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民间事当由民间办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2
转发:0
评论:0
民间事当由民间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一国国宝,是重要的传统文化人力资源,理应受到国家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一国国宝,是重要的传统文化人力资源,理应受到国家的保护。怎么保护却是一个大学问。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如果政府越俎代庖,使民俗变成“官俗”,将三月三谈情说爱的歌圩变成舞台上的歌星表演,将鲜活的苗族姊妹节变成政府领导的万人大会?D?D保护还真的不如不保护。

  我主张“民间事民间办”。即积极调动民间社会的积极性,让他们保护好属于整个社会的文化遗产。

  对于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必要的补贴,我们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在民间,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特别是对于那些年老体弱者来说,更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帮助。

  但补贴并不是万能的。随着经济因素的介入,这些外力的作用有时还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认定工作带来许多麻烦。申报过程中甚至会因为利益的而出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情况。而且,在以群体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的民间社会中,“十取其一”的补贴模式,势必也会影响到传承群体的原有和谐,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变得更加困难。

  建议在群体传承的遗产项目中,政府能以群体资助的方式支持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并且将资助经费直接发放到传承人或传承群体手中。同时,通过有效地组织和约束,保障在资金的使用上,不会出现太多的环节,太大的问题。目前,日本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主要使用这种补贴模式。50年来,作为一种外来影响,并没有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尽管这有难度,但值得借鉴。

  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福利事业尚不十分发达的国家,依靠补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利用经济杠杆来调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积极性的最佳方式,恐怕还是要变“输血”为“造血”,通过表彰、命名等方式,充分调动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内在积极性,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优势,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有效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民间故事:当乾隆遇上朱乾隆
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则发生在清朝乾隆时期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乾隆年间,江南一家客栈的客房里,歇着一位操北方口音的客人,这客人身份非同小可,他就是微服私访下江南的当朝皇帝乾隆。这天天刚蒙蒙亮,乾隆就听到客店伙计“咚咚咚”拍着隔壁房门在喊:“朱乾隆,天亮了,该上路了。”乾隆心里不觉一惊:天底下竟还有第二个敢称“乾隆”的人?他连忙翻身起床,拉开房门,只见从隔壁客房里走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便迎上去问:“老人家,你也叫乾隆?”老人满不在乎地“嗯”了一声,算是回答。乾隆见老人如此无礼,本想治他的罪,但看他一副庄稼人打扮,老实巴交的样子,不像是故意盗用皇号,便压下火气道:“你可知当今皇上的年号是乾隆?盗用皇号是欺君之罪,你大难当头了!”老人撇了乾隆一眼,不卑不亢地反问道:“你说我盗用皇号?我老汉今年六十八了,打从娘肚子出来就用的这个名,他皇上登基才几年?你说说,是我跟他叫的乾隆,还是他跟我叫的乾隆...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当活宝
光绪年间,潮州府城有个开当铺的财主,姓黄名芝哥.黄芝哥以勾引女色出名,背后人人都叫他“黄猪哥”。有一天,黄猪哥在自己当铺楼上,看见下面小巷一户人家的天井里,有个几分姿色的妇人正在井边洗衣,不禁心动。他想打个招呼,又怕吓跑那妇人,忽然灵机一动,随手取来一件人家典当的花袄掷到楼下天井里,随后自己匆匆下楼去取。黄猪哥刚走下楼梯,那妇人已手提花袄站在铺门口。黄猪哥眯眼细看那妇人,更是魂销魄散。妇人说:“刚才楼上飞下一件花袄,我拿来还阿爷。”说完交还花袄就走了。不一会,楼上又丢下个烟夹。妇人想:又掷花袄,又丢烟夹,眼睛还不时往我身上溜,分明不怀好意。她就把烟夹扔回楼上去。晚上,妇人的丈夫阿炳回家了,妇人就把白天黄猪哥扔东西的事告诉他。阿炳听后,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个办法来。他在老婆耳朵边说了好一会,老婆连连点头。黄猪哥一夜不曾合眼,只觉那妇人的影子一直在眼前晃动。直到半夜,忽然听见楼下天井里传来叫骂...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当活宝
光绪年间,潮州府城有个开当铺的财主,姓黄名芝哥.黄芝哥以勾引女色出名,背后人人都叫他“黄猪哥”。有一天,黄猪哥在自己当铺楼上,看见下面小巷一户人家的天井里,有个几分姿色的妇人正在井边洗衣,不禁心动。他想打个招呼,又怕吓跑那妇人,忽然灵机一动,随手取来一件人家典当的花袄掷到楼下天井里,随后自己匆匆下楼去取。黄猪哥刚走下楼梯,那妇人已手提花袄站在铺门口。黄猪哥眯眼细看那妇人,更是魂销魄散。妇人说:“刚才楼上飞下一件花袄,我拿来还阿爷。”说完交还花袄就走了。不一会,楼上又丢下个烟夹。妇人想:又掷花袄,又丢烟夹,眼睛还不时往我身上溜,分明不怀好意。她就把烟夹扔回楼上去。晚上,妇人的丈夫阿炳回家了,妇人就把白天黄猪哥扔东西的事告诉他。阿炳听后,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个办法来。他在老婆耳朵边说了好一会,老婆连连点头。黄猪哥一夜不曾合眼,只觉那妇人的影子一直在眼前晃动。直到半夜,忽然听见楼下天井里传来叫骂...
· 民间文学—民间歌谣—好子当从军
许昌建安民谣好子当从军将士当西征西征讨汉贼忘死不惜生老母送好子望子救生民乡人送好子望子建奇功
· 民间文学—民间歌谣—农事歌
新年过,十五罢,忙忙碌碌做庄稼,有的锄草起牛铺,有的套车把粪拉。红薯种,早育下,这个东西能养家。赶春会,把钱拿,买回扫帚和桑杈,杈把扫帚牛笼嘴,皮条扎鞭少不下。过了春分种谷子,清明前后种棉花。种麦子,多趟耙,苗子出来不掺杂。种得稀了耽搁地,种得稠了要抓瞎。谷子高粱锄三遍,二麦将熟不差啥。黄呱鹭,叫喳喳,各种活路乱如麻。摊了场,去种地,还要堆垛防雨下。割了麦,先锄花,接着灭茬锄芝麻。种小麦,需多耙,载子大小莫看差。隔年下种不容易,不稀不稠才得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