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理论支持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空前重视、全国上下正在积极进行保护工作的时候,由王文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概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价值、分类、保护的意义和理念都做出了明确的论述。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新的事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所以目前在理论上争论很多。《概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和我国政府的有关文件和保护工作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对这些理论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概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和保护的意义都做了有说服力的论述。《概论》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地域性。这就可以使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概论》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人类行为活动的范畴,有的需要借助于行动才能展示出来,有的需要通过某种高超、精湛的技艺才能被创造和传承下来。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之点。传承性、流变性等特点也是由此产生出来的。《概论》对这些特点的充分论述就可以消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许多误解,在保护上也就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
《概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的论述也是比较充分的。它指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和谐价值、审美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核心。《概论》强调积淀与认同在民族精神传承中的重要性。“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的机理就是不断积淀与认同”。“在积淀、认同、再积淀的过程中,民族精神不断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在这一点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具有共生性。民族精神靠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得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体现民族精神而具有重要性。
《概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方面也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概论》引申恩格斯的观点,指出社会生活领域和文化创造部门分类的复杂性,根据国内外学术研讨的成果,指出现有分类的合理性,并指出分类应不断完善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法。分类学在科学研究中是很重要的。《概论》在这方面的论述体现出论著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严谨的学术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概论》为什么能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撰著者认真研究和总结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而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新提出来的,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从古代以来就重视的。正因为这样,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得以保留下来。
另外,《概论》在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时特别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调抢救、保护和利用的目的是传承发展。在保护的理念上阐述了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的观点。不是要复归,也不主张“全盘西化”和“坚守传统”,而是要有文化自觉,要有自知之明。这些论述可以消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许多误解,使保护工作更健康地开展。
《概论》充分注意到这一点,一方面经过高度概括,论述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特点,另一方面,又指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蕴涵复杂多样的价值和功能,因此应当用多种价值尺度对它进行科学的审视。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些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的项目,如果只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可能被认为是封建迷信,但它又蕴涵有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发生学等方面的价值,所以不能轻易否定,而应加以保护。《概论》不可能对各个门类都做出详细论述,但它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有利于正确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