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首发式在京举行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首发式在京举行,2007年4月13日上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首发式在中国
2007年4月13日上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首发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举行。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张旭、财政部教科文司王家新副司长、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副司长屈盛瑞、巡视员周小璞,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高显莉,中国艺术研究院纪检书记、图书馆馆长李长林以及来自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出版社和社会各界专家、代表出席了首发式。首发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主持。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以下简称《图典》)是在文化部的领导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众多专家学者历时7个月编纂而成,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518个项目的相关内容,计六十余万文字、三千余幅图片,客观、系统地介绍了这些项目的传承区域、历史渊源、表现形态、文化价值以及濒危状况,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本完整系统地介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典籍,兼具学术性、知识性与文献性,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四级名录体系(国家、省、市、县)建立工作阶段性成果的全面呈现。《图典》的发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和财政部教科文司王家新副司长为首发式揭彩。
文化部副部长、《图典》主编周和平作了重要讲话。他代表文化部对《图典》的正式发行表示祝贺,对参与编写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直接创造出来的、积淀下来的,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生产生活实际,更加真切地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特征,它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充沛的文化创造力。他认为《图典》汇集和涵盖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个门类518项,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形态特点,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对宣传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唤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图典》副主编王文章研究员发表致辞。他说:“《图典》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系统地介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典籍,也是宣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工具书。它的出版,将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介绍了《图典》的编纂理念和编写过程,并对文化部领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广大专家以及参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魁立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方李莉代表专家发言,祝贺《图典》发行,并肯定了《图典》的价值和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陕西省公布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月17日,陕西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4月,陕西省正式启动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工作,经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准,将西安鼓乐等145个项目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24个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涉及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9大类。据了解,此次入选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或展现陕西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杰出创造力;或体现出高超的传统文艺和技能,具有见证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或对维系陕西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但却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2007-05-17陕西省人民政府陕政发[2007]15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
· 重庆市公布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网重庆7月9日专电(记者张琴)重庆市日前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62个项目入选。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介绍,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62个项目,共涉及10个类别,包括民间文学1项、民间音乐19项、民间舞蹈6项、传统戏剧8项、曲艺3项、杂技与竞技2项、民间美术2项、传统手工技艺15项、传统医药1项、民俗5项。这是从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及相关部门推荐申报的109个项目中,按照申报条件,经认真论证、严格评审、媒体公示等程序后确定的。重庆市有12项于去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是川剧、铜梁龙舞、秀山花灯、川江号子、梁平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铜锣、石柱土家??儿调、黔江区南溪号子、九龙坡区走马镇民间故事、巴南区和万盛区的接龙吹打和金桥吹打。
· 福建确定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01项
记者昨日从省文化厅获悉,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已由省政府正式公布,首批名录共101项。据介绍,名录共包括民间文学1项、民间美术4项、民间音乐13项、民间舞蹈9项、戏曲23项、曲艺7项、民间杂技3项、民间手工技艺20项、生产商贸习俗1项、消费习俗2项、人生礼俗1项、岁时节令3项、民间信仰7项、传统体育竞技1项等。其中厦门中秋博饼、漳州木版年画、福建客家山歌、福州茶亭十番音乐、评话、脱胎漆艺、龙岩采茶灯、福建陈靖姑信仰习俗等榜上有名。由于历史和地缘关系,许多早已在中原土地消失的文化形态和种类,在福建不仅保存、活跃,而且呈现了发展的态势。目前,福建省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有36项,居全国第三位;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1项。
· 天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
经天津市政府批准,由天津市文化局确定的天津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日正式公布。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和建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天津市政府要求各区县、各部门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第一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30项。民间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民间舞蹈: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大沽龙灯,汉沽飞镲,刘园祥音法鼓,林亭口高腿子高跷,海下文武高跷,蜡庙小车会;传统戏剧:天津京剧,评剧,卫派河北梆子;传统手工技艺:风筝魏风筝,杨村糕干制作工艺;民俗:天津皇会,天津天后文化,葛沽宝辇出会;曲艺:天津时调,京东大鼓,天...
· 天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
新华网天津频道6月11日电经天津市政府批准,由天津市文化局确定的天津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日正式公布。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和建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市政府要求各区县、各部门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第一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30项。民间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民间舞蹈: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大沽龙灯,汉沽飞镲,刘园祥音法鼓,林亭口高腿子高跷,海下文武高跷,蜡庙小车会;传统戏剧:天津京剧,评剧,卫派河北梆子;传统手工技艺:风筝魏风筝,杨村糕干制作工艺;民俗:天津皇会,天津天后文化,葛沽宝辇出会;曲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