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荆紫关小揽(图)一脚踏三省的标示碑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0
转发:0
评论:0
荆紫关小揽(图)一脚踏三省的标示碑, 一脚踏三省的标示碑  荆紫关镇内的明清建筑遗迹     中国30多个省区市,三

 

一脚踏三省的标示碑

 

 

荆紫关镇内的明清建筑遗迹

 

    中国30多个省区市,三省交界的地方据说有40处,一只脚就可踩到三个省的地方应该不少,但真按这个目的抬起脚,要么是高山,要么是河流,能够落脚的地方并不多;而明明确确有标志,三省又都设下基层机构的,恐怕只在鄂豫陕交界。

    从河南南阳往西走,到了淅川县再往西,停车荆紫关。这个小镇与湖北郧县洋溪乡、陕西商南汪家店乡共有一条三里长的白浪街,街边大柳树下,一块石头深埋地下,石尖向上突起地面,踩住石头尖,就是一脚踏三省了。

  1987年,三个乡合作为这块石头建了一个中空的小塔一般的三面体碑,向着三个方向,各省各自刻了碑文,历数地理历史沿革。游人到此,探脚到小塔里面踩一踩石头,读一读碑文,了解些历史,长点见识,颇有乐趣。

    一脚踏三省,确实有些独特的人文风景。比如白浪街头商铺的电话,隔一堵墙,跨一条街,就是打省际长途了;一家兄弟几个娶媳妇,湖北妹子、河南姑娘、陕西闺女都有,老太爷就成了“三省总督”。不过,认真专程来旅游的,倾慕的多是荆紫关明清商迹。

    麦收时节走进荆紫关,恬静平和,街头半边摊晾着麦粒,门前墙角戳着麦束,阳光下弥漫着麦草清香。镇外田里收割机上是忙碌的麦客,河边聚集着衣着艳丽的洗衣妇女,乡人坐在屋檐下守着小铺生意,百货琳琅很有些当代气息,农具铁器却恍然旧日耕织风景,一溜草鞋挂在墙上,纯粹是为了迎合外来游客的兴趣。

    细看街里,便可领略荆紫关曾经的繁华:凝重的关门,飞扬的殿宇,花雕重彩的船业会馆平浪宫、江浙会馆万寿宫、湖广会馆禹王宫……虽然今天已经漆色斑驳,烟尘浸染,仍可看出当年的风光无限。

    这里起于明盛于清的商埠文化,由一条丹江而起,河上往来货物,上达陕南商洛通西安,下至湖北入汉江,直抵汉口送江南;南北东西的粮茶竹木、铜铁金银,抑或布匹器皿直至鸡零狗碎,随船夫、掮客、东家、管家、官人、衙役……分散聚合;河街一条,上演着舟楫交错,把秤推筹,杯盘叮当,万种风情。

    寻找荆紫关当年的繁华,看街上的建筑是一,最切身的体验是吃饭。一上桌,主人就告知有“八大件”,为荆紫关特色,及下筷入口,方知真不是鄂豫陕任何一省口味。鸡鸭鱼肉,多有甜味,不似河南陕西,也不像湖北,倒有江南苏沪风情;名称陌生的一些调味品和菜蔬,集合了秦岭、伏牛山的丰富物产;那大盘大碗明白实在的北方风格,恐源自船家帮派的挥洒爽快。

    既是荆紫关,“关”就意味着要塞,历史上金戈铁马,征战频繁。成语“朝秦暮楚”就源自荆紫关。秦楚两国征战,荆紫关早上还是秦辖,晚上就成了楚地。荆紫关在秦楚交兵、楚汉相争之后,历代都是兵家屯驻要地,踞此御敌。历数足迹踏过荆紫关的历史名人,秦王嬴政、汉王刘邦、后汉刘秀、明末李自成……直到太平天国、民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荆紫关都是战略要地。

    直到近代,先是战争萧条了商贸,后有公路铁路的兴起替代了河运,丹江畔的这个繁华码头终于变得偏僻,乏人问津,“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鼎盛与衰落何止几个30年,荆紫关被遗忘。

