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 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6
转发:0
评论:0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2003年12月7日至1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新世纪饭店隆重举办为期5天

  2003年12月7日至1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新世纪饭店隆重举办为期5天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与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继去年12月举办“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后的又一次大型的遗产抢救和保护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政府官员、著名专家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国内地方政府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共同参与的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与文化发展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在我国尚属首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拥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少数民族同汉族一样,创造了积淀丰厚而又独特的优秀文化遗产,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研讨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艺术遗产、发展当代艺术,对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开幕式上,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同志代表文化部向中外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会议的召开和会议的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长期以来做出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科研机构,是我国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具有代表性的机构,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中心的主要合作机构之一,汇集了众多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的专家、学者。他们在保存和传播民族优秀艺术遗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01年和200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相继成功地举办过‘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座谈会’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相信他们也一定能够为这次学术会议提供良好的服务。”“为了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搜集、整理民间文学艺术,建立民间文艺档案;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传统工艺;开展研究、教学与创作,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播;抢救濒危文化艺术遗产,维护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艺术遗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指出:“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必将为交流各国在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和当代艺术发展方面的经验、探讨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促进和推动这一工作更好的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一家从事专业艺术理论研究的国家级学术机构,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抢救、保护和研究、承续民族艺术遗产。经文化部批准,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中国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组织评审委员会”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以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这些新设机构,都将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给予特别的关注,进一步促进中国艺术研究院一如既往地在抢救、保护和研究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有益的作用。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王文章同志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充分认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以促进全社会不断采取全面的措施,保持和维护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多元文化协调并存的良好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遗产,是人类精神创造的天才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化的精粹。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以及努力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在当代的承续发展,是保持世界多元文化形态的重要基础;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重视他们当代的文化艺术创造并且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保持特色,共同发展,应该是我们不可忘记的责任,也应该是我们以实际行动体现的努力。”王文章同志向大会介绍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在积极从事的少数民族艺术遗产抢救、保护和研究方面的工作,中国艺术研究院目前正在组织进行《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征集和收藏》、《西北五省人文资源基础数据库》、《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集成》等课题,这些课题都将为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产生重要的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代表青岛泰之先生对中国艺术研究院长期以来为保护和推广中国文化遗产的珍贵艺术瑰宝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示赞誉,并特别强调了各民族在抢救和保护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说:“今天中国的现代社会,得益于56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这些民族开展对话、促使意识发展,鼓励创新。表现形式和知识的传播对文化社区至关重要,社区的保护和推动将促进我们的未来发展,并促进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体制的形成。政府的积极性、学者的研究和社区的努力,有助于受威胁的传统及生活方式积极地去顺应变化,或稳定自身以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会议围绕“文化多样性与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与当代艺术发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世界各国民族艺术遗产保护经验”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从会议的总体情况来看,在对抢救、保护及发展问题的认识上,学者们体现出相当清晰的思路,而社会认识却存在着普遍重视不够的现象,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包括各级政府的积极参与;对理论问题的探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理性认识和提高理论的系统性。为了作好保护工作,与会代表还积极倡议建立文化生态区,制定法规、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呼吁将保护的重点放在基层社区、强化知识产权的意识等,并强调要处理好“对艺术的原生态保护与艺术创新的关系”、“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告诫大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应对外来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种种冲击。会上,与会的少数民族地区代表还将向大会介绍了藏戏艺术、青海热贡艺术、苗家歌舞服饰艺术、红河铜鼓艺术、鄂伦春口弦琴艺术和桦树皮文化、柯尔克孜的史诗《玛纳斯》等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

  为了加强与会的中外代表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感性认识,中国艺术研究院还在会议期间举办“少数民族民间歌舞晚会”专场演出,向与会代表展示了新疆族“刀郎木卡姆”、贵州侗族大歌、云南大理白族“绕三灵”、内蒙古蒙古长调、青海热贡藏族歌舞等具有代表性的原生态少数民族民间歌舞。会议还安排与会代表参观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珍贵资料、古琴文物等,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展”。

