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行者的“猴生”履历终没逃脱“倾心向化”的宿命(图)
影视中的孙悟空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的大英雄孙行者悟空,本来是从花果山上的一块顽石的石缝间蹦将出来的灵物。既然与顽石有关,自然就不能脱去冥顽的本性。所以甫一出世,就在花果山上竖起了“齐天大圣”的大纛,召集一帮志同道合的猴子,啸聚于水帘洞一带,过起了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任谁也不放在眼里的草莽生活。相对上界那个由玉皇大帝各路神仙所主导的主流世界,偏安于一隅的花果山俨然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
然而,尽管在花果山上说一不二、吆五喝六的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但推究一下行者的内心世界,则是一直也没有泯灭对于玉皇大帝的那个庙堂世界的向往之心的。所以,太上老君一保荐,玉皇大帝一点手,孙猴子就丢下和自己一起过好日子的猴兄猴弟们,一溜筋斗翻上了天,做起那个劳什子的“弼马温”来了。
如果不是有哪路神仙悄悄地向猴王透露说,这个“弼马温”不过就是个养马、遛马再加一个管马的官,恐怕孙行者从此就按部就班、沾沾自喜地走它的仕途之路了。
由此可见,行者悟空在“弼马温”职位上的冲天一怒,其缘由并非因为它的野性未泯,更与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八竿子打不着。它的再次雄起,很大程度上实在就是因为玉皇老儿不把行者当盘菜,给的官职太小的缘故。
为了让玉皇大帝把自己当成盘菜,弄个更大的官当当,行者没有选择正常的投机钻营、请客送礼的道路。实际上,那也不是它的强项,它就是想玩也玩不通。于是,只好选择了揭竿而起,大闹天宫。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杀人放火受招安”。
很可惜的是,以玉皇之明智,之老油条,竟然错会了孙行者的战略意图,还真的就和孙猴子闹翻了。要说玉皇大帝毕竟手中握着一大把的好牌,他的天兵天将对付悟空不管用不要紧,他手里还有一张比天大的王牌,这就是无所不能的释迦牟尼佛。
如来佛祖一出马,孙猴子的造反之路也就画上了句号了。他自恃神勇无双,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但没承想,他的这些伎俩在如来佛祖面前不过就是雕虫小技而已,“止增笑耳”,他翻来翻去最终也没有翻出如来的掌心。佛祖轻轻一翻掌心,孙行者就被压在了五行山下翻身不得。
孙行者这一被压就是500年。500年足以将最坚硬的顽石改造成软蛋,孙行者显然也不例外。所以,当来自东土的唐三藏把它从山底下拯救出来之后,行者想到的并不是回归花果山,更不是打上上界去找玉皇大帝“讨个说法”,而是信誓旦旦地保证“再莫行凶,皈依佛法”,老老实实地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标准的行脚僧人,从此改弦更张,屁颠屁颠地跟在唐僧的身后西天取经去了。
总结起行者的“猴生”履历,从蒙玉皇大帝召唤就职“弼马温”,到最后跟着玄奘长途跋涉西天取经,孙行者再三再四地穷折腾,最终也没有逃脱“倾心向化”的历史宿命,也就所谓的“修成正果”是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