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元曲犹唱阳和楼(图)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0
转发:0
评论:0
元曲犹唱阳和楼(图),     中国历史上名楼众多,没有哪一座楼对文化的影响能够超越正定的阳和楼。  

 

    中国历史上名楼众多,没有哪一座楼对文化的影响能够超越正定的阳和楼。

    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在阳和楼上成就了她在正定的辉煌。阳和楼的厚重,令那些因为一篇名人佳作而声闻天下的所谓的名楼就像一个个暴发户。

    正定,古称真定。元代初期,战争转移南下,真定的经济文化较早得到恢复。元军镇守真定的将领史天泽具有较高文学修养,喜爱填写散曲,其子史樟曾撰写过杂剧。他们父子都喜欢交纳文人,早期投奔史氏的白朴才华横溢,在白朴的感召下,大批文人名士向真定聚集,壮大了创作的影响和声势,使真定成为元曲的发祥地。

    元代,阳和楼周边是真定最繁华的区域,据元人纳新《河朔访古记》载:“左右挟二瓦市,优肆娼门,酒垆茶灶,豪商大贾并集于此”。文人雅士喜欢登阳和楼把酒临风,吟诗作赋,聚集在阳和楼上研讨作品,交流创作心得。就是在阳和楼上的一次次碰撞中,元曲从民间俚语入诗,转向创作的文人化、专业化的全面过渡,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阳和楼就是元曲的摇篮。

    元人钟嗣成所著的《录鬼薄》中,收元杂剧作家56人,作品345种,其中真定作家7人,作品45种。钟嗣成评价真定的白朴,李文蔚、尚仲贤、戴善甫、侯克中、汪泽民、史樟、侯正卿等人都是“名誉昭然”者。特别是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齐名,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创作的《梧桐雨》被戏剧界列为中国古典戏曲十大悲剧之一,他的《墙头马上》被列为中国古典戏曲十大喜剧之一,与《西厢记》、《拜月亭》、《倩子离魂》合称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是我国民族戏曲的传统剧目,深刻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问题。还有李文蔚的《燕青搏鱼》等,都是久传不衰的优秀剧目。

    正是有了阳和楼这个交流的平台,才奠定了真定元杂剧的历史地位,在中国文化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此后,正定的戏曲事业一直长盛不衰,清末成立全国第一个票友组织蓝菊社,蓝菊社延续为正光剧社和二黄学等票友组织,赵振铎、李秀章等经常组织票友自娱和演出,戏曲越来越深入普通民众的生活。至今,正定的许多老年人仍津津乐道正定票友多次与梅兰芳、奚啸伯、梅葆玖等大师的交流,甚至还为大师们在正定的演出临时救过场。

    令人叹息的,是阳和楼这样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文化名楼,竟然在战争和文革浩劫中被夷为平地。如今,在阳和楼遗址的西侧,一间邻街的舞台上,每日有一群戏剧爱好者自发聚集在一起,唱着苍凉的腔调,续写着元曲的遗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岳阳楼记》何故不“记”楼?(图)
岳阳楼潘韵作范仲淹画像(资料图片)《岳阳楼记》通篇四百四十六字,却无一字用在楼姿楼貌上,何也?其实,文无定法,就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样,怎么写,完全悉听尊便。只是有一条得注意,即不管你怎么写,必定自有一宗。那么,范大人之不“记”楼,端的是哪“一宗”呢?这就要从作者的人生轨迹中去寻找答案了。公元989年,范仲淹出生在苏州吴县,两岁丧父,尔后随母下堂,到平江府推官朱文翰膝下当继子,改名易姓。说来辛酸,封建时代这是很受歧视的,民间即有“背篓子”的辱骂之名,加之家境贫寒,攻读之路分外艰辛,也让他自幼形成自强不息的性格。1009年,范仲淹到长白山醴泉寺借读,刻苦自律,饱受磨难,即使每日“画粥断齑”,也笃学不辍。1011年,范仲淹得知身世后,前往应天府拜戚同文为师,继续苦学。1015年,时年26岁的范仲淹终于金榜题名,迎来了他人生的大转折,从此,开始了他三十七年的宦海生涯。“初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 岳阳楼
岳阳楼,在岳阳城西,八百里洞庭湖东岸,遥望群山,景色秀丽,为唐中书令张说守此州时所建。三国时,东吴于洞庭湖上操练水军,便在这里观兵。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真是水天一色,湖中波光粼粼,渔帆点点,远山苍茫,缥缈云间,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成为历代的游览胜地,文人、学士赞美题咏,多不胜数。在岳阳楼门口,有副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上联写景,下联写情,情景交融,并与《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呼应,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很高的。清道光年间云南罗平县人窦兰泉所撰、何绍基书写的一副长联(一百零二字),更是岳阳楼对联中的佼佼者,历来脍炙人口,其联云: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渍者!...
· 岳阳楼
景点简介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历史岳阳楼前身为三国东吴名将鲁肃所修阅军楼。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大将鲁肃率军驻守战略要地巴丘,在洞庭湖操练水军,因而建巴丘城。在濒临洞庭湖处,建造了检阅水军的阅军楼,此即今岳阳楼前身。两晋、南北朝时期,阅军楼改称巴陵城楼,虽仍侧重于军事上的需要,但那壮阔绮丽的风光,已为诗人吟咏。南朝诗人颜延之《登巴陵城楼》诗...
· 广和楼
广和楼:坐落于前门外肉市街46号,建于明朝末年,已有至少360年以上的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家戏园。其前身“查楼”原为明末查氏家族别墅,戏台即建在别墅内,以备演戏之用。于清康熙年间改为茶园对外营业,初名查家茶楼、查家楼,后改称广和查楼。光绪年间连遭两次大火,损失惨重。后北京“白薯王”王静斋(王杰)将其买下,重修后改名广和楼戏园。清末至民国初年是其黄金时代,富连成科班长年在此演出,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谭富英、雷喜福等名角都曾在此登台献艺。从日军占领北平开始,广和楼日渐萧条,到解放时终难以维持成为一片废墟。此后重建,于1954年正式改名广和剧场,并在上世纪80年代末转型成为综合性文体活动场所,现已停业4年多。名号更迭从广和楼到广和剧场虽然在360多年的岁月里,这座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戏园的地址始终未动,但正如同其屡次重修改建后都会有不同的形象,它的名字也屡屡更迭。从明朝初创始称“查楼”...
· 元曲
杂剧杂剧的戏剧形式是由故事情节、曲词、宾白、科介等几部分组成。科介是演出提示,规定表演动作和舞台效果,宾白就是说白,曲词是歌唱部分。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组成,一套乐曲伴唱一折;所以“折”是音乐的单元,也是剧情的大段落。在四折之外,还可以有楔子。楔子常常在剧本开头,相当于序幕,但也可以作为过场戏放在折与折之间。剧本的结尾一般有两句或四句对子,叫“题目正名”,来总结内容。题目正名最后一句常用作剧本名称,比如《元曲选》本《窦娥冤》:但也有没有题目正名的杂剧,例如关汉卿的《闺怨佳人拜月亭》。散曲散曲是可配乐演唱的歌曲形式。根据《青楼集》的记载,元散曲的歌唱有多种形式,像表演唱、舞蹈伴唱、乐器伴唱等。在宴会上,演员解语花“左手持荷花,右手举杯,歌骤雨打新荷曲”;连枝秀“有招饮者,酒酣则自起舞,唱《青天歌》,女童亦舞而和之,真仙音也”。元散曲主要有小令和套数(又叫散套、套曲)两种形式。小令原是民间的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