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潮汕工夫茶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30
转发:0
评论:0
潮汕工夫茶,工夫茶的来源工夫茶顾名思义,一是花时间,二是讲究本领。它历史悠久,据
  工夫茶的来源  

  工夫茶顾名思义,一是花时间,二是讲究本领。它历史悠久,据说是由福建的“小杯茶”演变来的。宋代,中国上层社会“斗茶”之风盛行,谁家买得好茶,就要请客。宾客中有好茶或带来媲美,或请来暗斗。这种风气逐步演变到茶农、茶商的试茶评茶。由于日日品茶,喝得太多也难受,就大杯改小杯而成为很浓的小杯茶,这就是工夫茶的雏形。潮汕是鱼米之乡,人们喜欢饮浓茶,“小杯茶”也由茶商传入潮汕。日久天长,渐渐在茶具、茶叶和冲泡技术上越来越讲究,形成了独特的“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有一套玲珑剔透的袖珍茶具:称为茶室四宝的“玉书 ”(开水壶)、“潮汕炉”(烧火炉)、“孟臣罐”(紫砂茶壶)“若琛瓯”(小瓷杯),还有茶洗、茶盘等。用泉水,燃料用硬木烧成的炭,茶选高级的乌龙茶。 工夫茶的“冲功”   

  工夫茶“冲功”最讲技巧。概括为洗洁器具、纳茶、冲点、割沫、淋壶、热杯、斟茶等法。即先洗洁器具,用开水把茶壶内外烫热。再放入茶叶,取粗者填壶底滴口处,细末在中间,再以粗的盖在上面。冲水时居高临下,俗称“高冲”,其动作要不急不缓,并做到三点头,俗称“凤凰吐水三点头”,表示对客人的敬意。见茶沫溢出壶面,提盖将沫割出。第一次冲泡的茶汤含有茶尘,倒掉不用;再取沸水沿壶边冲入,以免冲破“茶胆”;盖上盖后,再以热汤遍淋壶上,一为去其沫又为壶外加热,使茶的香气更浓。淋壶后烫杯(可参见“茶法――工夫泡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工夫茶道
蒋子龙做过日本“今日庵”的座上客,品尝了日本茶道,写了―篇散文《形式的魅力》(《随笔》1989年第6期)。在茶道一节的末尾,作了这样一个建议:“中国南方的茶馆文化,尤其是工夫茶和广东的早茶,似乎也应该从理论上总结提高―下,特别要提高到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的高度来认识。来加以宣扬……,什么事一旦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就不―股了。”这个建议很好,很有意思。――我曾有过这样想法。潮汕工夫茶的考究是世界所无,潮汕独有的,就是没有总结提高,成为工夫茶道。解放前有个《风报》编辑吴双玉写过潮州工夫茶经,听说还有‘茶具摄影附图。我没有读过,现在已经是再难找到了。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尤其是看到蒋文“工夫茶和广东的早茶……”,更觉得潮汕太小太僻,潮汕特有工夫茶而没有总结,以致作者在工夫茶三字之前,漏掉了“潮汕的”一词。――无独有偶,《新民晚报》曾介绍上海“金吧”酒吧里的工夫茶,其烹茶的茶具和技术完全是潮汕的工夫...
· 茶文化―品茶论道―潮汕工夫茶道
蒋子龙做过日本“今日庵”的座上客,品尝了日本茶道,写了―篇散文《形式的魅力》(《随笔》1989年第6期)。在茶道一节的末尾,作了这样一个建议:“中国南方的茶馆文化,尤其是工夫茶和广东的早茶,似乎也应该从理论上总结提高―下,特别要提高到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的高度来认识。来加以宣扬……,什么事一旦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就不―股了。”这个建议很好,很有意思。――我曾有过这样想法。潮汕工夫茶的考究是世界所无,潮汕独有的,就是没有总结提高,成为工夫茶道。解放前有个《风报》编辑吴双玉写过潮州工夫茶经,听说还有‘茶具摄影附图。我没有读过,现在已经是再难找到了。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尤其是看到蒋文“工夫茶和广东的早茶……”,更觉得潮汕太小太僻,潮汕特有工夫茶而没有总结,以致作者在工夫茶三字之前,漏掉了“潮汕的”一词。――无独有偶,《新民晚报》曾介绍上海“金吧”酒吧里的工夫茶,其烹茶的茶具和技术完全是潮汕的工夫...
