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诸葛亮知人七法:酒财约会考察是否廉洁守信(图)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78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知人七法:酒财约会考察是否廉洁守信(图),     孔明说蒋琬是社稷之器。(资料图片)     光武帝刘秀像。(资料图片)

 

    孔明说蒋琬是社稷之器。(资料图片)

 



    光武帝刘秀像。(资料图片)

 

    知人三要

    诸葛亮认为可通过七种方式了解人


    三国时,诸葛亮以精于治国闻名于世,行兵布阵被司马懿称为“天下奇才”。在用人方面,诸葛亮也有过人之处。

    刘备初入蜀时,任命蒋琬为广都长,有一次刘备出外视察,突然来到广都,他见蒋琬“众事不治,时又沉醉,大怒,将加罪戮”。这时,诸葛亮出面为蒋琬求情,他说蒋琬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劝刘备重用蒋琬,使刘备对蒋琬刮目相看。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刘备兵力不足,“急书发益州兵”,诸葛亮正在犹疑之际,其僚属杨洪进言“无汉中则无蜀”,劝诸葛亮马上发兵。诸葛亮见杨洪见识不凡,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杨洪推荐门下书佐何祗有才略,诸葛亮便请刘备任命何祗为广汉太守,“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在弥留之际,仍不忘推荐蒋琬和费�t“可任大事”,后来蒋琬和费�t先后担任掌管国家军政的大司马一职,使蜀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了稳定。

    诸葛亮是如何知人的?在《诸葛亮心书》中,诸葛亮说:

    夫人之性,莫难察焉,善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显然,诸葛亮主要从语言和行为两方面了解人,他认为通过问答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志向、操守以及如何应对变化,还可以了解人的见识、智谋和勇怯之情。通过用酒、财、约会来考察人,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情和这个人是否廉洁、是否守信用。诸葛亮的知人术和《庄子・列御寇》提出的“九征”鉴人法(见7月15日《广州日报》B9版)有类似之处,是一种很实用的知人方法。

    行为知人

    绿林军诸将称赞刘秀:

    见小敌怯见大敌勇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境)人。王莽篡汉后,全国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刘秀和其兄刘�t加入绿林军,绿林军诸将拥立刘玄为皇帝后,刘�t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公元23年,昆阳之战打响。在敌众我寡,诸将惊惶恐惧的情况下,刘秀挺身而出指挥作战,并身先士卒冲向敌人,杀敌数十人。诸将喜道:“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刘秀听到诸将的称赞,胆气益壮,再次冲向敌人,迫使对方军队后退,诸将随后一拥而上,大胜王莽军队,取得昆阳之战的胜利。经此一役,绿林军诸将才知道刘秀是个大智大勇的人,对他言听计从,刘秀在起义军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

    性格知人

    马援评价刘秀:

    恢廓大度同符高祖


    公元25年,刘秀由其部将拥立为帝。当时天下大乱,各地冒出了不少“帝王”。除在此之前已称帝的刘玄和王郎外,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公孙述在成都称帝,刘永在睢阳称帝,匈奴单于立刘芳为汉帝,李宪在庐江称帝。渔阳的彭宠、南郡的秦丰、齐地的张步、河西的窦融等也割据一方,。

    天水的隗嚣自称西州上将军,他想了解当时称帝者谁更有实力,便派名士马援“往观公孙述”。马援与公孙述过去不仅是同乡,还同住一条巷。马援以为与公孙述见面后“当握手欢如平生”,没想到公孙述以帝王自居,摆开皇帝的架子接见马援。马援回去后对隗嚣说:“子阳(公孙述字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当时刘秀在洛阳称帝,马援所说的“东方”就是指刘秀,于是隗嚣又派马援前往洛阳会见刘秀。

    马援刚到洛阳不久,中黄门便带他进入宫殿,只见刘秀一身便衣,头上只扎着一条头巾,一个人站在宣德殿南庑下,笑着迎上来,对马援说:“卿遨游二帝间,见卿,使人大惭。”马援顿着辞谢,对刘秀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单若是!”刘秀笑道:“卿非刺客,顾说客耳。”马援说:“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刘邦),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相貌知人

    史书记载刘秀:

    性勤稼穑隆准日角


    刘秀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大哥刘�t“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刘秀“性勤稼穑”,喜欢干农活,为人谨慎宽厚,刘�t经常取笑他,说他像汉高祖刘邦的二哥刘仲。

    刘秀长得眉清目秀,仪表堂堂,史书称他“隆准日角”,所谓“隆准”就是鼻梁高,鼻头大;所谓“日角”就是天庭饱满,额头中央有圆骨突起。在刘秀称帝前,护军宛人朱祜曾对刘秀说:“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刘秀怕此言传出会引起更始帝刘玄和绿林军诸将的猜忌,立刻叫朱祜住嘴,朱祜以后再也不敢说这句话了。

    从声音貌色识人

    原文: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

    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衿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刘邵《人物志・第一章・第八、九节》    

    翻译:人的容貌仪态源自心性气质,而心性气质的特征,往往通过声音的变化表现出来。声音不但能与气结合,也和律吕相呼应。心气不同,声音亦异,有平和的声音,有清畅的声音,有回荡延伸的声音。

