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高山流水觅知音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3
转发:0
评论:0
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鼓琴图元王振鹏绢本墨笔纵31.4厘米横92厘米北京故宫博和院藏《吕氏春秋

伯牙鼓琴图 元 王振鹏 绢本墨笔 纵31.4厘米 横92厘米 北京故宫博和院藏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一日,伯牙在心有领悟地弹奏古琴,钟子期在一旁专心致志地倾听。第一曲,伯牙心里向往着雄伟壮丽的高山,钟子期禁不住赞叹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接下来的第二曲,伯牙心中向往着汹涌澎湃的江河,钟子期又赞叹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后来钟子期死去,伯牙便毅然摔碎了钟爱的古琴,从此不复抚琴。时至今日,我们在领略“高山流水”的美妙意境时,不禁为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高尚人格魅力而感慨万分。“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这是中国古代文人之间一种特殊的感情表达方式,不需要过多的语言表白,仅仅是因为彼此都钟情地迷恋着音乐。这动人心弦、摄人魂魄的音乐便是DD古琴之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觅知音
从前,有一个扬琴手,技艺甚差,却经常叹惜没有知音。一日,他来到一个朋友家中寄宿,正在弹奏一曲悲调。突然隔壁传来一个妇女悲切的哭泣声,心想:有知音了!便过屋来问那妇女说:“大嫂,多谢了,只有你才听懂我的琴音啊!”那妇女说:“我一听到刚才的响声,就想起我的男人来了!”琴手问:“那你丈夫也是一个?!”妇女紧接着说:“要是在世,也跟你一样是一个弹被棉的呀!”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觅知音
从前,有一个扬琴手,技艺甚差,却经常叹惜没有知音。一日,他来到一个朋友家中寄宿,正在弹奏一曲悲调。突然隔壁传来一个妇女悲切的哭泣声,心想:有知音了!便过屋来问那妇女说:“大嫂,多谢了,只有你才听懂我的琴音啊!”那妇女说:“我一听到刚才的响声,就想起我的男人来了!”琴手问:“那你丈夫也是一个?!”妇女紧接着说:“要是在世,也跟你一样是一个弹被棉的呀!”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独幽”星城吐韵觅知音
--价值千万,为王船山之最爱“一声长啸似山倾,独坐幽簧万籁沉。不是船山留手泽,谁识浴振太和琴!”一首诗,代表着一段历史;一首诗,讲述了一把古琴的故事。昨日,在省博物馆三楼,在丝丝古琴声中,16把价值不菲的古琴无声地讲述着历史的沧桑。而在众多古琴中间,相传为王船山最爱的独幽琴因价值千万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唐琴存世仅有16把古琴是中国继昆曲之后的第二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而昨日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16把古琴珍品也第一次在市民面前亮相。此次展出的16把古琴都是古琴珍品,时间跨唐宋元明清五代,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如谭嗣同的“崩霆”琴,左宗棠的家传七弦琴等等。不过这中间最受业内推崇的是曾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船山收藏使用过的唐琴独幽琴。在展厅右侧正中央的展柜里,独幽琴静静地躺着,一如其名般孤独幽静。其琴通长120.4厘米,栗壳的色泽底间朱红漆,由于年代久远,...
· 高山流水遇知音中的伯牙姓什么?姓伯不姓俞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世人皆知,可是摔琴谢知音的伯牙,究竟是姓伯还是姓俞?什么样的朋友,才配得上称“知音”?经过10多位学者历时两年多的考证研究整理,昨天由汉阳区地方志办公室编撰的《千古绝唱话知音》一书正式问世,并首次对这些有争议的地方进行了纠正。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教授、博导,文史馆终身馆员严昌洪,评价此书出版“是知音文化研究的升级版,是知音文化研究的一大贡献!”关于伯牙的姓名,明代以前本无争议。明代中后期以来误传为姓“俞”,缘于当时说书话本中“话说周朝春秋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后来冯梦龙编辑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也如此说,导致“俞伯牙”广为流传,甚至还有余氏族谱说伯牙姓“余”。“其实冯梦龙编辑的人物,是小说杜撰的产物。”文史专家、原汉阳区地方志办公室副调研员陈国辉介绍,对伯牙姓氏的版本,进行了多次考证研究,参考东汉著名注释家高诱的《吕氏春秋》,“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明确指出...
· 潮汕文化—风情趣谈—周芝圃唱曲觅知音
潮剧名丑周芝圃是潮阳河溪人,他在50年代初期尚未参加剧团时,曾以卖鱼为业。他卖鱼与众不同,不用穿村走巷,沿途叫卖,而是把“鱼担”在寨前一摆,拉起椰胡,唱起丑曲,以“弦”、“曲”招徕顾客。群众闻曲而集,先听曲,后买鱼,不一会儿功夫,鱼便卖完。周芝圃参加剧团后,经过专业性的舞台实践,加上他自己潜心的琢磨和刻苦的锻炼,他的老丑曲唱得更加有特色,赢得不少听众。后来,由于“”,剧团不得不解散。周芝圃转到海门镇供销社,从戏剧演员一变而为商业职员。他爱潮剧已是入迷,离开剧团,心情愁闷。心情一愁闷,就只好拿起椰胡来自拉自唱,意在借“弦”解闷,以“曲”消愁。当他的“老丑曲”一唱,便有“知音”者闻曲而集,这给他平添一种难以言状之乐,也使他激动得流了热泪。有一次,周芝圃跟同单位另一位老采购员出差,远走外省。但是,初次出门,便碰上难题。老采购员一时因另有要务,不能与他同行,只好先给他买了远程车票,并约定到江西某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