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7
转发:0
评论: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04年11月16日至1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五洲大酒店隆重举行为期

    2004年11月16日至1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五洲大酒店隆重举行为期三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代表青岛泰之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是继2002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和2003年“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的又一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茜同志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同志在为大会撰写的致词中指出:“自去年中国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标志着中国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由分散的项目转入系统的保护阶段。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努力创造适宜的社会、经济环境来保护和承续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接续寄寓在古老传统中的人类智慧和精神血脉,维系世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开幕式上,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同志对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在强调保护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的同时,告诫与会代表要“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保持特色,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是我们不可忘记的责任。”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同志对中国艺术研究院多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以及在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主办会议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国家级综合性科研机构,汇集了众多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他们一直承担着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候选项目评估、评审的具体工作,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国成为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做出了重要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代表青岛泰之先生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此次会议,他“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召开这次盛会,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做出不懈的努力。”并明确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力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为确认、研究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的各项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同志在百忙中安排时间参加了研讨会的闭幕式,并作了题为《为了历史,为了未来》的讲话,充分肯定了理论研究在保护中的作用,指出:“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分析和研究、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负有很重的责任,为抢救和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为提高全民保护我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并希望大家齐心协力,为了历史,为了未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王文章同志致开幕辞,对中国艺术研究院长期以来从事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等进行了全面介绍,指出:“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中国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研究和艺术教育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抢救、保护和研究民族艺术遗产,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研究,并成立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在文化部领导下,在文化部外联局指导下,中国艺术研究院曾于2001年和2003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地申报中国昆曲艺术和中国古琴艺术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两次成功的申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三年来,全国各个方面对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抢救和保护民族遗产,对保持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发展民族文化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他指出:“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要有健全的机制,还必须加强理论研究。”

    会议期间,来自美国、德国、奥地利、法国、日本、韩国、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150多位代表,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立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学者刘魁立研究员,通过“天棚”、“地棚”制作以及对民间祭祀等民俗的调查告诫我们,传统文化是哺育我们成长的乳汁,知识界的一些“反哺”,不应成为鄙弃民间文化的理由,也不应成为人们的“傲慢与偏见”的辩护词。乌丙安教授指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严格的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成为推动工作有效进展的当务之急,提出对既经立项的遗产保护工作应实施目标管理和分工责任制,并建议尽快编辑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手册》作为标准实用工具书。王宁教授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定义和《申报书编写指南》进行了理论性阐释,指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本体价值的评价应从民族独特性、不可再现的独特历史解释力、是否具有高难度的技艺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指出,已纳入现代社会而被现代人接受的文化形式、可由现代工艺替代的文化形式、不具有阐释历史和民族独特价值的文化成品和技艺,都不必进入被保护范围。当前遗产保护工作中,以发展后的形态或模仿形态作为保护对象的倾向,是不符合遗产保护精神的。奥地利录音档案馆馆长舒勒博士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合作项目课题组向与会代表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并对双方共同研发的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中国传统音乐濒危音响档案资料的成果及其保护原理,进行了演示,以展示现代技术在保护工作中的应用。会上,代表们还纷纷展示自己在田野考察中取得的最新成果。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著名学者有:意大利罗马大学教授菲利蒲・萨尔维亚地、日本大阪大学名誉教授山口修、法国戏剧导演卢卡斯・汉列博、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种音乐学系教授安东尼・希格尔、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阿兰・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中心官员大贯美佐子、韩国国家文化旅游委员会立法委员金汉根、瓦努阿图国家文化委员会委员长雷根瓦努、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吴志良,来自中国台湾玄奘大学讲座教授王秋桂、世新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曾永义、荷花电影机构电影导演陈玫君、台北国际艺术协会会长陈琪,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著名专家有刘魁立、刘锡诚、刘梦溪、乌丙安、王宁、郝苏民、华觉明、刘尧汉、杨恩洪、庄孔韶、苑利、资华筠、蔡良玉、秦序、黄在敏、顾森、张晓凌、欧建平、项阳、方李莉、李心峰、刘祯、刘文峰、薛艺兵、梁江、郑工、吴文科、陈飞龙、王海霞、方宁等。新疆文化厅副厅长吕家传、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谢文明以及国内试点单位代表释永信、田岚、杨朝波、杨宴君、杨政业、谢克林、王宝林、李季莲等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正式生效
2006年4月2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正式生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中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并在公约中指出,在三十个国家和地区批准通过此公约后三个月正式生效。目前,已有47个成员国批准通过了该公约,其中欧洲16国,亚洲9国,非洲9国,拉丁美洲7国,阿拉伯地区6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迅速生效,证明了成员国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之保护的关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全球化的进程对现存的传统文化的破坏相当大。此文件填补了法律上的空白,为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了适当的手段。”(李楠译)
· 中国当选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当选为首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成员,将有权参与审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提名,制定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名录的遴选标准,并对国际援助进行审议。据新华网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第一次会议29日在巴黎闭幕。与会的45个缔约国经投票选举产生了由18个国家组成的首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中国以40票高票当选为该委员会成员。报道称,作为首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成员,中国将有权参与审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提名,制定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名录的遴选标准,并对国际援助进行审议。对这次竞选工作高度重视,由国务院副秘书长陈进玉率领的由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和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共同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全程参与了这次会议。...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宣言
公元二○○七年五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一届特别会议期间,来自世界各国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国际论坛,并发表宣言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给予足够重视,提高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本宣言于二○○七年五月二十四日通过。
· 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日本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早在1950年政府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中,就独树一帜地提出无形文化财(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它的范畴和保护办法,而对那些造诣颇深、身怀绝技的艺人和工匠,日本媒体称其为“人间国宝”。从1955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不定期的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每年发给他们200万日元(约14万人民币)的特别扶助金,用以磨练技艺、培养传人。如今,经文部省认定的“人间国宝”已累计360位。日本已有1000项无形文化遗产成为国家级保护项目,其中能、歌舞伎、文乐等3项已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除呵护“人间国宝”外,日本政府还积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用”创造条件。位于东京皇宫护城河畔的“国立剧场”,是上世纪60年代政府专为歌舞伎等传统艺术表演而...
· 江苏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日前在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上通过,这个《条例》自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除了口头传统的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和民间美术、传统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还增加了庆典、竞技和游戏项目。《条例》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传承人的保护,规定“对列入濒危名单的遗产代表作,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制定抢救性保护方案”。抢救性保护包括对年事已高、掌握特殊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其技艺的记录、整理和传承;对珍贵、濒临灭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场所的征集、收藏、保存和修缮等内容。根据《条例》,代表性传承人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政府予以资助。对列入“红榜”建档保护的传承人,政府财政将给予津贴,保障其基本生活,鼓励他们加快传帮带,培养接班人。此外,《条例》还加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