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非遗热”可能变成“毁灭潮”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4
转发:0
评论:0
“非遗热”可能变成“毁灭潮”,近期举行的“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引起人们对这一波“非遗热”的注

  近期举行的“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引起人们对这一波“非遗热”的注意。辽宁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不无担忧地对记者说:“现在,各地都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而我们要警惕的却是,这股热潮有可能演变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集中毁灭。”虽然中国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这位专家的忧虑并不是子虚乌有,《经济参考报》的报道显示,许多地方政府在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感兴趣的只是那些“申遗”能够成功的。能评上世界级的、国家级的往往是全力支持,能够评上省级、市级的,也会适当支持。如果什么级都评不上,基本上就不予支持。即便是那些“申遗”成功的,也只是在申报上积极、包装上积极、表演上积极,要的是某某级的等级,好在对外做广告宣传时有凭据。简单地说,就是不想在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真正下工夫,而是着眼于旅游开发、文化产业的角度寻求眼前的实际好处。其实,不光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此,对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如此。

  为什么“非遗热”可能会畸变成“毁灭潮”?今天,许多投入到“非遗热”中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奉行的是唯经济论。唯经济论就是遵循实用主义原则,能不能赢利,能不能赢大利,在多快的时间内实现赢利,怎样才有可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什么事情都是经济挂帅,什么事情都要量化,都可以用数字来表达,经济上的计算压倒一切,文化只能纳入经济框架内加以考量,以经济价值为衡量世间万物最首要的乃至是唯一的指标。在这一指标之下,如果无形的文化不能带来有形的经济利益,那么文化就是随时可以舍弃、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文化也能带来GDP,而且无形的文化可以成为有形的产业,换言之,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直接创造效益,文化立马就会变成香饽饽。“非遗热”由此而来,在“非遗热”中的抓大放小也是顺理成章的。在唯经济论者看来,抓住最有含金量、最能创造效益的项目才是根本,至于那些没有多大经济价值的文化遗产失传与否,当然就顾不得了。

  在“非遗热”中起主导作用的往往是行政官员,专家意见在这里常常只是辅助性的、次要的,是为行政服务的。行政官员有其特定的思维惯性,在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他们真正看重的不是这些本身蕴涵的精神价值,在意的不是其非物质的意义,而恰恰是其物质上、经济上能否带来立竿见影的成效,能否给地方当下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能否给行政官员的政绩目录增添新的光环,能否将非物质的因素尽最大可能、最快速度转化成物质因素。行政有自己的强大逻辑,行政主导的车轮滚滚向前,几乎能碾碎一切与行政逻辑不和谐的声音。在行政主导下,那些有幸上了某个等级而受到保护、包装和宣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看重的也只是其中可以挖掘的经济能量,而不是文化本身,所以这种保护到底是祸是福,还是个未知数。看看那些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就一点也乐观不起来了,以自然风景著称、富有独特魅力的名山,还有几个能免于现代机械的摧残?看看缆车之类在名山之间穿梭往来,我们就会进一步明白,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工具,人类的破坏能力之强。对此,我有一种强烈的不安感,这种不安感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体会到的。

