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果树出嫁与周易(图)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1
转发:0
评论:0
果树出嫁与周易(图),    嘉宾:谢谦、王红、刘黎明    本期主讲:四川大学教授刘黎明    宋人

 

    嘉宾:谢谦、王红、刘黎明

    本期主讲:四川大学教授刘黎明

    宋人庞元英《文昌杂录》曾记载江淮地区的一件怪事――朝议大夫李冠卿在扬州所居堂前有杏树一棵,极大,花多而不实,有一媒婆见如此,笑着说:“来春与嫁了此杏。”冬深,媒婆忽携酒一樽来,说是婚家“撞门酒”,索处子裙一腰,系杏上,已而奠酒,辞祝再三,家人莫不笑之。至来春,此杏树结果无数。

    另一位宋人文莹在《湘山野录》记载――处士李退夫者携子游京城师,居北郊,门前有一个自家的菜园子。一日,园中种胡荽。依照当地习俗,主人在播种时需口念“黄段子”,这样胡荽才能长得好。于是,李退夫一边撒种,一边默念着“夫妇之道,人伦之性”云云。不巧,有客来访,李退夫只得把“工作”委托给儿子。其子有些矫情,拿着剩余的种子,边撒边说:“该说的,家父已经说过了。”后来,此事传开,成为当时的一个著名笑话。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笑的。利用两性关系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是一种比较普遍古老的信仰。人们认为两性关系对于植物具有感应影响,从而把(或模拟的)作为促使土地丰产的手段。类似的记载早已见于唐代的文献。段成式《酉阳杂俎》介绍茄子时说:“欲其子繁,待其花时,取叶布于过路,以灰规之,人践之,子必繁也。俗谓之嫁茄子。”此处的“嫁茄子”,与前面的“嫁杏树”性质相同。而宋代民间在元旦日的“嫁树”风俗,也与此相关。《岁时广记》引《四时纂要》:“元旦,日未出时,以斧班驳锥斫枣、李等树,则子繁而不落,谓之嫁树。”结了婚的女子能够生育,那么,结婚的果树自然也能够结果了。把花草树木当作有生命的人一样,这种观念自然地就会把它们分为男性和女性对待,它们就会在真实的意义上,而不是形象地或诗意地实行婚嫁了。基于同样的原理,因某种原因而不能生育的人会妨碍果树的结果。《分门琐碎录・果木志》记载:果木若为僧尼所触,终不复实,切宜记之。

    进一步溯源,春秋时期的“仲春之会”也具有相同的意义。《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有一些学者以为,“仲春之会”是远古群婚制的遗迹,群婚制被历史淘汰后,人类有了性禁忌,而“仲春之会”正是对因性禁忌而形成的压抑起缓解作用的一种办法,它有些类似西方的狂欢节。

    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其实不然。它无法解释这种男女之会为甚么偏偏在仲春之月举行,它也无法解释这种男女之会的强制性保证。依据前面的例子,我们可以认定“仲春之会”是一种祈求丰年的活动。“仲春之会”与一年的农耕之始正好叠合;而所谓“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正说明这种行为是作为一种任务而必须完成的。

    这种神奇的观念,在中国哲学中保存有自己的痕迹。《周易・系辞下》说:“天地�s温,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荀子・礼论》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交而变化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果树
果树的例子黄晶果苹果余甘子扁桃杏鳄梨香蕉蓝莓杨桃腰果樱桃柑橘属(如橙、柠檬、青柠等)椰子榴梿番石榴枣波罗蜜荔枝芒果枸杞欧洲酸樱桃橄榄泡泡属梨桃柿李石榴人心果番荔枝甜栗胡桃参见水果列表核果
· 中国的智慧在《周易》(图)
在中国经济地位提高的今天,提高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地位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有识之士的追求。人们已渐渐意识到,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的营养。那么,中国的智慧在哪里?余敦康先生认为,中国的智慧在《周易》,《周易》的智慧则在和谐。和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以贯之的理念,宋人张载指出的“仇必和而解”更是揭示了《周易》最为核心的价值。余敦康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三智道商国学院特聘导师很难再找出一本书像《周易》一样,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很多西方汉学家都承认,《周易》是全世界历史最久远的一部书,在“岁数”上,《周易》是西方的《圣经》、印度的《奥义书》都难以比拟的。易为群经之首《汉书・艺文志》云:“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指的是伏羲、文王、孔子。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根据研究,伏羲的时代当为新石器时期。《周易》成书历经了上古、中古、下古2500...
· 《周易本义》卷首九图考辨
内容提要本文对《周易本义》卷首九图加以考证。认为,九图虽非是书所应有,然亦非门人所依附。九图乃《易学启蒙》初版旧图,完全为朱熹编纂无疑。同时又对九图源流进行辩析,一一指出其原委与演变过程。强调了朱熹对邵雍先天之学的推衍及对后世的影响。最后指出,考辨九图具有现代意义。认为区分各是各的先天学,将有益于中国哲学史和宋明理学史的研究。朱熹《周易本义》乃诠释经传之作。由于是书自元代以后立于学官的地位,其影响程度非其它易学著作可与之比拟。正因为如此,清乾嘉学派的先驱人物之一胡渭,以《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为靶的,著《易图明辨》以攻其非。今见《四库全书》本《周易本义》,是依南宋咸淳乙丑九江吴革刊本誊录。卷首有《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文王八卦次序》、《文王八卦方位》和《卦变图》九图。《周易本义》卷首九图,是否为本书所应有?又是否出于...
· 《周易本义》卷首九图考辨
内容提要本文对《周易本义》卷首九图加以考证。认为,九图虽非是书所应有,然亦非门人所依附。九图乃《易学启蒙》初版旧图,完全为朱熹编纂无疑。同时又对九图源流进行辩析,一一指出其原委与演变过程。强调了朱熹对邵雍先天之学的推衍及对后世的影响。最后指出,考辨九图具有现代意义。认为区分各是各的先天学,将有益于中国哲学史和宋明理学史的研究。朱熹《周易本义》乃诠释经传之作。由于是书自元代以后立于学官的地位,其影响程度非其它易学著作可与之比拟。正因为如此,清乾嘉学派的先驱人物之一胡渭,以《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为靶的,著《易图明辨》以攻其非。今见《四库全书》本《周易本义》,是依南宋咸淳乙丑九江吴革刊本誊录。卷首有《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文王八卦次序》、《文王八卦方位》和《卦变图》九图。《周易本义》卷首九图,是否为本书所应有?又是否出于...
· 周易的起源与历史变迁
早在远古时代,燧(sui)人氏仰观斗枢,以定天极四方之位。先人(伏羲)则之以画先天八卦,仰观俯察,远求近取而作后天八卦。卦的起源为河图、洛书。八卦图告诉人们关于宇宙自然中的理、象、数。《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到了近古时代,即殷商末年,经过周文王的整理和注述,取名《周易》一书,便成为流传后人的一部经典。“易”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自东周以来,再经过孔子等儒家学派的研究和传述,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作为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