲湘》、《旱船》、《竹马》、《高跷》、《太平鼓》、《狮子舞》等也盛极一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清
参见元明清明清音系明清讼学明清判牍明清八大家明清北京城明清皇家陵寝
· 明清战争
背景位于现今中国东北的女真族其中以建州女真最为强大,明朝晚期时被称作为鞑靼。明朝收建州女真为藩属,册封阿哈出为建州都指挥使,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左都督。猛哥帖木儿在被野人女真所杀后,其弟凡察与子董山被迫南移,最后定居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并入建州卫内。1442年明朝自建州左卫分立出右卫,以凡察领导右卫、董山领导左卫,形成建州三卫。由于建州三卫屡次犯边抢掠,1467年明朝联合朝鲜制裁建州三卫,并且于辽东边界兴建长城。明朝万历初年,董山的后代觉昌安与其子塔克世偕同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以建州右卫王杲叛乱为由攻灭王杲与其子阿台,然而觉昌安父子也在混战中死亡。1586年明廷袭封塔克世之子努尔哈赤为指挥使作为补偿。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留的十三副遗甲崛起,统一建州女真后陆续并吞女真各部,并与漠南蒙古友好。建州女真国力日盛,1616年努尔哈赤在建立八旗制度后于赫图阿拉(后称兴京)称汗立国,即后金汗国。两年后...
· 元明清
参考文献参见明清元明清历史年表
· 高明清
参见大理段氏世系图参考资料(胡本)《南诏野史》段玉明《大理国史》《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
· 明清进士传略
明清进士传略浏览:4977【字号:大中小】前言首先要感谢姜祖幼老师,允许我⑺的辛勤劳动成果:[明清进士传略]有关单氏部份,作为[单氏家乘]的附录,得以充实家乘的热荨近几年(2001―2003),高密政协出刊了三本极具份量的文史书籍:一、[明清进士传略];二、[高密文史选粹];三、[高密史话]。这三本史书,其中一、三两种,为姜老师个人的著作。第二种为集体创作,其中大部份的文稿,也出自姜老的手笔。他为编著[进士传略],筹划多年,穷九年之力,足E踏遍大半个中国,L集第一手资料,为使文稿大化、普及化,七易其稿。其文笔流畅,考证谨严。这种治学精神,为高密学术界开创了新页,也为高密史料的收存起了示范作用。v史本是一门枯燥的学问,但在姜祖幼老师眼中却是宝藏,希望姜老为高密v史发掘更多的宝藏,为此要向姜老师致敬。我国于一千四百多年前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以考试擢拔人才,平民得以作官,打破贵族独揽政府官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