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郭熙的《早春图》:春山淡冶而如笑(图)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7
转发:0
评论:0
郭熙的《早春图》:春山淡冶而如笑(图), 《早春图》    春日里看山,最喜欢“山色空�饔暌嗥妗保�四处薄雾轻笼、空明净

 

《早春图》

 

    春日里看山,最喜欢“山色空�饔暌嗥妗保�四处薄雾轻笼、空明净洁,远山近水荡漾着清新的气息,洋溢着按捺不住的勃勃生机。

    看郭熙的《春山图》,就仿佛置身其中。

    是早春,不是初春或暮春,所以画面之上,不见“千里莺啼绿映红”,而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严冬刚刚过去,地气正在上升,山川里春霭��o。树木虽然还是枯枝倒悬,但初萌的嫩芽已是生趣盎然。画幅上部,只见嵯峨大山连绵起伏,山峰或揖让顾盼,或高耸独立,云雾蒸腾之中,更添了几分奇崛突兀。画幅中段,怪石林立、古木参差之间,有层楼高阁隐约,远远望去,宛如天上蜃景。而在山石岩缝里飞流直下的那道溪水,一波三叠,静下心来,就能听到溪水融化薄冰的淙淙清音――

    多么神怡的景致!虽然乍暖还寒,但春光已悄悄降临人间,“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回家春耕的好时候。画幅下端,左边汀岸泊着一条小船,从渡船上下来的乡人肩挑着担子,他的妇人则是左牵右抱着两个孺子,正有说有笑,笑逐颜开地往家走,前面还有条活蹦乱跳的小狗。此时,右边水岸亦有一渔者正舍舟登岸,山径栈道上,更有村人行走往来。

    《早春图》是台北外双溪故宫博物院的镇院巨宝之一,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经典之作。出身布衣的郭熙,好道学,喜游历,善绘事,初无师承,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能画出“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深受宋神宗赏识,后升迁待诏,成为北宋宫廷画院重要成员。

    看看郭熙的“卷云皴”:一样的笔,一样的墨,郭熙皴出的山少了峥嵘和嶙峋,多了柔和、弯曲、盘卷,就连坚硬的石头,也是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至于那些“蟹爪”一样的树枝,招摇御风,仿佛要抓住一掠而过的绿意……我想,作为画家的郭熙一定是经常独自在大山里行走,要不然,刚刚从冬寒中复苏的山石的面孔,从蛰伏中醒来的山林的气息,他如何看得见、听得到呢!

    画幅上,有大清乾隆皇帝御题诗:“树才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籍柳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乾隆皇帝即兴一题,倒是点出了画中那种大气流动的感觉,而这种清润浑厚之气,与郭熙的心境应有相通。此图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正是王安石施行变法后的第5个年头,而此图描绘了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时的深山景象,溪流淙淙,潭水澄静,渔夫樵子,意态欣然,画家本人的内心一定满含国家复兴的期待,而荡漾着清新的气息,洋溢着喜悦的情绪。

    郭熙对山水画的重大贡献,还在于他的画论《林泉高致集》。当时的山水画已经高度成熟,郭熙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对山水画的社会意义、画家的人生修养及山水画的立意、技法、命题、画格等等作了精辟的阐述。他提出山水是活的,“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在论及山水画家的个人修养时,他主张对传统“兼收并览,广议博考”,同时更强调“身即山川而取之”,“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以此感受四时之变化:“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他认为画家作画须将身心融入山水之中,即使是看山水画,也必须“以林泉之心临之”。这正是历代文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平淡天真”的理想境界。

    郭熙提出了著名的“三远”论,把山水画的取景分为“高远”、“深远”、“平远”三个概念,影响至今。而《早春图》的构图就是“三远法”理论的充分证明:从水边山石到远方山峰自上而下的“高远”;从前山望后山,茫茫无垠的“深远”;从近山望远山,恬淡缥缈的“平远”。远近高低,浓淡相宜,只把巍然神秀、清润灵动的远山近水,巧手一挥,跃然纸上。

    看着眼前的画,恍惚间就想抬抬脚,沿着那条山溪,走进“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郭熙山水。干脆,就做了画中的渔樵,淡然寒暑,怡然自得,倒也不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春秋战国地图与形势图春秋与战国地图的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春秋地图和战国地图异同点就在于国家的兴衰成败,疆域的扩大缩小。春秋战国形势图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直至秦始皇统一天下,古中国的版图还在变化之中。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也有人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战国的名称来自于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战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未有定议。《史记》定战国的开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资治通鉴》定战国的开始于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
· 南湖早春
南湖早春白居易,唐代,春天,写水,写景,抒情南湖早春唐代: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译文及注释译文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湖面上漂浮的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的草坪。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黄鸸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注释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太平寰宇记·江州》:“彭蠡湖在(德化)县东南,与都昌县分界。”湛方生《帆入南湖诗》:“彭蠡纪三江,庐岳主众阜。"早春:初春。风回:春风返回大地。云断:云被风吹散。返照:阳光重新照射。乱:繁多。意为漫山遍野都闪现着。碎红:杏花花苞刚刚绽开露出点点红色。发:开花。水苹:水上浮...
· 鸭绿江的早春
鸭绿江的早春昨天的江城迎来了今年春天的第一个细雨蒙蒙的天气春节的丹东人还在感受着乍暖还寒初七过后冰雪消融,太阳露出笑脸撒在江面上的阳光有如金子般的碎片闪闪发光春江水暖鸭先知零星的鸥鸟,野鸭开始在江面嬉戏前几天,宽阔的鸭绿江面上就已经缓缓地漂流着无数个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的冰凌远远望去那形态各异鬼斧神工的巨大冰块顺流而下有的如漂移的冰川美丽的钟乳石神奇漂流的孤岛茂密森林的一角有的如远航归来的战舰或满载而归的渔船还有的似草原上疾驶的奔牛奋蹄的野马偶见形如山岗上安详的卧虎或懒懒的、疲惫的北极的灰熊细碎的那些有如静静地浮在水面的海鸥;有如成群结队漫游江中的野鸭有如静等觅食的白鹭如此浩荡的漂流大军首不见头,末不见尾互不碰撞,井然有序好像茫茫的原野上从容迁徙的无数生灵。我敬仰万物的指挥者更佩服冬春交替的柔韧与和谐大自然的神奇令人遐想春的力量让人感叹一位年青的小伙子带着满脸的稚气高兴地拍照着奇形怪状的冰凌...
· 周山图
南朝齐义兴义乡(今江苏宜兴南)人,字季寂。出身寒微。宋元嘉二十七年(450),魏军至瓜步(今江苏*东南),应募,领白衣队主,屡有战功。宋明帝时出讨叛将薛安都,固守武原,魏人以其勇称为“武原将”。曾镇压田流起义、张凤起义。后附萧道成。入齐,出为兖州刺史,武帝使掌宿卫。病死。
· 富春山居图是什么?富春山居图全图及作者简介
导读: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历史背景《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虽黄公望晚年定居今富阳市境内,但画卷内容对比宽敞平坦的"富阳江"和山峰峻奇峡谷雄伟的"桐庐江",就可得知,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所绘,用三、四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