  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国家博物馆馆长潘震宙、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会会长伍精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代表青岛泰之、文化部人事司司长吕章申、国家民委文宣司司长金星华和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副院长刘茜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善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中心官员克劳拉及驻京代表处文化专员木卡拉、伊朗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萨贝基、澳门驻京办事处主任吴北明,美、英、德、法、日、韩、俄罗斯、意大利、伊朗、奥地利、爱尔兰、葡萄牙、瓦努阿图等国家和我国台湾、澳门地区及国内的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研讨会。从事相关研究的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有宋蜀华、乌丙安、刘魁立、曲六乙、刘锡诚、郝苏民、乌兰杰、朝金戈、葛忠兴、杨德?]、格勒、贾作光、田青、秦序、蔡良玉、龙瑞、张晓凌、王镛、顾森、方李莉、黄在敏、冯双白、项阳、刘祯、傅谨、李心峰、萧梅、吴文科、郑工、牛克诚、王海霞、林秀娣、方宁、祝东力等。来自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省(区)文化厅厅长曹萍、吕家传、于??、赵自庄,州长秦东华、杨宴君,以及少数民族代表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
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各位与会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展现。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与其它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及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文化财富,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搜集、整理民间文学艺术,建立民间文艺档案;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传统工艺;开展研究、教学与创作,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播;抢救濒危文化艺术遗产,维护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艺术遗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与此同时,正如各位代表所熟知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趋增强,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我们在肯定和享有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同时,也必须面对另一种挑战。那就是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多样性特别是世界各少数民族艺术遗产遭遇到严重的冲击和破坏,这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文明的光辉灿烂,首先表现在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基础遭受破坏,将危及文化多样性的整体。因此,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为抢救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民族艺术形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不懈的工作。我们高兴地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立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制度,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受到一致赞赏和好评。这次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该院是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科研机构,汇集了众多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的专家、学者,他们在保存和传播民族优秀艺术遗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我国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机构,也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中心合作的主要机构之一。2001年和200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相继成功地举办过“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座谈会”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相信他们也一定能够为这次学术会议提供良好的服务。

  女士们、先生们,的方针是努力建设先进文化,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是这一方针的重要内容。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为建立完善的国内保护机制和国际合作体系而不断努力。

  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与合作,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多的成果,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一定会在中国以至世界当代艺术的繁荣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最后,祝愿这次学术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并祝各位代表精神愉快!

  谢谢大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王文章
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值此“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各位莅会代表表示热烈地欢迎!

  各国专家学者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总结探讨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问题,对于充分认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以促进全社会不断采取更全面的措施,保持和维护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多元文化协调并存的良好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各民族创造的丰厚的文化艺术遗产,是人类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沉积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综合体现为一个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们成为人类推动文化创新与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可以说,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以及努力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在当代的承续发展,是保持世界多元文化形态的重要基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个少数民族,在各自的历史上都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人类文明。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遗产,是人类精神创造的天才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化的精粹。多年来,我国政府和各个民族对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不断得到加强,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和经验。我国当代各个民族文化艺术具有多元形态、鲜明民族特色的发展,就是建立在对文化艺术遗产抢救、保护、承续的基础之上,同时,又以进取和开放的精神,坚持民族化、现代化、多样化相结合,取得了文化艺术创造上的新成果。

  我们应该充分看到,整个人类文化传统作为有机整体,是由各种不同存在形态的文化相互关联而构成的,其中,包括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而作为绚丽多彩的人类文化的当代呈现,同样离不开各个少数民族独具色彩的文化创造构成。因此,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重视他们当代的文化艺术创造,并且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保持特色,共同发展,应该是我们不可忘记的责任,也应该是我们以实际行动去体现的努力。这是我们举办此次“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重要原因。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各个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和当代艺术的发展,如何保持其独特性和个性,以及如何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协调并存,已成为全球性的人们共同关注的议题。特别是在今天,现代化发展推动的社会快速变迁,引发的文化失调现象举目可见,既存在着现代化建设本身的冲击,或商品化及旅游产业化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消解,但更具危机的是,文化变迁中抛弃传统、追求时尚成为人们的自觉要求。这样一种情况所带来的文化传统的消失,比外力的冲击更具摧毁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少数民族艺术遗产的保护以及保护其民族性的问题,就更显得急迫。今年初,中国文化部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标志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工作,已由项目的实施,进入文化政策、财政投入、项目保护全面实施的阶段。全国各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对艺术遗产的抢救、保护及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扶植,都有很多新的措施。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研究和艺术教育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抢救、保护和研究民族艺术遗产,中国艺术研究院受文化部委托成立的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委员会及“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对于少数民族艺术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也都将给予特别的关注。

