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与苏州和谐共生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8
转发:0
评论:0
文化遗产与苏州和谐共生,中新社苏州六月十五日电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今天在苏州开幕

  中新社苏州六月十五日电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今天在苏州开幕,来自中国各地的一百五十余位专家、代表共同领略了苏州的文化魅力。“文化是苏州的灵魂,保护苏州的文化遗产就是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一意识的形成让越来越多的苏州人加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队伍中,保护遗产有机和谐地同这座城市其他构成部分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文化活动渐成品牌

  自二00六年六月九日起,中国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国家的“文化遗产日”,而苏州早在二00四年六月就在全国率先确定了每年的六月二十八日作为苏州自己的“文化遗产日”,“保护遗产”的意识从此在生活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环境中的苏州百姓中逐渐生根、发芽,从而形成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文化遗产保护局面。

  苏州市近年来形成了中国昆剧艺术节、苏州评弹艺术节、寒山寺新年听钟声、尚湖国际文化艺术节、中国古琴艺术节、江南丝竹节、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周、周庄国际旅游节、“轧神仙”、“百花节”等一系列品牌民间文化活动,每年都吸引无数市民参加。无论是在“文化遗产日”之内还是之外,一年四季连绵不断的文化活动让无数“新苏州”从惊讶到盼望,而让“老苏州”也因找回了历史的记忆而兴奋不已。

  建设特色保护基地

  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让苏州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数量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的城市。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对外的窗口,展现的不仅仅是有形的古典园林,更有无形的宝贵资源。

  近年来,为了使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人们更直观的感受,苏州先后建成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工艺美术博物馆、吴门中医博物馆、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常熟古琴艺术馆、白峁山歌馆、太仓江南丝竹馆、吴江丝绸馆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同时,香善古建工坊、?f直水乡妇女服饰、碧螺春茶炒制技艺、御窑金砖烧制技艺等一批特色保护基地也正在抓紧建设中。

  遗产保护之路创新

  二00四年四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台湾首演一炮而红,让起源于苏州的“百戏之祖”昆曲获得了新生。自此,苏州的昆曲演出从每年的不足一百场发展为现在的每年逾两千场。《长生殿》和青春版《牡丹亭》誉满北京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欧洲、东亚等地,实现海内外展演达一百五十余场次,直接进场观众超过二十万人,受到了各地观众尤其是广大青年学子的激情追捧。

   昆曲的全面复苏给了苏州文化遗产保护一个全新的思路:遗产不仅要“留下来”,更要“走出去”,要和世界共享苏州文化。继昆曲之后,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也逐渐走向世界,在美国、日本、南非、加拿大、新加坡、科威特、澳大利亚和马耳他等国家建造了苏州园林,将富有苏州特色的建筑风格带到了世界各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让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和谐共生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大规模的城乡建设,给文化遗产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城市将文化遗产看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和累赘,漠视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风貌,片面追求新、奇、怪的建筑风格,“千城一面”以及文化的缺失和特色的消亡已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顽症。参加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城市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分论坛的专家们对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给予充分肯定,对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演讲深表赞同,同时也各抒己见,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建言献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认为,现在,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形势严峻。大量存在的建设性破坏给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空前的冲击和挑战。两种原因导致了这一状况,首先是经济建设大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的冲击;其次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现代化认识的误区。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片面地认为高楼大厦就是现...
· 共生
互利共生的例子两条虾虎鱼在枪虾的洞穴外侦测敌人,一只枪虾则正在挖洞小丑鱼(genusAmphiprion,familyPomacentridae)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可以使海葵免于被其他鱼类食用,而海葵有刺细胞的触手,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而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一些寄居蟹会将海葵背于壳上。寄居蟹可利用海葵的有毒触手保护自己,免于被其天敌如章鱼猎食,同时又有伪装作用;海葵即可借着寄居蟹的活动能力改变环境,并摄取浮游生物为食。有时,一只寄居蟹甚至可以背着数只海葵活动。红纹钝塘鳢(Amblyeleotriswheeleri),又叫做威氏钝塘鳢与一尾枪虾。在这张相片中,枪虾正在将碎石从它所挖掘可供它与虾虎鱼栖身的洞穴中推到洞穴外。由于枪虾的视力很差,红纹钝塘鳢便负责担任起警戒的工作,只要一察觉潜在的威胁靠近,红纹钝塘鳢会立即摆动尾鳍通知它的伙伴枪虾尽...
· 保护文化遗产与社会和谐发展密不可分
10月25日至29日,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9次会议在湖北襄樊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6个国家的8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此次会议以“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暨亚细亚民俗文化与荆州文化”为主题,就文化遗产,特别是古村落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开讨论,同时对文化遗产与产业化的关系、与民俗旅游的关系等也进行了交流。“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媒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与会专家认为,社会发展不应离弃传统文化价值,经济开发应与文化保护并行。他们认为,每一种文化,在形成、存在和变化过程中必然创造出其价值系,这些文化价值一旦定型,将调度、支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因此,应该正确认识文化,尤其是它的价值系,发挥其积极性,限制其...
· 文化认同、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
内容摘要:文化的多元共生是学术界业已达成的共识。文化认同并非单纯的指对本己文化的认同,也包括对他文化或异己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有特殊的心理机制,包括文化比较、文化类属、文化区辨和文化定位四个基本过程;它是形成“自我”的过程。文化的复杂性、文化的宽松与严厉、个体主义与群体主义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的认同是文化和谐的基石,文化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标识。关键词:文化认同;多元文化;文化和谐;社会和谐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典型特征,是我国正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这一特征,使得我国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趋势,也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背景。”[1]。这一深度和广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价值重建和文化转型,导致了我国在经济、思想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开放多元格局,“多元价值选择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价值文化的主要特征。”[2]中国有...
· 中庸、和谐与茶道
有人说,中国人性格象茶,总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这话颇有些道理。表面看,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要在明心见性;道家茗饮寻求空灵虚静,避世超尘;儒家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无论意境和价值取向不都是很不相同吗?其实不然。这种表面的区别确实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即:和谐、平静,实际上是以儒家的中庸为提携。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主张有秩序,相携相依,多些友谊与理解。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主张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向大自然索取,但不能无休无尽,破坏平衡。水火本来是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却可相容相济。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中国茶道,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饮茶可以更多的审已、自省,清清醒醒地看自己,也清清醒醒地看别人。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