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香熏:典雅的生活意境(图)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0
转发:0
评论:0
香熏:典雅的生活意境(图),虽已立秋,可夏天的“余威”仍在。热天出汗,这无法避免,有爱美之人便使用止汗香露、

虽已立秋,可夏天的“余威”仍在。热天出汗,这无法避免,有爱美之人便使用止汗香露、香水等以驱汗味。你可知古人的“香水”什么样?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贾宝玉与芳官一起划拳的时候说他靠着“一个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据红学专家们称,这个枕头里装的是天然植物香料,有很强烈的香气,就是用来增添身体香气和改善居室气味环境的。古代人还发现了让植物香料充分发挥其性能的最佳办法,即将香料做成的香丸、香饼放置在香炉的炭火上,通过燃烧的炭火不断熏烤,使香气发散开来。据宋人陈敬所著《陈氏香谱》记载,“丸如大豆”的香块(即香丸),是由沉香、青木、苏合、鸡舌、兰、蕙、篙等原态香药经过炮制、研磨、熏蒸等方法合成的,它比汉唐时代的“香囊”更便于藏在怀里。

    汉代开辟丝绸之路后,原产自非洲和西域地区的各种香药进入中国,生长于边陲的香料也顺便来到中原,使得汉人“合香”的素材更加丰富。汉代就出现了“浓熏绣被”,乃至香熏手巾等衣物。从文献记载看,西汉时出现的“熏球”(唐朝称之为香囊)比香丸稍大一点。这种“熏球”多以银、铜等金属制成,球壁镂空,球内依次套设三层小球,每层小球皆悬挂于一个转轴上,转轴则固定在外面的圆球上,最内层悬挂焚香的小钵盂。这样,熏球滚动或转动时,在钵盂的重力作用下,三层转轴相应旋转调整,而钵盂始终保持水平,即使在床上、被子里和口袋中也放心使用。唐代,“香囊”仅局限于官宦之家和夫人小姐使用。到了宋代,平民百姓也随身携带“香丸”用来改善气味了……

