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遭遇泛滥的爱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58
转发:0
评论:0
文化遗产遭遇泛滥的爱,人们往往认为,有关文化遗产的话题已经说得够多了,似乎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然而

  人们往往认为,有关文化遗产的话题已经说得够多了,似乎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然而,文化遗产保护“泛滥”即使真的作为一种表象存在,但我们看到的却正是一些“相反”的例子。

  在中国,近年来有关文化遗产保护遭遇建设性破坏的例子比比皆是,而这样的事例都几乎是在重复印证着文化遗产遭遇的痛楚。

  历史文化保护区“基本都成了孤岛式”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D�D近期北京文保区内的东四八条引进了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文保所负责人用“公开表示了对这一项目的支持”做了回应。据说人们此时“才知道原来在保护区之内,还有一个可以‘新建或改建’的范围,而这个房地产项目实施的正是这样一个‘保护规划’”。

  几乎同样的的“保护规划”其实在几年前就有过。北京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在2002年就曾引入过房地产开发机制,一次性完成大规模拆迁,修建仿古式商品住宅或商业用房。

  以上两个事例都是拆掉一个真实的古城,然后新建一个仿古城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这种模式向来为人诟病,而且很容易引来人们诸多的争议。

  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其实还有一种极端的方式,即泛文化遗产保护。这种情形虽普遍发生但至今仍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人们往往以为多加保护是一种爱,却不知当爱泛滥的时候,同样也会伤害到文化遗产。

  由于爱,人们对文化遗产本身有不可复原的特性视而不见。故宫复原乾隆古斋工程、湖北复原“楚歌楚舞”、沈阳故宫复原清皇室的宫廷庆典、西湖之畔重建的雷峰塔……这些所谓的复原,真伪高低,大概人们心里都很清楚其真正的价值。

  还有爱得更过分的。一些地方政府眼看着那些利用文化遗产做旅游资源的地方经济腾飞了,于是就眼红了:不管自己屁股底下那块地究竟有什么样的“古文化”。没有物质文化遗产就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真古迹,也可以现造一个出来。八仙原籍、织女牛郎爱情的发生地、《水浒》梁山的考证以及近年来各地的这节那节。

  对于这些,公众有质疑,有愤怒,有谴责,甚至还有民间力量在做着各种努力。然而,就现状来看,收效并不大。

  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当到了爱到不知如何爱的时候,理性的爱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既然文化遗产有着不可复原的特性,所以就无需再和原貌较劲,尽量维持现状就是一种省力和有效的做法,而这一做法在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除了理性之外,文化遗产保护加入人文的概念也可以受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古民居,如果其后人尚在,则完全没必要迁出;对于一座古城,政府相关部门在做一些城市规划时,注重整体保护,不单能够有效保护古建筑,对于古城文化的破坏也可以降到最低。

  爱到伤害就已经不再是爱。传统是我们自己的传统,遗产是我们自己的遗产。前段时间长城参选“世界奇迹”,有人忙着拉票,大有在洋人评委的苛刻要求面前蒙混过关的意思,当然,还有些人只是出于一些必要而缺乏感情的空喊一下口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自由泛滥
自由泛滥【成语意思】:指某种错误的思想言行没有约束,到处扩散。【用法分析】:自由泛滥作谓语、定语;指到处扩散。【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当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zìyóufànlàn【成语声母】:ZYFL【自由泛滥的近义词】:泛滥成灾【近似成语】: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滥用职权: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权力。【成语造句】:1、我们总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允许这种现象自由泛滥嘛!2、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决不能让他们自由泛滥。3、不准错误的思想自由泛滥。4、美中不足的是漫漫夜色中自由泛滥的寒气太不够意思了,袭得他直不起腰、伸不长头,蜷缩成虾米样实在是有失一村之长的高大形象。5、他们提出”整顿”文艺的目的,是妄...
· 蓟的遭遇
在一幢华贵的公馆旁边有一个美丽整齐的花园,里面有许多珍贵的树木和花草。公馆里的客人们对于这些东西都表示羡慕。附近城里和乡下的村民在星期日和节日都特地来要求参观这个花园。甚至于所有的学校也都来参观。在花园外面,在一条田野小径旁的栅栏附近,长着一棵很大的蓟。它的根还分出许多枝丫来,因此它可以说是一个蓟丛。除了一只拖牛奶车的老驴子以外,谁也不理它。驴子把脖子伸向蓟这边来,说:"你真可爱!我几乎想吃掉你!"但是它的脖子不够长,没法吃到。公馆里的客人很多——有从京城里来的高贵的客人,有年轻漂亮的小姐。在这些人之中有一个来自远方的姑娘。她是从苏格兰来的,出身很高贵,拥有许多田地和金钱。她是一个值得争取的新嫁娘——不止一个年轻人说这样的话,许多母亲们也这样说过。年轻人在草坪上玩耍和打"捶球"。他们在花园中间散步。每位小姐摘下一朵花,插在年轻绅士的扣眼上。不过这位苏格兰来的小姐向四周瞧了很久,这一朵也看不...
· 古代假币是怎样造假的?带错字的假币都能泛滥
央行打算从今年的11月12日起发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之所以发行新纸币,据说主要是为了提高钞票的防伪技术,方便公众更准确地识别钞票真伪。无论中外,伪造货币、私铸假币的现象由来已久,并且屡禁不止。货币是经济的基础,经济又决定了社会的稳定,假币和假钞如果泛滥,将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在我国数千年的货币史上,假币案例不胜枚举。古人认为,货币的价值经国家规定后,就是一直不变的,因此普遍认为铸出来的钱越多越好,将其作为增加财富收入的途径。官府在铸钱时,为了牟取利润,常常会偷工减料,极大地刺激人们私铸的欲望。一种常见手段是减轻铜钱的重量。比如西汉初年,货币严重匮乏,汉高祖推行荚钱,名义上重量为12铢,实际上却只有3铢。在董卓当政时又将五铢钱改成了一铢重,货币一下就贬值了四五倍。民间一些人将12铢的钱融化了,做成3铢重的荚钱当成12铢的用,市场上的货币轻重不等、规格不一。另一...
· 夏朝历史:夏朝建立或源自泛滥的黄河
据史书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族追溯到颛顼。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但很多文献都说鲧是颛顼的玄孙(五世孙):黄帝次子曰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曰禹,为夏后启(即夏启)父。这些记述表明,夏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是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与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个部落,夏部落一开始居住于渭水中下游,后东迁至晋南、豫西伊洛流域。鲧禹治水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一位夏氏族成员是鲧。《国语·周语》中说鲧作为夏族首领被封在崇,故称“崇伯鲧”。鲧: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位,他是在大河南岸中岳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
· 遭遇际会
【成语】遭遇际会【读音】:zāoyùjìhuì【释义】:犹言逢遇时机。【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馀业,恩未被四海,泽未及天下,虽倾仓竭府以振魏国百姓,犹寒者未尽暖,饥者未尽饱。”【近义词】:单刀直入心直口快直抒己见【反义词】:旁敲侧击隐晦曲折隐约其辞相关成语入木三分画地为牢才高八斗一叶障目朝三暮四无中生有一手遮天楚河汉界南柯一梦馋涎欲滴老马识途匹夫之勇反戈一击唇亡齿寒乌合之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