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汪懋麟:茗粥・绿雪・名泉(图)

2017-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8
转发:0
评论:0
汪懋麟:茗粥・绿雪・名泉(图),  《汪懋麟像》卷,清,禹之鼎、恽寿平绘,纸本,设色,纵30.8cm,横185.

 

 《汪懋麟像》卷,清,禹之鼎、恽寿平绘,纸本,设色,纵30.8cm,横185.6cm。

 

    清初康熙年间,以诗文称著的名家有一大批,对于汪懋麟(1640-1688),我最初并没有注意。发现康熙刻本朱素臣《西厢记演剧》之后,觉得改编的手法比较高明,出数略有精简,唱词则仍基本保存,但主唱者颇多变动。应该说还是比较完整地保存了王实甫原作的面貌与思想倾向的。为何如此处理,朱素臣未作任何说明。而汪懋麟则在每出戏后对朱素臣的唱词变动作了详尽论证。可见汪、朱二人是经过交流而取得一致的。我因此决定研读汪懋麟传世的《百尺梧桐阁集》和《百尺梧桐阁遗稿》,希望看到他关于《西厢记》或其他古典戏曲的论述。结果并无所获,观剧诗有数首,但主演者、剧名均不详。不过在无意中,却发现了他的许多品泉、斗茶的诗文。
    
    汪懋麟对茶的爱好可以说罕有其匹,王士�G的《北部汪蛟门传》记载了此人将逝之际的情况:“既得疾,弥留。令洗砚磨墨嗅之,复令烹佳茗以进,自谓香沁心骨。”真可谓终其一生嗜茶之癖迄未稍忌。
    
    值得注意的是,他有时称茶为“茗粥”,这似乎又是把饮茶作为唐宋时代的风尚予以继承的一种提法,因为唐宋时饮茶的方式方法和清初完全不同,蔡襄《茶录》有“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之说,而苏轼也有一首诗说:“偶为老僧煮茗粥,自携修绠汲清泉”。清代饮茶已是冲泡而不煮了,所以一般人就不再称之为“茗粥”了。汪懋麟虽不一定似唐人那样煮茶,但是对唐宋时期饮茶方式,颇为感念,所以饮茶时常发怀古之情。
    
    他的《三月晦日漫兴五首》中有句云:“洗砚微吟自在时,烹来茗粥不嫌迟。”他在自感最潇洒的时候,称饮茶为“茗粥”,语中颇带快慰。到海陵水绘园会晤冒巢民时,冒巢民送了他绘画与�糗�(�舨�),他写长诗答谢,也说:“水绘庵中得真赏,我欲扁舟访溪澳。花浓水曲莺乱啼,细话春窗烹茗粥。”
    
    在另一篇传略中有这样的文字:“而先生一持以公,门绝请谒,退官时偕二三故人论文讲道,茗粥一设,庭户萧然。”这是把“茗粥”和酒肉作对比,认为清官还乡后,故人相聚,仅设“茗粥”,两袖清风的高节,已在不言中。
    
    汪懋麟没有做过尚书、侍郎等高官,地方向宫廷进贡的名茶皇帝即使分赐群臣,也轮不到他。但他确实品尝到了许多好茶,有的还是知名文人亲手制作的。他的《藏天水记》开头就有这样的话:“居士斋居读书之暇,品泉斗茶,稍自娱乐。好事者以四方名茶相饷。”这里的“好事者”,不是好生是非者,而是和汪懋麟很谈得来的那些人。例如官位不低的王士祯、宋琬、田雯、施闰章等人,还有明代遗老方文、冒辟疆、龚贤、邓汉仪等人,汪懋麟与他们的交往都相当密切。
    
    产于宜兴的�舨瑁�乃是他比较喜爱的品种,他到海陵访冒巢民时,冒送给他的就是�舨瑁�诗云:“洞山华蕊原最珍,分饷正值春泉熟。”�舨璨�之于“洞山”也。
    
    就在他答谢冒巢民赠茶的诗中,他念念不忘施闰章任江西布政司参议时赠送给他的名茶敬亭绿雪,进而认为冒巢民的赠品可与“宣城绿雪同芳馥”。诗中还作了夹注:“尚白大参自制绿雪茶见贻,最佳。”尚白是施闰章的号,大参即指参议之职。施闰章是宣城人,宣城敬亭山风景绝佳,敬亭绿雪为其特产。施闰章对“茶”也是内行,能“自制”,汪懋麟认为这是他品尝过的名茶中“最佳”的。
    
    汪懋麟曾在南京秦淮河畔与施闰章过往甚密,并写过一首《尚白大参以敬亭绿雪茶见饷简谢》的长诗。这首诗内容相当丰富,他回忆了自己曾慕敬亭山之名,前往旅游,向寺庙中的僧人索取佳茗;“华蕊浮轻圆”,那是敬亭绿雪初冲泡时碗面上的情景;随之僧人向他谈了最近山上绿雪茶产量不多,因为官府随时索取,有势力者巧取豪夺,种茶户应付不了……
    
    汪懋麟爱茶,但对水之重视较茶更有过之无不及。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不辞辛劳跋山涉水进行实地勘察。康熙十七年(1678)暮春,他花了16天时间,游览了“西湖南北诸山”,他自己说“在水之日较在山为多”,实际上重点集中在石屋、蝙蝠、王乳、射旭、通江、圜公等13个洞,而“呼猿为最怪,龙泓为最奇”。泉则有甘露、真珠、梦泉、茯苓、六一等,“虎跑为最甘”。井则有葛洪井、郭璞井、窥神运龙井、白公茶井等,“龙井为最冽”,池则有金莲、如意、金鳗等,“万工池最旷”。他对于南北诸山的名胜古迹都没有注意,他的旅游目的颇为明确,就是比较各处的水源,作为品茶时的必要选择。
    
