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郑州古代成语故事:害群之马(图)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5
转发:0
评论:0
郑州古代成语故事:害群之马(图),     我们比喻一个人危害集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时,会说他是“害群之马”。该成

 

    我们比喻一个人危害集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时,会说他是“害群之马”。该成语出自《庄子・徐无鬼》: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它的出现,与古代五帝之一的黄帝有关;其故事发生地,就在新郑市的具茨山(现已改名始祖山)。

    黄帝,姓公孙,因生于轩辕之丘(在今新郑市北),故曰轩辕氏。黄帝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而有关害群之马的故事,就发生在他一次外出造访的路途中。

    《庄子・徐无鬼(三)》记载:有一天,黄帝偕方明、昌寓、张若等七人,乘车前往具茨山访问大隗,途经襄城地方,迷失了方向。此时,恰遇一位牧马的小孩,于是七人便问路于他。问:“你知道具茨山这个地方吗?”牧童答:“知道。”又问:“你知道大隗在什么地方吗?”牧童回答:“知道。”黄帝说:“你真是个不同寻常的小孩啊!知道具茨山,也知道大隗之所在,那么能问你治理天下的事吗?”牧童回答说:“要说治理天下,就像你们来这里游逛一样,未必要作什么事吧!我小时,常在这四方之内游玩,岂料得了视物模糊的病。有位老人教我说:‘你应白天到襄城郊外转转玩玩。’结果我的病差不多好了。今天,我又要去四方之外的地方去游耍了。治理天下不过如此而已,我又何必做其他事呢!”

    黄帝说:“治理天下,确实不是小孩能干的事。虽然如此,我还是想问你如何治理天下?”牧童避而不答。黄帝再问,牧童说:“难道治理天下,和我牧马有什么不同吗?不就是除去害马而已呀!”对于牧童的回答,黄帝非常满意,在再三谢拜之后,称其“天师”而去。

    后来,由小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一语,演化成语“害群之马”。原意为治理国家,犹如放牧马群,要将“害马”即劣马、坏马、病马除去,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得以治理,社会才能得以安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图解成语故事:囫囵吞枣(图)
1.从前,有一位医生对人说:“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对脾有害处;枣对脾有好处,但对牙齿有害处。”2.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了,说:“以后我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咽不嚼。这样就只有好处没有害处了。”3.有人听了他的这番怪论,说:“吃梨只嚼不咽,这是可以做到的,吃枣只咽不嚼却难了,把枣整个吞进去,胃怎么受得了!”4.那个自作聪明的人无言以对。
· 害群之马
【成语】害群之马【成语】害群之马【拼音】hàiqúnzhīmǎ【解释】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处】《庄子·杂篇·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近义词】城狐社鼠、残渣余孽【反义词】仁人志士、谦谦君子、出类拔萃
· 《三国》中郑州地区的古地名(图)
官渡:现属于中牟县官渡镇,以临官渡水而得名。《三国》中的官渡主战场位于今中牟县官渡镇官渡桥村一带。据资料记载,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水两岸大战,曹操筑垒官渡水南,以御袁军,袁绍为保阳武(今原阳县东南),连营而南,以沙堆为屯,东西数十里,进入官渡,起土山,挖地道,以逼曹军,结果袁绍却以失败而告终。此战所筑的土山、堡垒、地道、兵营等遗址,到南北朝时期还尚存。后因黄河多次泛滥冲刷,现以上遗迹已无处可寻。由于“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典型战例,在军事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为弘扬民族文化,扩大对外开放,1992年中牟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兴建官渡古战场旅游区的决定,目前该旅游区已成规模。虎牢关:现属荥阳市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名列中国八关之首。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
· 成语故事:尸位素餐
中国历史悠久,这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很多历史故事,有些故事逐渐演变成了成语,小编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比较复杂的成语:《尸位素餐》这个成语出自《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这句话这么看很好理解,就是说那个时代的朝廷大臣们,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不能对人民有益,全都是尸位素餐。但是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是这个意思呢?我们再来看点详细的东西。实际上,“尸位”和“素餐”来源于两个不同的地方。“尸位”来源于《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中的“太康尸位”。这里的“尸”并不是我们现在以为的遗体的意思。在古代祭祀的时候,大概是因为当时的制作工艺实在不怎么样,需要有一个人代表神或者祖先,坐在某个位子上接受祭拜,但是这人不需要做任何动作,这个人就是“尸”,实际上就好像我们现在的神像一样。这部作品讲的是太康作为一个君主,光是占着这个...
· 解读成语故事中的人物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名人辈出,自然少不了名人故事了。有些甚至还成为我们常常的成语。今天给你介绍的两个人,他们的结局就超出你的想像。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人们都非常熟悉。说的是马谡丢掉街亭后,自动回营向诸葛亮投案自首,被诸葛亮下令处决了。其实,这个故事只是罗贯中先生的美好想像,这个美丽的传说也一直欺骗我们许多年。真实情况是,马谡在街亭之役失败后,自知罪不可恕,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选择了逃跑。逃跑途中还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丞相平日待我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也把丞相当做自己父亲。这次我犯了死罪,希望我死以后,丞相能够像舜杀了鲧还用禹一样,对待我的儿子,我死了也没牵挂了。”最终,马谡还是被人给逮捕归案了。归案后的马谡确实被诸葛亮头头判处死刑,然而,还没来得及执行,马谡就病死狱中了(“谡下狱物故”《三国志.马谡传》)。另一个人物在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毛遂自荐的故事还被收入了学生课本中。毛遂是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