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在京拉开帷幕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0
转发:0
评论: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在京拉开帷幕,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5日晚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5日晚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拉开帷幕。作为首场演出,福建专场给观众带来了莆仙戏《千里送》、梅林戏《背子赶会》、高甲戏《骑驴探亲》等8个剧种的经典折子戏片段。

  6月5日至9日,展演中演出的珍稀剧种,将以4台晚会汇集福建、山西等10省区的26个剧种的26出经典折子戏片段,集中展示中国戏曲艺术在唱、念、做、打诸方面达到的成就。即将亮相的还有五音戏、苏剧、临县道情、川北灯戏、青海黄南藏戏等。

  据介绍,中国戏曲艺术中,存在“大戏”与“小戏”的功能分野,存在农村与城市的风格差异。此次展演的珍稀剧种,除了晋剧、蒲剧、闽剧、梨园戏、莆仙戏等地方大戏外,其他均属地方小戏和民族戏剧。

  中国艺术研究院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戏曲剧种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368种到80年代初的317种,再到2005年统计的267种,半个世纪减少了近百种。如罗戏、卷戏、清戏等曾经有着广泛影响的声腔、剧种,其演出团体锐减甚至已完全消失。于是,中国戏曲艺术遗产的保护,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受到保护的戏曲剧种达92项。

  据了解,虽然半个世纪内许多剧种消失,但在一些地方依然保留着较有生命力的戏曲文化生态环境,特别是福建、山西,戏曲生态尚保持着旺盛的自我发展潜能。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些地方,除了数量众多的民营剧团活跃在民众生活中之外,还包括在传统祭祀和民俗生活等礼仪格局中传承的诸多戏曲艺术,甚至许多戏剧形态正从民间说唱中孕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强调“文化生态”概念,为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与保护增加了研究的新视角,这也是此次展演集中展现两省戏曲文化遗产的初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珍稀剧种研讨会在京召开
2007年6月5日至9日,适逢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种展演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政协礼堂连演四场,来自福建、山西、广东、河北、四川、贵州、青海等省的27个剧种的27出经典折子戏片断亮相京城舞台。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欢迎。6月7日,借助展演活动在首都各界取得的良好社会反响,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统戏剧研究保护和继承发展的专题研讨会。出席会议的领导和戏剧界专家有王文章、郭汉城、刘厚生、曲六乙、曲润海、余从、周育德、王安葵、张庆善、田青、刘祯等70余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召开此次专题研讨会,目的在于进一步从理论层面上探讨有关问题,为我国保护和研究包括传统戏剧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会上,专家们将就四个方面的议题展开讨论:其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文化振兴;其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京召开
2006年6月10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青岛泰之、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委托文化部社图司司长张旭宣读了致辞。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文化部社图司副司长屈盛瑞、巡视员周小璞,国家民委文宣司副司长兰智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王能宪、高显莉,以及来自全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3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出席了论坛开幕式。王能宪副院长主持了开幕式。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致词中介绍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和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他指出,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人类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国务院于2005年底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在京首发
由王文章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著�D�D《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今日在京首发。作为国内第一部全面深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专著,该书从理论框架到内容论述,都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全书分为八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价值、意义、分类、保护的现状与发展、保护的基本方式与原则、历史经验和国外经验的借鉴等做了全面深入的论述与梳理。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乐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2006年10月21�D22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乐系列活动在京举办。此次活动由北京梅州人海外联谊会倡议组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梅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大埔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协助,并得到了广东企业界和社会人士的资金资助。活动的目的旨在探讨出一条民间社团倡议组织,政府部门支持,企业和社会人士资助,多方面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可行性道路。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研讨会和音乐会,力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广东汉乐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广东汉乐于今年六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南迁时带来的中原古乐,在与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相融合的基础上,同时又吸纳了潮乐(如大锣鼓)的一些成分,经历代演变发展而成,现已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广东汉乐大体包括:丝弦音乐(旧称儒乐或清乐)、中军班音乐、八音、民间大锣鼓和庙...
· 中国当选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当选为首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成员,将有权参与审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提名,制定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名录的遴选标准,并对国际援助进行审议。据新华网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第一次会议29日在巴黎闭幕。与会的45个缔约国经投票选举产生了由18个国家组成的首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中国以40票高票当选为该委员会成员。报道称,作为首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成员,中国将有权参与审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提名,制定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名录的遴选标准,并对国际援助进行审议。对这次竞选工作高度重视,由国务院副秘书长陈进玉率领的由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和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共同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全程参与了这次会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