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全国各地艺术研究院(所)携手保存戏曲艺术遗产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6
转发:0
评论:0
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全国各地艺术研究院(所)携手保存戏曲艺术遗产,2005年1月21日,新年伊始,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

  2005年1月21日,新年伊始,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研究院(所)负责人共聚一堂,研讨携手保存戏曲艺术遗产,建立“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汇集、整理、影印出版《中国清代地方戏珍本丛刊》和编辑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三项艺术遗产保护工程。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遗产最丰富、最能反映广大群众喜怒哀乐和审美需求、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戏曲综合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歌舞、文学、音乐、美术、历史,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它表达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它体现的审美趣味,犹如一种精神血脉,融化和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肌体里,渗透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中。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地强烈冲击,戏曲的生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戏曲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存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同志在发言中指出,据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统计,全国当时有367个戏曲剧种,其中有50多个是新产生的剧种。可是,至今仍在演出的剧种只有267个,其中有不少已经成了“天下第一团”。如再不加紧戏曲剧种的抢救保存工作,将有更多的戏曲剧种的遗产资料不复存在。“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现有丰富的戏曲资料的基础上,用一年半的时间建成。资料库建成后,我国现有剧种的重要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的代表性剧目及代表性艺术家的代表作,都将搜集其中,寄寓于民间剧团、民间艺人的剧种,以及已消亡但有可能搜集到遗存资料的剧种,也都将搜集其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戏曲艺术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抢救、发掘、搜集、整理工作。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各地各民族戏曲遗产的发掘、抢救、整理,记录整理的传统剧目有数万种,还有大量的戏曲音乐曲谱,初步摸清了我国戏曲遗产的家底。第二次是80年代至90年代编纂出版《中国戏曲志》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这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主持下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戏曲遗产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工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数千万元,参与的戏曲工作者五千多人,搜集的文字资料3亿多字、图片5万多张、戏曲文物数千件。50多年来,我们在戏曲遗产保护和戏曲文化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对戏曲遗产的搜集、整理、研究偏重于文字,音像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还没有专门和全面地进行过,这给我们全面、系统、完整地保护戏曲文化带来了一定困难。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摄像机运用的普及,为建立“中国戏曲音像资料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长期以来,经中国艺术研究院收集的资料有四万多张戏曲唱片、一万五千多小时的戏曲录音和二千多小时的戏曲录像。这些音像资料为建立“中国戏曲音像资料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的音像资料多为京剧等大剧种的,缺少民间小戏和少数民族剧种的音像资料,这次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艺术研究院(所)携手合作,将为建立全面体现中国戏曲剧种艺术风貌的戏曲音像资料库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外,这次会议还研究确定了搜集整理影印出版《中国清代地方珍本丛刊》和编撰《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的工作。

  我国戏曲剧目非常丰富,元明清杂剧有数百种,明清传奇剧本有近千种,清代以来的地方戏剧本多达数万种。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包括杂剧和传奇在内的古典戏曲剧本作了大量的整理出版工作,如影印出版《古本戏曲丛刊》、出版《全元戏曲》、出版校点《六十种曲》等。清代是各地、各民族戏曲剧种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戏曲文化发展的第三次高峰。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各省、市、自治区艺术研究院(所)都收藏了许多清代地方戏的木刻本和抄本,将这些珍贵的戏曲剧本影印出版,不仅能满足各地专家学者研究清代地方戏的需要,填补我国戏曲典籍出版的一项空白,而且,还能扩大我国戏曲文化的影响,为世界戏剧文化宝库增添光彩。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了数百种清代地方戏的刻本和抄本,但多为京剧和梆子等大剧种的,还需要与各省、市、自治区艺术研究院(所)合作,汇集诸多地方戏的刻本和抄本,共同完成《中国清代地方戏珍本丛刊》的汇集、整理、影印出版工作。

  “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的建成,将全面地抢救和保存我国不同戏曲剧种的音像资料,记录下现存的戏曲剧种的表演形态;《中国清代地方珍本丛刊》的影印出版和《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的编撰,将为我们最大限度地保留存世的珍贵戏曲文本资料。这项工程,不仅对继承、革新、发展戏曲艺术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保护中华民族的艺术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剧种保护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日前举办的中国戏曲剧种保护展,以戏曲发展的历史为经,以各地各民族的戏曲剧种为纬,通过大量精美图片和丰富戏曲文物,如宫廷戏曲服饰、出土戏曲雕刻、明清刊刻的戏曲善本、民间戏曲抄本、清末民国初年的戏曲老唱片等,展现中国戏曲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中国戏曲保护发展座谈会也在展览期间举行。与会的各地戏曲表演艺术家围绕中国戏曲保护和发展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向中国艺术研究院捐献资料,作为该院《中国戏曲剧种音像资料库》的永久收藏。
· 中国艺术研究院
领导人著名前领导人袁水拍贺敬之张庚王朝闻郭汉城王蒙李希凡著名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50年来,有一支优秀的艺术史论研究队伍,高级专业人员近300人,全国著名的理论家有张庚、王朝闻、郭汉城、李希凡、冯其庸、陆梅林、周汝昌、王树村等。成果介绍中国艺术研究院主要成就分三个方面,收集整理保存各艺术门类的资料和培养艺术研究高级人才是基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体现其辉煌。全院戏曲、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藏书共70万册,期刊5万册,中外音乐,戏剧唱片7.5万张,声像资料1.3万盒,图片5万张,文物3千件。1978年以来研究生部培养的高级研究人才200余人,其中硕士190人,博士20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已承担国家重点课题42项,院重点课题131项,其中已完成出版的有80多项,以改革开放20年计,全院发表的有价值的论文、评论6千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工具书近800部,总字数约6个亿。研究所戏曲研究所音乐研究所...
·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遗产日”活动丰富多彩
为迎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立意独特的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和鸣DD古琴艺术进大学”为主题的活动于6月7日晚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拉开序幕。这台音乐会以普及为目的,既邀请了吴钊、林友仁、李祥霆等古琴大家,也有十几岁的青少年登场亮相,以传统的雅集形式,将古琴送到北大、清华等高校。这项活动得到了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清华大学经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大力协助,更得到了众多师生的欢迎和响应。中国“文化遗产日”专场晚会6月9日晚将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举办,中央电视台三套将于6月10日向全国播出。晚会以三批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为主,并增加了其他一些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极高的欣赏价值。在“文化遗产日”当天,中国非物质文...
· 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任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
2005年5月2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聘任仪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多功能厅举行。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汉族、回族、满族、藏族、苗族和土家族共计30名民族民间艺术家齐聚一堂,他们从事年画、剪纸、泥塑、脸谱、皮影、风筝、木偶、面塑、绢人、唐卡绘制、弓箭制作、苗族刺绣、土家族织锦等行当,大多出身于传统世家,其中多数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权威机构授予“工艺美术家”或“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此次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任为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既是对著名民间艺术大师的充分肯定,也表明中国艺术研究院为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作为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全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王文章,文化部社图司司长张旭、副司长屈盛瑞,教育部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科学文化处处长刘疆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茜、张庆善以及在京的部分知名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近百...
·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非遗保护,问题何在?
编者按: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举办期间,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先生曾在成都市图书馆就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以及“非遗”保护的诸多问题发表精彩演讲,深受听众欢迎。其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对于今天的保护工作来说尤为可贵。我们特经王文章先生允许,将他精彩演讲的第二部分编发,与海内外读者共勉。就世界范围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随着当今世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形式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并受到文化标准化、武力冲突、旅游业、工业化、农业区缩减、移民和环境恶化的影响。”(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指南》),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冲击和消解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第一,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加以承传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