    试想,这种“香丸”在天气高温和人的体温双重“作用”下,散发出来的香味顷刻间不就覆盖了汗味吗?更重要的是这种“放香除味”法跟现在人们普遍采取的“涂脂抹粉”的防晒除味法有本质区别,它不怕水的特点和由内向外源源不断地释放香气,基本上跟毛孔出汗是两条线平行在作业,身体愈热它“燃烧”出来的香味就愈浓;而现代人所采取的“涂脂抹粉”驱汗味正好相反,温度越高、汗水越多人就越难堪,散发的异味就越刺鼻。所以,我想古代人的前卫思路是非常清晰的――要改善气味必须先“治本”。总的感觉就是,“香丸”的大范围大面积的使用,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把改善气味当做维护公共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大事抓,也彰显了古代人一种典雅生活的意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人的“香水”:香熏典雅的生活意境
虽已立秋,可夏天的“余威”仍在。热天出汗,这无法避免,有爱美之人便使用止汗香露、香水等以驱汗味。你可知古人的“香水”什么样?《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贾宝玉与芳官一起划拳的时候说他靠着“一个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据红学专家们称,这个枕头里装的是天然植物香料,有很强烈的香气,就是用来增添身体香气和改善居室气味环境的。古代人还发现了让植物香料充分发挥其性能的最佳办法,即将香料做成的香丸、香饼放置在香炉的炭火上,通过燃烧的炭火不断熏烤,使香气发散开来。据宋人陈敬所著《陈氏香谱》记载,“丸如大豆”的香块(即香丸),是由沉香、青木、苏合、鸡舌、兰、蕙、篙等原态香药经过炮制、研磨、熏蒸等方法合成的,它比汉唐时代的“香囊”更便于藏在怀里。汉代开辟丝绸之路后,原产自非洲和西域地区的各种香药进入中国,生长于边陲的香料也顺便来到中原,使得汉人“合香”的素材更加丰富。汉代就出现了“浓熏绣被”,乃至...
· 古代美丽的香熏生活
明人陈洪绶《斜倚熏笼图》反映了古代上层社会衣褥熏香的习俗香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从熏燃、悬佩到涂傅、饮用、乃至到奇思妙想地用来计时,都反映了古人对“香”这种海外来物的认识以及古人精致的生活情趣。从古至今,无论遇到何种情境,只要在香熏里把它点燃,自然就能保持面部表情松弛,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芳香之始真正的香料并不产于中国,而远在西域诸国,正如范晔在为《和香方》所写的短序中说的:“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宋书·范晔传附孔熙先传》),所以宋代以前,除了朝贡以外,香料来源比较有限,香料种类也较少,除了祭祀和宗教用香外,香的使用并不广泛,是作为奢侈品而存在的。汉代时即便贵为皇后的明德马皇后都说“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宋明以来,在朝贡的基础上,海外贸易...
· 傅京亮讲解香道与中国人的典雅生活
香者,草木之圣也。而万物莫不是由道而化生,道乃中华最大的一炷香。它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却在清末随着中华民族的道统一起日渐式微。但是香炉可以冷,不等于香真的没了。《庄子.养生主》里说:薪尽而火传。正是这个道理。而傅京亮先生,穷其一生致力去做的让香炉中有香火。正是这种担当,才使得让各个领域的勃然生机。视秋浦一日,如人间数年的傅京亮先生。自幼耳濡目染祖父辈们的制香、品香的奇情雅趣,加之辛勤研修,在研香、香器,香心法等雅文化领域均有所继承与弘扬。傅先生一开始并没有过多言香,而是透过一系列的文化现象投射出中华文化有大美而不言的本质。这样的文化,才会薪尽而火传,才能在阶段性休眠后重燃香火。但是绝非某些传媒、企业、幼儿园里浮于表象的素食国学、也非用于炫耀的数万元的香茶用品,也非日本等邻国以形美而著称的艺道。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在于整个民族有个共同的追求:香火永续,万古流芳。这是掠过千年,历经浩劫,民族之跟...
· 典雅富丽:中国传统漆器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或使用漆,并用漆制作器物的国家。中国漆器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并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几千年来,充满魅力并独具中国气派的漆器作品,是我国艺术史中辉煌的一页,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漆器战国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该时期的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漆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秦汉漆器至秦朝时,漆器的制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手工业门类。与春秋战国相比,秦代漆器制作更为规整、精美,器形、品种丰富,产量增大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秦代的历史虽不长,但秦代漆器在从春秋战国到汉代的漆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秦汉漆器的纹饰红黑辉映、飞扬流动,在给...
· 海南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附图]
海南苗族人民常年居住在偏远的山区和盆地,过着迁徏无常的刀耕火种的生活,他们与外界接触少,生活条件艰苦,但是苗族同胞们以其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聪明而独特的生存方式,在海南岛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繁衍生息。不但继承和发展着本民族原有的传统和文化,而且与海南岛独特的地理环境融合,约定俗成地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苗家风情。海南苗族人砍山经验丰富,各户一般在每年春节前后选地,有茂密的林木,树叶呈油绿色,底下没有茅草,泥土肥沃,土面覆盖一层枯烂树叶或堆有蚯蚓类球的山地为佳。2月开始砍山;3至4月烧山,使灰烬渗入土中作肥料,清理残烬后,不翻土即以尖棒戳穴下种山兰糯;6月除一二次草,至9月成熟,用手逐穗捻摘稻穗。山兰种植一年后就轮换生地。捕猎是苗族人的重要副业,每当农闲和民间传统节日,男子都上山狩猎,平时劳动也带枪和猎狗。狩猎工具主要是苗族特有的一种自制的毒驽和汉区输入的火药粉枪。狩猎有集体围猎和个体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