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裴注《三国志》一则《甲辰八月辞故里》(图)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5
转发:0
评论:0
裴注《三国志》一则《甲辰八月辞故里》(图),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明・张煌言    

    赏析: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1645年清兵南下,张煌言等奉鲁王朱以海为监国,起兵抗清。此后在浙闽沿海一带与郑成功并肩作战,直至南明政权灭亡。郑成功病死,张煌言解散义师,退隐海岛,被捕不屈而死。本诗共两首,此为第二首。甲辰,指康熙八年(1664)八月。是年七月,张煌言在其隐居处南田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县南)被俘,押至鄞县;八月初,解往杭州。临行,送行者几千人,张煌言辞别故乡父老,赴杭就义。临行慷慨写下此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在国破家亡后,矢志不渝的抗清精神和为国捐躯的决绝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裴注三国志》札记
今天研读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文,我们仍然会遇到许多的疑问。一是由于文本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讹误,有些误文更是隐藏得很深,至今未克校正;二是由于语言文字以及历史文化的变迁,给去古日远的读者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而近代以来发表出版的相当一批研究论著,已经做了大量的考释工作。当然,上述辨误考疑的工作,远远没有完结。拙文讨论之若干问题,所引《三国志》文句均据现行流通最广的陈乃乾校点本(下文简称“陈校本”中华书局,1959年版),所谓芹曝之说,尚希方家郢正。《魏志·钟毓传》:太和初,蜀相诸葛亮围祁山,明帝欲西征。某适按:《太平御览》卷二百二十一及《通志》卷一百十五作“明帝欲亲西征”。又本志《卫臻传》叙此事云:“帝欲自东征。”在意义和用法上,“自”与“亲”相同。又《吴志·陆瑁传》“孙权忿公孙渊之巧诈反复,欲亲征之。”句法同此。《魏志·王修传》: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某适按:“北海”下缺“相”字。...
· 《裴注三国志》札记
《魏志·钟毓传》:太和初,蜀相诸葛亮围祁山,明帝欲西征。某适按:《太平御览》卷二百二十一及《通志》卷一百十五作“明帝欲亲西征”。又本志《卫臻传》叙此事云:“帝欲自东征。”在意义和用法上,“自”与“亲”相同。又《吴志·陆瑁传》“孙权忿公孙渊之巧诈反复,欲亲征之。”句法同此。《魏志·王修传》: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某适按:“北海”下缺“相”字。《通志》记作“北海相”。孔融是鲁国人,所以史家或以地望称之“鲁国孔融”,或以职官称之为“孔北海”,断无妄称“北海孔融”之理。《蜀志·传》有“北海相孔融调”语,又《吴志·是仪传》载“郡相孔融嘲仪”事,“郡相”即“北海相”异称,其中“郡”可取代“北海”,但不可略去。《魏志·公孙渊传》注引《魏略》:谨遣西曹掾公孙珩奉送贼权所假臣节、印绶、符策、九锡、什物、及弥等伪节、印绶...
· 《裴注三国志》主要内容
《三国志注》主要是《三国志》的补注,内容与《三国志》相似。《三国志》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刘禅为后主传;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从篇幅来看,《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约占三分之一,《蜀书》约占将近六分之一,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在陈寿撰《三国志》以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可供陈寿参考取材。但蜀汉不设有史官,仅有陈寿在蜀为官收集,这造成了蜀汉史料的缺乏。《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
·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辨析
关键词: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辨析裴松之《三国志注》(以下简称"裴注")是魏晋之际三国史研究的总集,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由于裴松之没有意识到其书目可能产生的重要价值,在注录书名时是没有统一形式的。因此,清代嘉庆以降,考证裴注引书和根据裴注引书编辑索引者已达19家之多,学者们的不断探索使结果日臻完善。然而,以往的研究存在两个缺憾:一是缺乏学术史的意识。学者们大都是在没有全面地了解其以往成果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的,其中不乏对赵翼和沈家本的成果进行重复地考证,从而导致研究者较多;二是缺乏标准意识。学者们没有研究并确定完整的裴注引书标准,而是按照各自的理解进行研究,因而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研究结果的差异也导致了普及的混乱。20世纪30年代以降,各种版本的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史学史、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等专着、教材、有关论文以及普及读物,在介...
· 三国志注
概述南朝宋文帝认为晋代陈寿撰修的《三国志》,内容精洁,但太过简略,故诏令裴松之作注。裴松之收集各家史料,弥补《三国志》记载之不足,他的注释方法有四大原则:“一曰补阙、二曰备异、三曰惩妄,四曰辩论。”清代《四库提要》将其所用方法,分析为六类:“一是引诸家之论,以辩是非;二是参诸家之说,以核伪异;三是传所有之事,详其委屈;四是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五是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六是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裴松之作注所根据的史料,可考者多达二百一十余种。宋文帝叹为“不朽”之业。例如:《三国志》卷21《王粲传附吴质传》记载文帝〈与吴质书〉一文,近二百字,而裴注详引《魏略》所载此书,竟多达八百余字。裴松之解释说:“臣松之以本传虽略载太子此书,美辞多被删落,今故悉取《魏略》所述以备其文。”《三国志》在许多关键处多语焉不详。如关于九品中正制的创立,《陈群传》中只有一句:“制九品官人法,群所建也。”这必须靠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