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黑龙江-赫哲族“萨满舞”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1
转发:0
评论:0
黑龙江-赫哲族“萨满舞”,萨满舞起源于萨满跳神活动,人们在此基础上创作发展,将萨满舞搬上舞台,成为具有
  萨满舞起源于萨满跳神活动,人们在此基础上创作发展,将萨满舞搬上舞台,成为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舞。萨满舞既承载了原始萨满文化的内涵,又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豪迈奔放的性格,是独具北方民族特色的舞蹈。


萨满舞表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赫哲族舞蹈赫哲族的萨满舞有何宗教色彩
赫哲族只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这个民族舞蹈艺术的发达,舞蹈就成了一种动态的文字。以民族崇拜偶像萨满神为艺术渊源,形成了以萨满舞为主干的舞蹈艺术。萨满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曾经广布欧、亚、美三大洲北部,其基本特征是沟通人神。中国黑龙江流域是萨满文化的发源地,蕴藏着丰富绚丽的萨满文化资源。赫哲萨满,服饰华彩、绘画诡奇、史诗雄浑、图腾狞丽、音乐激昂、舞蹈飘扬。堪称“东北绝唱”。萨满跳神时全副神装,胸前背后挂着铜镜,腰系腰铃,脖子上挂着布克春、萨日卡、额其和三种神,“爱米”供在西炕上。萨满手拿神鼓以通神。还有神刀、神杖、龙头杖等神具和祭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尤其在夜间神鼓神咒的声音,容易将人引入幻境。跳神时除萨满外,还有“二神”也是其助手。治病时“二神”在病人背后,两手扶病人的肩上,萨满请神边敲鼓边唱边说,依次猜测是什么鬼作祟,据说猜中了,“二神”便发觉病人的双肩抖...
· 黑龙江-赫哲族叉草球
叉草球是赫哲族传统的游戏。叉鱼是赫哲人的主要劳动,为从小培养和锻炼孩子们的叉鱼技巧,人们发明了叉草球的游戏,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这一活动练就过硬的叉鱼本领。“乌日贡”大会上叉草球比赛
· 赫哲族人流行什么文化赫哲族的萨满文化
赫哲族早年信仰萨满教。他们崇拜鬼神、崇拜自然界,相信“万物有灵”,万物都是神在主宰,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岩石、草木、水、火、风、雷、闪电都由神来主管。“火”有火神爷爷“佛架玛玛”,并供有使用火的“都热马林”神。赫哲族对火爱护备至,并有许多禁忌。“风”有风神,称“卧杜玛玛”,雨有龙神,“雷”有雷公,“闪”有闪娘娘,“山”有山峡神,“房”有房山神。赫哲族认为每种动物都有神在主宰,因而崇拜动物。因为“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人类来说就是神。”从事渔猎业生产的赫哲族崇拜各种动物是必然的。这些动物有“阔里”(鹰神、鸠神)、“克库”(杜鹃鸟形)、“雅日格”(金钱豹神)、“塔斯和”(虎神)、“布云”(狼形)、“僧格”(刺猬神)、“蹲特”、“阿都”神(形如猫)、“珠昆”神(水獭形)、“依那奇”神(形如狗)、“黑额恩木热”神(鲸...
· 黑龙江-赫哲族鱼皮技艺
赫哲族世居黑龙江,是东北古代三大族系之一肃慎系的后裔,在历史上以“鱼皮部落”闻名。赫哲族长期以渔猎为生,捕鱼、食鱼、穿鱼皮、用鱼皮盖房、造舟。传统的鱼皮技艺包括剥鱼皮、干燥、熟软、拼剪缝合、艺术修饰等一整套复杂的鱼皮加工过程。鱼皮技艺传人在制作鱼皮服
· 黑龙江-赫哲族食鱼习俗
赫哲人早年以渔猎为业,因此擅长加工各种鱼食品。赫哲人的常用食品分生、熟两种:生食有鲜鱼和鱼干;熟食有鱼松、炖鱼、煎鱼、炸鱼、烤鱼。赫哲人独特的食鱼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烤鱼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