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非遗”,我们该传承什么?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9
转发:0
评论:0
“非遗”,我们该传承什么?,近期,本报对扬州第一批6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报道,不少读者打来电话表
  近期,本报对扬州第一批6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报道,不少读者打来电话表示,看得过瘾!希望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全面了解扬州的“非遗”、“非遗”保护与经济、继承与创新等方面的情况。

  昨天下午,本报专门邀请了这六位大师以及非遗保护中心、工艺美术行业的专家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碰撞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是“文脉”,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非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管世俊引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能历经千百年而不绝?就在于其有灵魂、有精神。一脉文心传万代,千户不绝是真魂。今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文脉。这一点,对于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扬州来说,有着尤为特殊的意义。扬州的雕版印刷,一个版片,既有文物价值,又有收藏价值,既有工艺价值,又有版本价值,但总的来说,都是文化价值,如果自毁家门,用机器压制版片,那么可以想象,“非遗”的保护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文化教育,也是一种精神教育。

  “没有对漆器艺术呕心沥血的热爱,没有几十年的综合文化素养,是做不出一件好的作品的。”扬州漆器传承人张宇告诉记者,他从事漆器创作设计已经近五十年了,几十年孜孜不倦,为了创作作品《江天一览》,险些摔下悬崖。这样的精神在如今的小辈身上,又有几个能够做到?

  现在,正是“非遗继承发展的春天”,在全国,扬州对“师带徒”给予的津贴最高,还有多项优惠政策,这些外在条件都有力地促使“非遗”在扬州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如果把传承仅仅看作是一种技艺,那就太小了,我们传承的是文脉,是文化,是精神。”座谈会上,专家领导们发出一致的呼声。

  没有在传承中的创新,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么大师也就不能成为大师,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可能“走样”、“变味”

  “如果仅仅把这六位大师看成是承前启后的传承人,你们就错了。”省工艺美术大师、扬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夏林宝说,六位大师级传承人,每一位都是行业的领军人物,都有自己的风格、艺术特色,绝不是简单的继承。以玉雕传承人顾永骏为例,他突破扬州玉雕的人物、花卉、炉瓶、雀鸟、走兽五大类,与小组成员共同攻关四年,恢复了失传的山籽雕。眼下,山籽雕成为了扬州玉雕的品牌。

  玉雕传承人江春源,同样大胆突破,他将采用的原料从“和田白玉”变成翡翠,细心观察白菜的形态,以翡翠制成“白菜”,全国最大的“白菜王”就出自他手。

  漆砂砚,汉代扬州流行,清代失传。而漆器传承人赵如柏不畏困难,用了三年时间,使失传200年的漆砂砚工艺在他手中复活。

  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人陈义时,在雕版刻图过程中,为使人物眼眸传神,独创性地将木纹横丝变竖丝,使扬州雕版技艺又增添了一个新的绝活。

  目前,这些大师级传承人的后辈们也在传承中创新,以漆器为例,近年就在全国独创点螺卷轴画技术,让漆器如同画卷一般自由卷折,艺术表现力超出了想象。

  只有通过一个个团队的传承,形成一个个梯队,并进行抢救性、规范性、长效性保护,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跨过“断档”这个槛

  剪纸传承人张秀芳是家传剪纸的第六代传人,剪纸手艺在张家已连绵三百年不绝。“现在我着急的是,怕在我手上传承断档。”

  省工艺美术大师张长明说,玉器有五大类工艺,漆器有十大类工艺,实事求是地讲,许多老师傅的技艺没有完全传承下来,如漆器中的针刻技艺、浅刻技艺、漆宝砂技艺就没有恢复。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克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其精粹是与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不开的,因此对传承人的保护应该是保护工作的重点。

  眼下,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仅存两位老艺人,均已年迈体弱,随时面临人亡艺绝;扬州制花厂已经倒闭,原有制作绒花的老艺人全部流散;扬州琉璃灯制作技艺仅剩一位非工艺系统的民间艺人在业余创作,且年迈多病。

  “抢救性保护”是眼下的当务之急,如何解决断档难题?专家们提出,要对传承人进行档案登记、数字存录,分级建立起专门的图文影像数据库;要组织专家对传承人的成就和传承工作进行学术性、专门性的分析、总结,对其优秀成果进行展示、展览、展演,让他们的技艺与市民“零距离”,尽可能地安排他们通过授课、带徒等方式培养传承人。

  能否整合出一个类似“印象?刘三姐”似的“非遗”展示大平台,让“非遗”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坐标

  曾几何时,扬州传统工艺在计划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也曾遭遇发展低谷。但扬州漆器、玉器以“扬弃”的态度挖掘传统精华,坚持技术创新,通过师带徒、原产地保护等一系列保护政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漆器厂推倒围墙建工厂,走礼品路线,今年又在上海与装潢装饰业联手推介,将漆品髹饰技艺融入现代装潢,在全国各地都能看见“扬州漆器”高档陈列品;玉器厂则充分打“和田玉,扬州工”的宣传牌,坚持高档产品不动摇,在“盛世藏玉”的中,掘到了一桶又一桶黄金。

  外地的刻纸一刀能刻三十张,而张秀芳的剪纸,一剪只能剪四张。我们扬州剪纸要不要产业化生产?“那就不是扬州剪纸了。”王克说,对项目的保护首先是把这项遗产连绵不绝地传承下去,不能强求以此取得经济效益,我们首先考虑的是社会效益。