  “非遗热”的兴起本来绝对是好事,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体现出人类创造精神、审美理想、智慧含量,展示人类的生命记忆与精神源泉。专家之所以担心“非遗热”很可能变成“毁灭潮”,就是内心有了一种不安感,这种不安来自对现实的真实感受,毋庸讳言,我们当下的现实有一种弥漫于全社会的浮躁气,浮躁的背后是一种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心态,眼前利益几乎遮蔽了一个时代的天空,我们的目光不能投向远方更辽阔的空间,我们的手脚为自己创造的这个物质世界所捆绑,我们成为经济的奴仆,而不是相反,我们来驾御眼前这个物质世界,在“非遗热”中也不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非发现7.7万年植物遗存 可能为床铺遗迹
研究人员在南非山洞中发现了7.7万年前的床。图片来源:LynWadley,ChristopherMiller本杰明·富兰克林[注: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是18世纪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在他的《穷理查年鉴》中写道:“早上床早下床,让一个人健康、富有和聪慧。”这一说法在两三百年前可能是真理,然而当谈到我们的古人类祖先时,研究人员便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如何以及在哪里睡觉了。如今,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在南非发现了已知最早的床铺——它们是由植物材料制成的,距今约7.7万年,这比之前的人类寝具证据提前了5万年。这些早期的床铺显然是为了抵抗蚊子和其他昆虫而特别准备的。人类的早期成员智人可谓是游牧民族,以打猎和采集果实为生。当然他们也会建立一些临时性的营地,用来烹煮食物和过夜。在这些营地中,最有名的要数位于南非德班以北40公里的Sibud...
· 世界级“非遗”热贡艺术的指尖传承
(中新社记者张添福)藏艺大师夏吾角近日向记者展示体现其指尖功力的珍珠唐卡——密密的小珍珠镶成主佛,周边辅以彩绘,再用堆绣装裱,整幅唐卡正面具备黑唐之神秘,侧边又显金唐之华美,极具收藏价值。年过五旬的夏吾角来自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当地年都乎、吾屯、郭玛日等传统村落,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是安多藏区文化艺术中心。发祥于当地的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形式,包括唐卡、泥塑、堆绣、雕刻等藏艺形式,以色彩艳丽、线条精致而蜚声海内外。“做这幅珍珠唐卡,想集中展示热贡艺术特色。”热贡艺术已经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作为该项非遗的中国代表性传承人,夏吾角多年前主持建立仁俊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传习中心,开坛授课,传习唐卡、泥塑、堆绣等热贡艺术。据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显祥介绍,获官方资金支持,当地已成立仁俊等28家非遗传习中心,并组织非遗人才进校园,编撰...
· “非遗”不是摇钱树破解“非遗”保护新课题
眼下,一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热潮在涌动。但“热闹”的背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让人担忧�D�D“限时题目”有压力2006年5月,安徽省19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3项省级“非遗”名录出炉、8人当选国家“非遗”传承人、数十位省级“非遗”传承人评出。“安徽省‘非遗’保护起步较晚,2005年关于申报国家名录的第18号文件下发后基本才正式开始,”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胡迟告诉记者,“因为是‘限时题目’,工作压力很大。”“非遗”传承人的产生,使人们对非遗保护有了崭新的期待。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而“非遗”特有的文化特点,更让起步艰难的“非遗”保护工作变得难上加难。从规划、申报到最终确定,传承人评选工作虽已落下帷幕,但对传承人怎样保护、经费补贴如何安排、怎么开展培训等一系列问题,至今仍没有很好解决。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坦言,诸多现实的困难使得安徽省...
· 荥阳非遗:楚氏石雕
荥阳楚氏石雕诞生至今已有300年历史,以石雕、石刻为主,选矿取材、工具锻打为辅。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技法,以刻、切、磨、雕、硺等手法,配以祖上口传心授的石雕口诀,凝固历史记忆。荥阳楚氏石雕与龙门石雕、宋陵石雕、巩义石窟等技法一脉相承。手法细腻、线条流畅、生动精美、简练朴实、古拙质朴、气势雄浑,在中原雕塑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楚氏石雕在古建筑营造上雕花刻字、在民间房屋修建上镌刻乡愁,在民族宗教文化上雕刻特色,在民俗传承上妙刻生花。为留住乡愁,带动文旅,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非平衡态热力学
基本概念平衡态热力学中基本的热力学势能为内能(U),和其变体焓(H=U+PV)、亥姆霍兹自由能(A=U-TS)或吉布斯能(G=U+PV-TS)。但在非平衡态热力学里,熵(S)才是最重要的。不可逆转变被静熵生成所描绘。非平衡态热力学被用来不是热力学平衡,但可以分成足够小的系统在还够大到可以就热力学应用在它身上的子系统的研究系统上。此一假设被称为局部平衡。在某些例子中,有一堆分离的系统经由一堆分离的接连来相互作用著。连续系统则由测量每单位体积的外延量(如密度)及认为内涵量有局部定义的值来研究;这表示所有的热力学变数都可以用场来表示。内涵量的不同或梯度被称为热力学作用力,且会导致外延量的流动。当一开放系统被允许达到一隐定态时,它会安排地让它自己达到最小的总熵值。此一被伊利亚·普里高津和其他人所重视的原理允许我们使用变分原理来公式化隐定态非平衡态热力学。另一个有力的工具为昂萨格倒易关系,它表示在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