  今年9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与自治区文化厅在拉萨联合主办了“全国藏戏发展学术研讨会”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目前,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在组织进行的课题,如《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征集和收藏》、《西北五省人文资源基础数据库》、《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集成》等,都将为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做出努力。

  我相信,通过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必将为交流各国在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和当代艺术发展方面的经验、探讨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促进和推动这一工作更好的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后,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祝此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04年11月16日至1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五洲大酒店隆重举行为期三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代表青岛泰之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是继2002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和2003年“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的又一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茜同志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同志在为大会撰写的致词中指出:“自去年中国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标志着中国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由分散的项目转入系统的保护阶段。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努力创造适宜的社会、经济环境来保护和承续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接续寄寓在古老传统中的人类智慧和精...
·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历史第一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朱利安·赫胥黎希望为国际自然保育联盟提供一个更学术的平台,于是发起一个大会,创办了这一新的环境机构来实现这一目的。第一届大会于1948年10月5日在法国枫丹白露举行,共有来自18个政府、7个国际组织和107家地方性保育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共同签署“建制条案(constitutiveact)”,创立本组织(当时名为InternationalUnionfortheProtectionofNature.)联盟建立后,其首要战略以及机构宗旨便是拓展和推动于世界高速的发展相匹配的、互惠的自然保护管理安排,同时帮助居民和国家更好的保护动植物资源。1978年,灵长类动物学家理查德·罗汉(RichardWrangham)建议IUCN资助由戴安·福西新成立的手指基金会(DigitFund),用以在卢旺达阻止针对山地大猩猩日益恶化的偷猎行为。IUCN回绝了这一建议,与...
· 走中国特色非物质遗产保护之路
事实上,生活在祖国大地的每一个人,时时都享有着祖先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与普通公民不同的是,我们是文化工作者,负有能动地保护与发展文化的责任。而文化传统是浩瀚的历史长河,个人只是一滴水,如果不能作为“鲜纯而有机的组成分子”汇入其中,很难有积极作用,也有负于我们的祖先。众目所瞩,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3年文化部等几大部委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后来又规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称谓)以来,文化保护工作有着令人欣喜、振奋的进展。以我的眼界所及,还没有任何一项“文化工程”,如此广泛地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并且连年得到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作出重大决议、发布重要文件(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当年12月国务院又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
· 论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歌舞、器乐及戏曲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不仅有深远的渊源,而且各民族又具有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光彩夺目,同时又多元一体,正是受这种民族传统的影响,在音乐领域中少数民族音乐表现得更为突出,从而为缔造中国民族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历史角度和少数民族音乐的四种体裁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叙述。【关键词】民歌歌舞器乐戏曲一、民歌民歌是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各民族人民的生产劳动、休息娱乐,社交都伴随着歌唱,如北方各游牧民族,他们在放牧时唱歌(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结婚时唱歌,表达爱情时唱歌,思乡时唱歌。此外,他们还在进行集体竞技时唱歌,挤奶时唱歌。当母畜不肯奶幼畜时,他们也唱歌,一直唱到母畜照常哺育自己的“幼儿”时为止。少数民族民歌中最赏见的是咏唱历史,传说和英雄业绩的叙事歌,代表爱情生活的情歌。进行劳动生产时唱的劳动唱、风俗歌和儿歌等。每逢民族传统节日,婚嫁喜庆的日子或是新房建成的夜晚,...
· 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孙家正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在即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摄影中国网记者赵娜)(中国网5月25日电)2006年6月10日,我国将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自今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将被确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5月25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介绍了即将到来的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以及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孙家正部长指出,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的6月10日将迎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为此,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文化遗产日”活动,确定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他表示,我国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主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