    声音成于气的畅行,声音发出后,因心气不同,貌色也不同,所以一个仁者必然会展现出温柔随和的貌色;一个勇者必然会展现出庄重奋发的貌色;一个智者必然会展现出明智通达的貌色。

    点评:刘邵这两段话主要谈心性气质与声音和脸色的关系。指出内心平衡的人声音平和,内心不平的人声音激荡。仁者有“温柔”之色,勇者有“衿奋”之色,智者有“明达之色”。实际上,声音和脸色不仅能反映人的气质,更能反映人的情绪,一般来说,听其声,观其色,便可知其内心的喜怒哀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变法图强——新年酒会
?转眼又是新年到,这一次的新年酒会可就是中军元帅智瑶召集了。为了这个新年酒会,智瑶做了充足的准备。在平时,他已经采取各种方式来欺压其余三家,目的就是要震慑他们。而新年酒会,则是强化这种震慑的最佳机会。智瑶知道每个人的弱点,也知道应该怎样利用这些弱点,他也知道应该拿谁开刀。十三四卿聚会,与往年一样,面子上都还要过得去。除了四卿,四卿手下的心腹谋士们也都参加。自然,谁召集,就在谁家开,而所有的程序也都按照召集者的安排进行。智瑶摆出老大的架势来,一点也不客气,在宴会上吆三喝四,指指点点,另外三人知道他的德行,都很小心,爱听的听,不爱听的就当没听见。酒,是好酒;可是,宴,不是好宴。智瑶拼命地劝酒,与其说是劝酒,不如说是灌酒,酒喝多了好说话。四个人的酒量,除了韩虎差些,其余三人基本相当。智瑶尽管霸道,但是非常傲气,并不赖酒,要喝大家一起喝,在气势上要压倒大家。其余三人拼着老命跟他喝,大家都知道,一旦...
· 中国简史——战国七雄的变法图强
关键词:变法战国中前期战国初年,韩、魏、赵三家将中原传统强国晋国瓜分,正式成为中原诸侯,再加上取代姜氏的田氏齐国和仍旧活跃着的老牌强国秦、楚和燕三国,战国七雄并立的局势正式形成。当时的列国形势是齐在东,楚位南,秦偏西,燕靠东北,韩、魏、赵居中。为了巩固政权、富国强兵,各国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法改革活动,其中较著名的有魏国李悝变法、韩国申不害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其中以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这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十五连盏铜灯·战国这件灯具如同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由长短不同的八节枝干接插而成,伸出的枝条上托有15个圆盘灯盏,枝干上还铸有一群嬉戏的猴子,构思极为巧妙。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青铜嵌绿松石带钩·战国带钩长16.5厘米,于河北平山出土,为战国时期贵族佩戴饰物。李悝变法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开启战国时期招贤养士的风气。他任用李悝变法。李悝变法主要是“尽地力之教”,...
· 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黑心敛财只为保命?
导读:在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背后,一直有几个人默默支持着他,石守信便是其中一位。史书记载,赵匡胤,石守信是六位“翊戴功臣”之首。这位年轻的开国元勋,接下来的政治生涯会怎样呢?开国元勋赵匡胤能当皇帝,石守信堪称首功石守信是北宋开国将领,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仝相卿说,《宋史》记载,石守信和赵匡胤在后周时便关系密切,同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网络配图赵匡胤在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与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掌握军权。公元960年,有传闻称契丹军队将南下攻后周。当时,后周恭帝年仅7岁,太后只好向大臣范质求助。范质将军权交给赵匡胤,让他出兵抵御契丹军队。赵匡胤率军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县陈桥镇),其部下将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这便是。赵匡胤率军返回京城,守备京城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开城接应,使得这次夺争得以顺利进行。仝相卿说,宋朝建立后,“守信、审琦皆素归心太祖者也”。可见石守信、王审...
· 图财致命
【成语】图财致命【成语】图财致命【读音】túcáizhìmìng【解释】图:谋取。为了劫夺财物,害人性命。【出处】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你如今将俺主人摆布死了,故意将这绣鞋揣在怀里,正是你图财致命。”
·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否真有其事?
专家考证孟获就是现在的彝族人《三国志》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大书特书———“七擒孟获”《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刘备病逝白帝城后,蜀国南边相继发生判乱。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经过充分准备后,亲率大军南渡泸水(金沙江),迅速平定了云、贵地区的叛乱,巩固了蜀国的后方。在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南征中,诸葛亮为了达到“攻心为上”的目的,七次抓住孟获,又七次放走了他。如今,云南许多地方还保留着“七擒七纵”的地点。近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黄承宗先生撰文指出,历史上孟获确有其人,但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历史上到底有无孟获其人?关于孟获其人,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民国时云南地方史志专家张华烂先生作《孟获辩》称孟获是“无是公”,他认为:“陈寿志(指陈著《三国志》)于南中叛党雍闿高定之徒,大书特书,果有汉夷共服之孟获,安得略而不载?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为‘获’,天下安有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