    光阴荏苒,经商的外乡人离去,小镇居民复归农耕,经年累月,蹉跎人生,倒成就了明清古迹的保存,荆紫关的老房子、旧街巷,就这样保留至今。如今重新整修的清代一条街,白墙黑脊,繁雕重饰,本来已经翻修成水泥的路面去年又挖开了,恢复原来的石板路。荆紫关起落轮回,迎来新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田哭紫荆树
阳谷县旧城南门附近,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一条宽阔的街道如丝线般将这些历史遗珍串联起来。奇怪的是,街道的名字既不是得自武松为兄报仇行侠仗义的狮子楼,也和令神仙留连忘返的紫石街的人间繁华无关,而是源自“处处有之,多种地庭院间”的紫荆。田氏堂下紫荆茂清晨,阳谷城从睡梦中醒来,紫荆街上车水马龙,渐渐热闹起来。街边的紫荆广场上,罗庆俊的自行车摊早早地开起张来。罗庆俊今年62岁,生于斯长于斯,目睹了广场周围近一个甲子的变迁。打气修车之余,与顾客行人聊上几句阳谷的传说故事,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老罗记得,他小时候,这片广场是他和小伙伴们的玩耍之地,有一座庙和一棵“古槐”(实为紫荆树)。至于庙宇的名字和紫荆街名字的来历,他就说不上来了。没错!紫荆街得名与庙和树有关,好在这段故事并没有因为古迹的消失而湮没。阳谷县文化馆馆长杨风华讲述了三田哭紫荆的故事。相传,很久之前,阳谷县南门里路西,住着一户田...
· 三兄弟哭活紫荆树
简要介绍:“三兄弟哭活紫荆树”的故事,传遍华夏神州,惊动了地方官府,遂上奏朝廷,朝廷按“父命言孝,兄友弟恭言义”之古训,下旨改“枣园村”为“孝义村”。因为此故事的缘由,紫荆花被称为兄弟之花,紫荆被叫做田氏之荆,成为家庭和睦的象征。三兄弟哭活紫荆树稻草魂(编剧:田尚兢田治远)人物:男:田真(男甲)田庆(男乙)田广(男丙)女:大嫂(女甲)二嫂(女乙)郭翠花(女丙)第一幕旁白:距今约1900年的东汉时期,在河南巩县枣园村住有一户田姓人家,家里有三个很孝顺的儿子,可正值家业兴旺的时候,父亲田老汉因病卧床不起,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临死前给三个儿子立下了“三人一心,黄土成金”的遗嘱。可就在田老汉尸骨未寒的一个晴天的早晨,意想不到的事情来临了。男甲:哇,今天天气真不错,空气很好,咋还没人起来哟?田庆、田广,你们快起床,你们大嫂都快把早餐做好了,快起来吧!(打扫地面卫生)男乙:好,大哥,来了。哟,太阳都起来...
· 田氏“紫荆堂”“三田哭荆”的来历及记载
堂号是一个家族门户的称号。可以用来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起到弘扬祖德敦亲睦族的作用。从华夏田氏网多年来收录到的田氏族谱粗略统计,田姓堂号以“紫荆堂”居多,多个地区和支系的“田氏族谱”中,都有对“紫荆堂”来历的记载。虽然有些时间和地点有所不同,但是人物和内容如出一辙。选取几个供宗亲参考:紫荆堂的来历田氏与紫荆堂的传说,战国时期,齐国王子田完的后人田真(大将)他兄弟三人要分家,闹的不可开交,忽然发现院子里那棵原本枝繁叶茂的紫荆树枯萎了!一家老小大吃一惊,大哥说,连紫荆树也不愿意骨肉分离,难道我们还不如草木吗?于是三兄弟和好如初,决定不再分家了。再看那紫荆树时,竟然又活过来。三兄弟还是像以前一样友爱相处,那紫荆树生长的愈繁叶茂了。从此,以紫荆做为家族团结,家庭和睦的象征。“紫荆花称之为兄弟花”田氏族人把紫荆树定为堂号“紫荆堂”流传至今。香港特别行政区,把“紫荆花”定为区徽。紫荆堂...
· 紫荆关外宋庄
紫荆关外宋家庄紫荆关外宋家庄在太行山与燕山交会处的塞北蔚县,有一个建筑风格别致、文化内涵深厚的村庄――宋家庄。宋家庄民风纯朴,古民居建筑保存较好,特别是村庄建筑格局所呈现出的“主人”二字,更是村庄民居建筑中少见的奇观。宋家庄又因地处连接蒙古大漠和西北高原的咽喉要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紫荆关外第一庄”。据考证,宋家庄在北魏时开始建村立寨,隋唐以后形成十里一堡、五里一庄的繁华之地。《蔚县志》记载:宋家庄古堡长168米、宽166米,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公元1372年),坐落在蔚县盆地的南北通商大道上。南来北往的商贾昼夜穿梭,既给这里的人们带来生活所需,又带来物质和精神文明。虽然地处偏远,但在当时已是客栈、茶楼、店铺、书场一应俱全。历经600多个风雨春秋,昔日的宋家庄已是今非昔比,旧貌换了新颜,但其古韵风貌依然存在。从远处看,宋家庄坐北朝南、四面城墙高围、一门出入,犹如一座雄伟森严的大堡垒...
· 紫荆树荆槐堂
紫荆树与“荆槐堂”田启礼阳春三月,正是紫荆花绽放的时节。一天我从居住的南京路经过,惊喜地发现路两旁的紫荆树花在灿烂的阳光下兴高采烈地竞相开放,粉红色的花朵挂满了枝头。一朵朵,一串串,一簇簇,你挨着我,我依着你,你挤着我,我扛着你,你瞅着我,我望着你,纷纷舒展着得意的笑脸,拥拥挤挤,蓬蓬勃勃。与周边苍绿的柏树、油绿的冬青相映成趣,与火红的桃花,争奇斗艳,把宽阔的南京路装扮得更加色彩缤纷,春意盎然。这如画般的图景吸引了我。我在一株紫荆树旁驻足观看,用手轻轻托起一枝密匝匝的紫荆花,仔细端详着,把带着低温的嘴唇慢慢紧贴在碎小的花瓣上,微微亲吻,淡淡芳香钻进鼻孔,沁入心房。这紫荆花看上去虽不如桃花妩媚,不如海棠花娇艳,也不如梨花纯洁,但它不羁怒放燃烧起的如火如荼的激情已使我如痴如醉。更使我偏爱的还是它的寓意与象征。在我国古代,紫荆常被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紫荆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