  能不能整合出一个类似“印象?刘三姐”似的“非遗”展示大平台?专家们认为,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非遗”项目一定要注意保持其“原汁原味”,可以打造这样的一个展示平台:游客来到扬州,可以在短短的两小时内感受到扬州文化的精髓,在这里,我们展示扬州剪纸雕刻的绝活,让他们了解扬州清曲、弹词、评话的独特韵味,与现存于世的物质形态文化遗产相辅相成,共同展示扬州地域文化、城市精神的鲜明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阳明传——我们该追求什么
?人的一生应该追求什么,人人都有自己的说法。有人说是功名利禄,有人说是安居乐业,也有人说是用无限的知识充实自己。不论是哪种追求,都需要用心。专心做事才有可能实现追求。那么,王阳明认为一个完美人生的追求是什么呢?他的弟子陆澄有一天问他:“什么才算是用心呢?比如,读书就一心在读书上用功夫,接客就一心在接客上用功夫,这能否称为用心呢?”王阳明反问:“迷恋美色就一心在女人身上用功夫,贪爱财物就一心在财物上用功夫,这能算是用心吗?”陆澄吃了一惊,问:“那这算什么?”王阳明回答:“这叫逐物。人最应该追求的是追求天理。天理在我心,说白了,还是追求良知的光明。”什么是“逐物”呢?王阳明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比方。第一个比方是这样的:我们的良知就是一位国君,他只需要端坐拱手,六卿各司其职,天下一定大治。而良知统领五官,也须如此。如今眼睛要看时,心就去追求美色;耳朵要听时,心就去追求美声。这就如同君主要挑选官员,就...
· 芮名扬传承“非遗”倍感自豪
芮名扬,1955年出生,中国雕版、活字专业写样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写得一手标准的宋体字,其墨迹曾被微软字体库选用。阳光透过双博馆的玻璃顶棚,在桌案上的白色宣纸上,洒下点点金色斑驳。端坐桌前的芮名扬,一身银色的唐装。凝气,定神,提笔,落墨,一行行妍丽秀逸的小楷黑字,现在纸面之上。或是《赤壁赋》,或是《琵琶行》,原本洁白的纸张,转瞬华彩四溢。满纸书文,他已写了近五十年。雕版写样,他已做了三十二载。扬州习书法者众,能者甚多,可从事雕版写样的大师,如今只芮名扬一人而已。1出身“墨香世家”一天要写800个大字1955年,芮名扬出生在扬州东营头巷一所民宅里,顺着蜿蜒的巷道,走出去就是得胜桥,就是富春茶社,飘了满城的茶香墨气,也润泽了芮名扬的幼年时光。芮名扬的父母,都是教师,都写得一手好字。在芮名扬的童年记忆中,家中除了古色古香的橱柜,就是放在书桌上的一根根毛笔,一方方端砚,一只只笔洗...
· 非物质文化遗产怎样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的皮影展品:京剧《沙家浜》中的《智斗》。李韵摄6月19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湖南、湖北、福建⒑D系雀鞯厝褐谠谡庖惶烀寤城原,在这一天龙舟竞渡,在这一天分享我们古老民族的文化之美。?月9日“文化遗产日”之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在端午节的日子里继续升温。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而兴奋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解决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学界、传承人,谁唱主角日前,记者参加了一个名为“传承人与学术界的对话”的学术研讨会。与以往会议不同的是,与会者中有一半是遗产传承人。在记者有限的视野内,这是首次将传承人请到学术研讨的现场、倾听他们的想法、与他们平等对话的研讨会。在以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会议上,记者注意到,与会者中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DD政府代表,也有研究主体DD学界代表,还有宣传主体DD媒体代表,但唯独不见保护工作的主角、非物质文化遗...
· “非遗”的传承和文化多样性的守望
如何建立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机制,建构相应的规则体系和理念基石,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日前,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中国和德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的100余名知名专家与会,旨在交流各国学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成果,表达社会各界对文化多样性问题的普遍关注,从而为推进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思想资料。与会代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内容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文化多样性与知识产权等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的勾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同时,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中,也存在着国家间、族群间、个人间的利益纷争。这些都迫切需要科学完整的法律机制来调整、规范。...
· 德州古琴传人庞雨珠当选省级非遗传承人
日前,山东省文化厅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名单,德州市推荐的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传承人庞雨珠被评为第四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古琴,原名七弦琴,亦名瑶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诞生于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古琴的形制,具有非常突出的民族特点,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乐器。一般乐器的共鸣箱只占乐器的一部分,而古琴则占了整个琴体;一般乐器指板只占乐器本身的一个局部,而古琴则占了整个琴面的有弦部分;一般乐器的弦是内低外高,而古琴的弦则是内高外低;一般乐器共鸣腔(如琵琶)是面平背穹,而古琴的共鸣腔则是面穹底平。与众不同的形制结构,铸就了它独特的音韵特点,古朴、典雅、余韵悠长,乃至“绕梁三日而不绝”,体现出了古琴音乐特有的韵味和气质。79岁的庞雨珠是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传人,自从1960年7月师从张育瑾先生学琴起,与古琴结缘已有5...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