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代驸马工资低府第没产权如续弦爵位被革除(图)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2
转发:0
评论:0
清代驸马工资低府第没产权如续弦爵位被革除(图), 熊仔/供图     皇亲国戚,自古被认为身份高贵,过着花天酒地、普通人难以企及

 

熊仔/供图

 

    皇亲国戚,自古被认为身份高贵,过着花天酒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生活。但事实上,其中臆测与传说的成分颇大。明清两代,绅权为了制约皇权,往往对皇家特权进行夸张宣传,以形成压力,这便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了定式,以为皇家必然是骄奢淫逸、奢华无度的,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至少明清两代,驸马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

    驸马是汉武帝时设置的官职,全称“驸马都尉”,负责车马。西汉时,辛道度路遇一女子,自称公主,愿以身相许,并以金枕为信物,但此女已去世甚久,皇家遂发其冢,随葬各物皆在,唯失金枕。此说离奇,但汉代迷信,以为辛道度感动了逝者的灵魂,便封为驸马都尉,以后历代沿用。驸的本意也是马,过去三马拉车,左右两边的马叫“驸”,掌驸工资高,年俸两千石,但职权不大,适合姻亲担任。

    “考状元,娶公主”,这在民间流传颇广,甚至成了下层读书人的梦想。但历史上存有姓名的状元839人(含武状元),当上驸马的只有唐朝郑颢一人。古人学业需“十年寒窗”,科举三年才一次,真考上状元,早过婚龄。以明中后期为例,驸马年龄在14-16岁之间,平民已无入选机会。

    明驸马可享受公主每年二千石的禄米,子孙世袭,尚算风光。清代就较艰难了,固伦公主(即皇后生的女儿)每年给银不过400两,米400斛;而驸马(清代称为额驸)为300两,米300斛。乍一看,清一品大员年薪才180两,驸马收入也不算少,但一品官有养廉银拿,此外有“炭敬”、“火耗”等灰色收入,年入万两都属罕有的清廉,这样一比,驸马只能算低收入阶层。清代下嫁蒙古的公主颇多,这些“额驸”的工资更低,还不足“满洲额驸”的三分之一。

    清代工资长期不变,后期物价腾贵,加上白银外流,工资无法足额发放,只能掺以贬值迅速的铜钱,甚至铁钱,驸马生计日渐艰难。光绪时,甚至有驸马与仆人合伙,到玉器店行骗,店主惧怕驸马权势,只好自杀,幸未遂。其实驸马有多大权势呢?听说要出人命,吓得驸马又把骗走的东西乖乖地还了回去。

    成为驸马,皇室免费提供府第,但驸马只有居住权,没产权,公主去世,府第必须归还,驸马如续弦,工资与爵位还会被革除,连皇家所赐的嫁妆、珠宝等,也一并归还,但娶妾不在此例。

    收入少之外,生活上还有诸多限制,清代公主与驸马不能同席饮食,公主去世不入驸马祖坟,也不与驸马合葬,更不协调,此外,驸马娶公主不能叫娶,叫“尚”,听着就卑贱,故贵族人家往往以子弟当驸马为耻。

