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镌刻天府记忆 非遗节激情落幕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6
转发:0
评论:0
镌刻天府记忆非遗节激情落幕,6月10日,成都儿童在《成都宣言》石碑旁表演节目。当日,用多国文字镌刻的《成


  6月10日,成都儿童在《成都宣言》石碑旁表演节目。当日,用多国文字镌刻的《成都宣言》石碑在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揭幕。 5月24日,在成都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数十位国内外专家发表了世界上首个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成都宣言》。     新华社记者 陈凯摄 

  6月10日,一位成都市民在仔细观看《成都宣言》石碑。当日,用多国文字镌刻的《成都宣言》石碑在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揭幕。 5月24日,在成都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数十位国内外专家发表了世界上首个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成都宣言》。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昨晚圆满闭幕 

  孟晓驷宣布闭幕 李春城张作哈丁伟等出席闭幕式 

  昨晚,历时20天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落下帷幕。轮番上演的非遗节目、绽放夜空的绚烂礼花,《天府的记忆》大型焰火晚会在为蓉城市民奉上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的同时,也为这次文化节庆活动画上圆满的句点。 

  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在闭幕式上致辞并宣布“非遗节”闭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副省长张作哈,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丁伟,文化部办公厅主任黄振春等出席闭幕式,并与上千市民一道观看了主题晚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郝康理主持闭幕式。 

  据介绍,参加本届非遗节的有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民间组织68个,国内观摩代表团68支,共举办活动270项,直接参与人数突破400余万。而从5月23日开幕以来,共有来自国际国内的100多支表演队伍,84个单位的1000多个非物质文化项目参加了11大类、270项各类节会演出和展览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成都执委会设立了“太阳神鸟金奖”,表彰参加节会活动表现杰出的单位。闭幕式上通报了获得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神鸟金奖”的项目和单位。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不仅充分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独具特色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对于提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地位、提升四川及成都国际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孟晓驷在致辞中说,“非遗节”有力地彰显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务实措施,突出表现了四川及成都在这一领域保护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期间举行的国际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队伍“天府大巡游”,承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特别会议,上演的国家级水准的主题晚会“守望家园”,诞生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都宣言》以及开展的国际国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博览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成都、让四川、让中国得到了盛誉。最后,她饱含激情地说,“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打造成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并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国际文化节庆活动。” 

  出席闭幕式的还有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保明、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市领导敖锡贵、何华章、贺大经,市政府秘书长毛志雄等。

  非遗《成都宣言》碑揭幕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授牌仪式昨举行

  本报讯(实习记者 肖刚)昨天下午5点,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

遗产节《成都宣言》碑揭幕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授牌仪式在非遗公园举行。刻着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言--《成都宣言》石碑,被永久立在非遗公园内。 

  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副省长张作哈,市政协主席黄忠莹,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丁伟,文化部办公厅主任黄振春,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保明,省文化厅厅长郑晓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郝康理,市政府秘书长毛志雄出席仪式。仪式由副市长何华章主持。 

  孟晓驷、张作哈、黄忠莹、丁伟为《成都宣言》碑揭幕。当覆盖在《成都宣言》中文、英文两块石碑上的红绸被徐徐揭开时,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礼炮声,金黄色彩纸喷向广场上空,整个现场笼罩在金色的海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成都宣言》碑将永久矗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内,时刻提醒大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授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成都市文化局局长朱树喜代表研究院接牌。“作为文化部的常设直属分支机构,非遗研究院是成都拥有的国内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朱树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研究院的主要职能是立足成都,面向全国,充分挖掘成都、西南和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传承和发展进行研究和规划,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圆满落幕
由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局、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策划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于3月16日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历时33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是我国政府举办的第一次全面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大规模重要展览,目的旨在深入宣传我国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政策和保护措施,全面反映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唤起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进一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次展览的内容主要包括口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及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与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在内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5000平米的两个展览大厅里,2000余件实物和2000余幅照片以及大量文字介绍,涵盖了56个民...
· 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天府大巡游”上演文化视听盛宴
艺人们精湛的演技让彩龙栩栩如生丁青琼布热巴舞人民网:23日上午,“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大戏DD“天府大巡游”在成都市区顺城大街激情上演。32个盛装巡游的队伍让观众应接不暇。一场超豪华的视听盛宴,让现场所有记者和当地居民都踮起了脚尖。风格各异的民族歌舞伴随着震耳的锣鼓和呐喊声,由100余山西临汾艺术家组成的“威风锣鼓队”揭开了巡游的大幕。头系红围巾、身穿黄衣裤、腰扎红腰带、脚蹬大云靴……锣鼓手们欢腾活跃的情绪瞬间感染了所有观众,现场气氛也在最短时间内被“中华第一鼓”调动起来。紧接着,吉林延边朝鲜族长鼓舞、新疆民族歌舞、羌族羊皮鼓舞、云南石屏花腰彝舞等来自中国各地的少数民族民俗表演队伍陆续亮相,风格各异的舞台、五彩斑斓的服装、变幻莫测的队形,让整个顺城大道成为了一个流动的舞台,一场超豪华的视听盛宴,让现场所有记者和当地居民都踮起了脚尖。活灵活现的各色“巨龙”除了风格各异的歌舞...
· 激情
参见激情犯罪爱参考
· 应天府、顺天府、承天府、奉天府分别是现代的哪几座城市?
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四大天府:应天府、顺天府、承天府、奉天府。“天”即天子的意思,这些“天府”名字的由来大多与帝王有着莫大的关系,或为出生地,或为封地,或为发祥地等可能被认为的龙兴之地。应天府宋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基即位后,因发迹于"宋州",遂改国号为"宋"。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以帝业肇基之地升宋州为应天府。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即皇帝位,国号仍为宋,改元建炎,史称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九月,南京应天府沦陷于金国人之手。金朝所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将南京应天府降为归德府。此后的一百年间,应天府在宋金手里反复易手。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了集庆路(今江苏南京),明初建国后
· 非物质:民族记忆的背影
非物质文化在传播上的特点让它们成为了“一个民族记忆的背影”,如果说现有的古迹遗迹是国家和民族在演变过程中留下的固化足迹,那么非物质文化则是民族的内心思想。一个民族的延续靠的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延续,而非物质文化是其中最为和深层的部分,充分表达了一个民族的内在品质。众所周知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现存只有华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其他三个古文明已经没有实质的踪迹可循,也许数千年前的神庙和宫殿依旧还可见遗存,但文明已经陷落,那些“死”的建筑已无法恢复文明的鲜活和内涵。从世界各地古文明的兴衰来看,即便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可窥当年的盛况,但由于没有文字和史料的佐证,人们只能从一些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中寻找蛛丝马迹。可见,相比宏伟瑰丽的宫殿和陵墓,非物质文化虽然大都散落在民间,而且显得庸俗和司空见惯,但正是这些脱离了权力和征服的文化因子沉淀出了“一个民族记忆的背影”。教育是有效保护的前提从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算起,2...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