· 工夫茶的演变
历史上的工夫茶与今天所说的工夫茶还有所区别,它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最初,工夫茶指武夷岩茶(青茶),后来又指武夷岩茶(青茶)泡饮法,最后则泛指青茶泡饮法。(一)工夫茶指武夷岩茶之佳品释超全,俗名阮文锡,福建同安人,生于明朝末年,清军占领厦门后遁入空门,入武夷山天心寺出家。超全先后作有《武夷茶歌》、《安溪茶歌》。《武夷茶歌》有“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岩阿宋树无多丛,雀舌吐红霜叶醉。终朝采采不盈掬,漳人好事自珍秘。”从超全茶歌来看武夷岩茶所采较少,有芽、片、雀舌,制茶人主要是漳州人。鼎炒笼焙,低温候香,心闲手敏工夫细,如梅斯馥兰斯馨,说明武夷岩茶既炒又焙,制作工艺异于绿茶,接近青茶,品质特点“如梅斯馥兰斯馨”,亦符合武夷岩茶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持久的特点。超全诗中所记的武夷岩茶还只是青茶制法的雏型,但亦初具青茶特点。王草...
· 巴金与工夫茶
仍然健在的世纪老人、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很早就与潮汕工夫茶结缘。据已故作家汪曾祺《寻常茶话》所记:“1946年冬,开明书店在绿杨村请客。饭后,我们到巴金先生家喝工夫茶。几个人围着浅黄色老式圆桌,看陈蕴珍(萧珊)表演:濯器、炽炭、注水、淋壶、筛茶。每人喝了三小杯。我第一次喝工夫茶,印象深刻。这茶太酽了,只能喝三小杯。在座的除巴先生夫妇,有靳以、黄裳。一转眼,四十三年了。靳以、萧珊都不在了。巴老衰病,大概没有喝一次工夫茶的兴致了。那套紫砂茶具大概也不在了。”然而,汪曾祺却没有料到,1991年,巴金先生已88岁高龄仍然喝了一次工夫茶。为巴金先生冲工夫茶者,是名闻中外的紫砂壶制壶大师许四海。许四海在成名前当过兵,所在部队就驻在潮汕地区。他对潮汕地区的工夫茶情有独钟,进而留心搜集工夫茶具,常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收集到民间老紫砂罐,到1980年复员回到上海时,随身带回大量壶类古董。后来他不满足于集藏,便到宜...
· 茶文化―品茶论道―“和”:潮汕工夫茶道思想之核心
潮汕工夫茶道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答曰:是“和”。一个“和”字,涵盖万事万物。“和”是中和:这个哲学、美学范畴,原来滋生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土壤,是先民们企求与天地融合以实现生存、幸福目标的朴素文化意识。有了“和”,相互矛盾对立的事象便能在相成、相济的关系中化为和谐整体。《周易・乾》有“保合大和”的记载,可作明证。《周易》用阴阳对立统一之中和的独特形式,建构起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这是儒家世界观正式形成的标志。“保合大和”意指阴阳会合,保合大和元气,普利万物;此为天之正道。首先是天能“保合大和”,接着便是天地相和、天人相和。换句话说,“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由此可知,“和”具有多重的结构,它意味着宇宙万事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是以《左传》有“心平德和”之说。“和”的内涵是丰富的。这里并无将它作无限延展的打算,但也切忌将它简单化了。作为中国文化意识集中体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