    对皇亲国戚设置较多限制,以防止他们利用身份窃取并滥用权力,形成既得利益集团,从而危及皇权,清代统治者对此还是很警惕的。本文资料主要引自《北京志・人民生活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代牛氏状元府第”被掩埋的辉煌
清代状元后裔沦为乞丐?府第即将消失?8月26日,本报A10版报道了记者探访位于我省巩义市河洛镇官殿村明月坡的清代状元府的近况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由朝廷亲自拨银修建的状元府的原貌有多豪华?它又是如何渐渐走向败落?请关注大河报记者的后续报道。讲述丨状元后人牛师静独自居住在状元府:57岁的牛师曾是牛师静的监护人,“和派出所签有协议,监护不好,他惹啥事儿我要负责任”,牛师曾说。牛师曾现在住在离状元府几公里远的一处居民小区内,那是政府统一建的,完全按照城市的小区模样建造,“跟状元府这边的条件没法比”,牛师曾说。牛师曾与牛师静同一个爷,是堂兄弟。牛师静本来吃低保,政府每年都有补助,也有不少志愿者送米、面到状元府,但牛师静从来不要,他说“要纯天然的,还要自给自足”。前些年,牛师曾的父亲牛邦贤在世时,也住在状元府,与牛师静现在住的窑洞对门,所以,那时候整个状元府还没有大面积房倒屋塌。2009年8月,...
· 清代县吏工资低:若无“规费”收入难以养家糊口
肖定沛在《党史博览》上撰文,翻阅清乾隆二十六年版四川《江油县志》,发现县官和县吏工资收入差距特别大,县吏工资收入十分微薄。据《江油县志》记载,那时县级政府中被称作官的,仅有知县、巡检、典史、教谕和训导等四五人(大多数县未设巡检司)。县衙分设快、皂、壮“三班”和吏、户、礼、兵、刑、工等部门,加上巡检司、典史署和教谕、训导署“四大班子”,共有衙役77名。除8名“民壮”(重体力劳动者)和6名弓兵(技术兵)每人年薪8两外,其余每人每年仅有6两。当时江油县米价应在每石1.5两左右,县吏们一年6两银工资仅能买到4石大米,约1200斤,难以养家糊口。所以,县吏们除6两银子的年薪外,还有工作中的“规费”收入。这“规费”没有明定,没有定额标准,是一种按“潜规则”收取的“灰色收入”。清光绪二十三年川北地区潼川知府把过去实行了200多年的“差规”公开化、合法化、数字化,制订出《三台县书差规费条规十八则》。粗略统...
· 古代官员如何发工资(图)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本文摘自:《趣说古代官场生态》作者:完颜绍元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提出了古代官员职务收入及其结构的悬疑东晋义熙元年(405)冬天,大诗人陶渊明辞去了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彭泽县县令。有关这次辞职的经过,萧统的《陶渊明传》叙述最详: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这故事的缘起,很像刘备在安喜县尉任上的遭遇,不过刘备临走前痛殴督邮,泄了怨气,而陶令只擅吟诗,不会打人,便来个君子动口不动手,留下一句“岂能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名言。也正是这句话,后来成为教授们争论不休的课题。有人认为此言应当做“不能对五斗米道下腰鞠躬”解,也有人释成“不能为求一饱之故折腰”。最占上风的观点,则是将五斗米解释为陶渊明的职务收入。但也有质疑的:要说陶令的年薪或月薪仅五斗米,自然...
· 刘备的三低(图)
很多人都觉得刘备是个“窝囊”人,论武功不如关张,论计谋不如诸葛。可他为什么就能得到天下,并把一大群文臣武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有人说,他的成功,就在于“三低”。一是“低身交朋友”。刘备一生中两个最知心的朋友,就是关羽和张飞。谁都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玄孙。父亲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刘备自己当时虽然没有做官,但也胸怀大志,梦想“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再看关羽和张飞,可就不怎么样了。按说,刘备与关、张二人,无论出身、志向还是学识、性格,都有很大的差距。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刘备遇到他俩却一见钟情。并焚香盟誓,结为兄弟。你把别人看高,别人才会把你看高;你把别人看低,别人也会把你看低。自恃优越而眼睛向上的人,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也难成就一番事业。二是“低头拜贤才”。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经成为历代求贤的经典。论年龄,刘备比诸葛亮要大好几岁;论身份,刘备是“司隶校尉、领豫州牧”,相当于...
· 刘备的三低(图)
很多人都觉得刘备是个“窝囊”人,论武功不如关张,论计谋不如诸葛。可他为什么就能得到天下,并把一大群文臣武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有人说,他的成功,就在于“三低”。一是“低身交朋友”。刘备一生中两个最知心的朋友,就是关羽和张飞。谁都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玄孙。父亲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刘备自己当时虽然没有做官,但也胸怀大志,梦想“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再看关羽和张飞,可就不怎么样了。按说,刘备与关、张二人,无论出身、志向还是学识、性格,都有很大的差距。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刘备遇到他俩却一见钟情。并焚香盟誓,结为兄弟。你把别人看高,别人才会把你看高;你把别人看低,别人也会把你看低。自恃优越而眼睛向上的人,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也难成就一番事业。二是“低头拜贤才”。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已经成为历代求贤的经典。论年龄,刘备比诸葛亮[注: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