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珍稀剧种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1
转发:0
评论:0
中国珍稀剧种研讨会在京召开,2007年6月5日至9日,适逢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国非物
  2007年6月5日至9日,适逢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种展演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政协礼堂连演四场,来自福建、山西、广东、河北、四川、贵州、青海等省的27个剧种的27出经典折子戏片断亮相京城舞台。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欢迎。

  6月7日,借助展演活动在首都各界取得的良好社会反响,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统戏剧研究保护和继承发展的专题研讨会。出席会议的领导和戏剧界专家有王文章、郭汉城、刘厚生、曲六乙、曲润海、余从、周育德、王安葵、张庆善、田青、刘祯等70余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召开此次专题研讨会,目的在于进一步从理论层面上探讨有关问题,为我国保护和研究包括传统戏剧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会上,专家们将就四个方面的议题展开讨论:其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文化振兴;其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与意义;其三,传统戏剧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其四,民间小戏、稀有剧种的研究与保护。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各项工作的逐渐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理论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日益显现。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传统戏剧,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所作的统计中,中国戏曲剧种从50年代统计的368种,到80年代初的317种,再到2005年统计的200余种,半个世纪减少了将近百种。除去统计数据的失误和以专业剧团作为统计标准所带来的数据上的影响外,如果考虑到剧种个性的流失,衰亡的剧种实际远远超出百种。这一现象在稀有剧种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过去,学术界对稀有剧种和民间小戏不太重视,相关学术研讨会也很少将其纳入讨论和关照的范畴,然而,稀有剧种、民间小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娱乐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民间小戏来说,它是中国戏曲最常态的表演和范式,目前,民间小戏演出活动多处于自发状态,而且因为它的形式及欣赏对象、流行区域范围等,其在现实社会中的生态境况比大戏、本戏还要严峻,小戏与小戏剧种的濒灭也十分令人担忧。戏剧界此次高规格的学术会议,重新审视,甚至肯定稀有剧种和民间小戏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提高人们的认识,改善和提高稀有剧种和民间小戏的生存境况将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我国唯一的一所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科研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直重视并积极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工作,遵循这一宗旨,戏曲研究所先后承担和开展了昆曲艺术、京剧艺术、全国剧种剧团调查、全国剧种音像库建设等重要的调查研究工作,并与地方合作举办了目连戏、弋阳腔(高腔)、四平腔等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继续秉承关注民族民间文化的传统,注重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充分利用自身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的又一新举措,是在以往工作基础上的一种思想观念和实践行动方面的良性延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在京拉开帷幕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5日晚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拉开帷幕。作为首场演出,福建专场给观众带来了莆仙戏《千里送》、梅林戏《背子赶会》、高甲戏《骑驴探亲》等8个剧种的经典折子戏片段。6月5日至9日,展演中演出的珍稀剧种,将以4台晚会汇集福建、山西等10省区的26个剧种的26出经典折子戏片段,集中展示中国戏曲艺术在唱、念、做、打诸方面达到的成就。即将亮相的还有五音戏、苏剧、临县道情、川北灯戏、青海黄南藏戏等。据介绍,中国戏曲艺术中,存在“大戏”与“小戏”的功能分野,存在农村与城市的风格差异。此次展演的珍稀剧种,除了晋剧、蒲剧、闽剧、梨园戏、莆仙戏等地方大戏外,其他均属地方小戏和民族戏剧。中国艺术研究院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戏曲剧种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368种到80年代初的317种,再到2005年统计的267种,半个世纪减少了近百种。如罗戏、卷戏、清戏等曾经有着广泛影响的声腔...
· “不忘初心重走召公之路”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12月11日,由北京燕都遗址博物馆和房山区文化委员会主办,召公]文化研究会、燕氏宗亲文化研究会、北京导先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不忘初心重走召公之路”研讨会,在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汇豪酒店顺利召开。首先由北京燕都遗址博物馆馆长关战修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内容和意义;北京房山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郝金英致辞;研讨会上,中华燕氏宗亲文化研究会、中华邵氏宗亲会、邵氏文化研究会负责人等,就召公文化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性发言。下午,与会人员驱车前往西周燕都遗址参观了燕都遗址博物馆,关战修馆长为与会人员就博物馆内容进行了详细而有生动讲解,使与会宗亲更进一步了解了西周初期燕国的历史。会议期间,召公后裔燕氏和邵氏宗亲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 研讨会预备会召开
4月7日晚七时许,在苍南县龙港诚大饭店三楼诚大会议厅召开第三届中华饶氏文化研讨会预备会。由于本次会议有部分代表是第一次参加,会上,饶玉华会长简单介绍中华饶氏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的发展历程,并就明天的会议议程作了说明。会议由饶玉华会长主持,各省级分会会长及已经报到的宗亲参加了会议。(秘书处)
· 中国现代书法30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汉字艺术创始人古干到会致辞
2015年12月28日,由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主办,四川美院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梵典(北京)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从现代书法到汉字艺术――中国现代书法三十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现代书法和汉字艺术研究专家、史论家汇聚国展中心,围绕现代书法和汉字艺术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古干、张晓凌、郑工、朱青生、朱虹子、张蕴岭、高天民、朱其、濮列平、张强、马晓峰、付京生、高岭、顿子斌、姚远、尤婕、侯光飞、杨卫、旺忘望、潘星磊、黄岩、谢海、林松、刘豫华、刘栋慧、张建华、李铁军、成浦云、九根针、李慧琳等参与了研讨。中国现代书法艺术新潮的发起人之一,汉字艺术创始人古干到会致辞今年是中国现代书法运动诞生30周年。1985年10月,一批有志于中国书法现代化的艺术家在北京成立了以古干为会长的“中国现代书画学会”,并举办了首届展览,由此标志着中国现代书法的起步和中国传统书法...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京召开
2006年6月10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青岛泰之、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委托文化部社图司司长张旭宣读了致辞。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文化部社图司副司长屈盛瑞、巡视员周小璞,国家民委文宣司副司长兰智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王能宪、高显莉,以及来自全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3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出席了论坛开幕式。王能宪副院长主持了开幕式。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致词中介绍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和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他指出,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人类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国务院于2005年底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