    他到济南,亲口品尝了趵突泉,成诗一首:“荇藻冬犹绿,烟波晚最妍,倚栏怀陆羽,恨不到池边。”深为唐代茶圣陆羽未能品尝趵突泉而遗憾。
    
    在扬州故乡时,凡是亲友从江南来,他常托他们带惠山的泉水,但茶天天要品尝,往往仍难以为继。他想出了两个办法,一是外出旅游,一定带上容器,遇到好的泉水就装满带回;二是六月间大雨时,多准备盆罐储藏雨水,妥为保存,他“试诸名茶,色清而香发”,似乎也不比山谷间名泉差多少。
    
    后来到了北京,一住就是12年。这使他十分苦恼,因为雨水少无法存储,而井水也往往苦涩难入口。但他是善于自我宽慰的人,想到在故乡的品茶之乐,仍觉得上天待他不薄,所以说:“今家居有河水可汲,名泉可求,天复厚之以雨泽,近取诸檐楹,不费一钱,所以待人者良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汪懋麟
生平汪懋麟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自幼潜心诗文,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及第,授内阁中书,康熙九年(1670年)为中书舍人。官至刑部主事。康熙十八年与博学鸿词科,不就。长于史学,康熙十九年,入明史馆,与修《明史》。书成即告归。闭门读史著述。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以病卒,年四十九岁。著作工于诗,毛奇龄与汪懋麟论苏轼诗,汪举出“春江水暖鸭先知”句,十分推许,毛氏曰:“鹅也知,鸭比谁先知?”汪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又与宋荦、王又旦、曹贞吉、叶封、田雯、谢重辉等合称“辇下十子”。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
· 清・储麟趾诗
清・储麟趾诗词(宜兴)储麟趾朝代:清《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1702―1783【介绍】:清江苏宜兴人,字履醇,一字梅夫。乾隆四年进士。由编修考选贵州道监察御史,伉直敢言。官至宗人府府丞。有《双树轩集》。《晚晴m诗汇・卷七十五》:储麟趾,字梅夫,荆溪人。乾隆己未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宗人府府丞。有《双检树轩诗稿》。古风馈茶歌戏赠曹地山前辈昔者东坡论茶墨,茶尚白兮墨守黑。墨光可鉴水为用,变现云烟称厥质。山溪女儿解焙茶,初春采采春兰芽。昔贤品茶先品水,始知茶墨非两家。右军潇洒爱笼鹅,墨中之圣记永和。《黄庭》乞与山阴客,烂熳天真此则那。臣仝有诗诗欲仙,嗜茶七碗更翩然。诗兴还从茶味出,茶诗落纸如流泉。地山先生后来杰,笔阵诗瓢两奇绝。晋耶唐耶帖与诗,突过前人人不识。访友频来因树轩,轩中啜茗出平原。先生味之良不恶,携归蟹眼煮黄昏。道子之孙画全册,秋山凝紫春山碧。遍洒珠玑墨未乾,倒薤还兼断钗格。掷...
· 解读:《沁园春・雪》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自问世以来,就被誉为最具帝王之气的千古诗词,原文如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人说,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巅峰之作。有人说,这首词大气磅礴,充满着王者风范,帝王气概;有人说,这首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达到了一种古往今来,诗词艺术成就的最高峰。有人说,这首词的风格极类魏武,甚至比曹操的任何一首诗都要胸怀磅礴,摇曳多姿,这首词里所体现的极度狂放恣意,在词的下阙有着清晰的展示。那么,在这首词中提到的五位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高祖、成吉思汗,毛泽东最佩服谁?小编以为,毛泽东对这五位曾经的帝王都充满着敬...
· 《宋史・汪应辰传》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未冠,首贡乡举,试礼部,居高选。时赵鼎为相,延之馆塾,奇之。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鼎出班特谢。旧进士第一人赐以御诗,及是,特书《中庸篇》以赐。初名洋,与姓字若有语病,特改赐应辰。上欲即除馆职,赵鼎言:“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乃授镇东军签判。故事,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至是,取一年半阙以归。舍人胡寅行词曰:“属者延见多士,问以治道,尔年未及冠,而能推明帝王躬行之本,无曲学阿世之态。”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
· 明・邱懋炜为政清廉 忠君爱民 
邱懋炜(1573―),字以鄂,号肯怡、又号斗初。明万历元年(1573年)生于漳浦九都浔江之畔文卿村的一个书香家庭。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24岁中式举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31岁登甲辰科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升兵科给事中,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调任广东布政使司参议、江西赣州知府,天启元年(1626年)升广东按察司副使,未到任而致仕回乡。邱懋炜历官22年,为政清廉,忠君爱国。沁园春・邱懋炜郑汉琛博览群书,夯实基础,求取功名。看主持乡试,以文取士,择贤为国,不讲私情。坦荡襟怀,上书皇上,反对阉奸胡乱行。恨谋害,对佞臣奸戚,坚决斗争。广传遗爱清声。酬宏志,庆城堡落成。德功碑竖立,公平评价,千秋万代,永树旗旌。建庙修桥,热心公益,石路铺通好进城。兑热望:愿为民造福,永献忠诚勤学登甲忠于职守文卿邱姓传至邱懋炜这一代,为十一世。父亲邱汝恒,有文名且乐善好施,守礼法而敦宗睦族,家教甚严。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