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第二个“文化遗产日”
哪些成就令人瞩目
问:设立“文化遗产日”,无疑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近年来保护工作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答: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势头良好,全民参与保护工作的热情持续高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高。2006年国务院和国办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成立了由国务院领导任组长的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专门研究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和执行国务院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定。中央财政还下拨了专项保护经费,对保护工作给予有力支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文化发展规划。
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已初步形成。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18项,涉及758个保护单位。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参照这一模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名录,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三是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文化部于2005年6月部署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目前,各地的普查工作正在积极稳步展开,云南、浙江、宁夏等省、区已基本完成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中,各地培训了工作队伍,抢救保护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资料和珍贵实物,命名了一批民间艺术之乡、民间艺人。
四是试点工作成效明显。2003年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过程中,文化部相继确定了40个国家级试点。几年来,这些试点认真制定保护规划,积极探索工作机制,不断摸索保护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问: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地从我们身边流走。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答: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保护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地工作开展还很不平衡。有些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进展缓慢。
二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保护工作人员较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落后。
三是有的地方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进行有效保护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当代保护价值何在
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点和亮点,这项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怎样的作用?
答: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的文化遗产如文物、典籍,又有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等。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几大文明中唯一绵延至今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表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和恢宏的气度。无论是在价值观念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期,原有的农业文明状态下的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迅速瓦解与消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我国丰富多样、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与否,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能够保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将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维护健康的文化生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