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图)
观星台
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建筑。测景台创立于西周(约公元前1037年),周公为测日影定地中在此建土圭,唐代(公元723年)仿旧制改建成了石圭。观星台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1276-1279年),郭守敬以此为中心点观测并推算出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其精确度与现行公历仅相差26秒,创制时间却早了300多年。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充分验证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
少林寺初祖庵大殿
少林寺初祖庵建于宋代(公元960-1279年),其建筑是现存的宋代砖木建筑罕见,更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宋代由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颁布后最初的珍贵实证。它也以纪念中国禅宗开山祖达摩而成为广受注目的宗教圣殿。
少林寺建筑群(塔林、初祖庵、常住院)见证了佛教文化通过在“天地之中”的传播,加强、巩固其影响力,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禅宗教派。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之一。嵩岳寺塔是佛教文化通过在“天地之中”传播而确保并扩大其影响力的建筑实物见证。
会善寺山门
会善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寺内现存元、明、清时期建筑9座,是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和尚的出家修行之所,现存元代建筑是当时(公元1279-1368年)最典型和珍贵的代表作之一。会善寺是参与天文活动、参与中国古代宇宙观演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僧一行的出家修行之所,是佛教文化与“天地之中”观念代表人物的见证。
少林寺山门
少林寺常住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寺内现存明、清建筑30余座,每座建筑都承载着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五百罗汉朝毗卢、少林拳谱、十三棍僧救秦王等壁画以及现存的数百品碑碣等文物都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创新与发展的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嵩阳书院大门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宋代(公元960-1279年)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和传播中心。其规划布局和实物留存独具特色,对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嵩阳书院作为中华文明核心的组成部分――儒学中理学的开创地,因公认的“天地之中”理念而落脚于嵩山地区。
中岳庙峻极殿
中岳庙至迟在汉武帝时(公元前156―87年)已经存在,现存建筑格局可上溯至金代,现存建筑多复建于明清,为官式建筑的代表,也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之一。庙内的秦汉古柏、北魏碑刻、宋代铁人等真实反映了道教文化发展的悠久历程和丰富内涵。中岳庙见证了印刻“天地之中”信仰的道教文化发展史。
启母阙
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建于东汉年间(公元118-123年),是中国仅存的汉代国家级祭祀山神的庙阙,代表了中国古代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雕刻于汉三阙上的马戏、蹴鞠、夏禹化熊、启母化石、幻术、斗鸡等画面,以及篆书铭文十分精美,是汉代艺术风格的集中反映,更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汉三阙是建于“天地之中”的古代都城选址于此地的遗迹证明,证实了早期对“天地之中”的信仰。
少林寺塔林局部
少林寺塔林保存了公元689年至1803年间的古塔241座和现代塔2座,是中国现存古塔数量最多的塔群,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
2010年7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做出决议,将“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的诞生。
在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则在中原,中原的核心则在郑州登封,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几大主流文明――儒、佛、道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其精华,即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它们都与中国古代“天地之中”宇宙观发生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这组建筑类型多、规格高、历时久、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礼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类型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漫长发展的滥觞,更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真实而深刻的反映。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是一座东方古代建筑艺术殿堂。它以古老与博大、凝练与舒展、沧桑与辉煌,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建筑艺术的瑰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