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间的稼轩墓, 在上饶铅山县陈家寨阳原山的半山腰,长眠着素有“酒圣诗豪”之称的南宋杰出词
在上饶铅山县陈家寨阳原山的半山腰,长眠着素有“酒圣诗豪”之称的南宋杰出词人辛弃疾。按理说,如此文武全才的历史名士应该有座像样的坟墓才对,然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却只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墓茔。
穿过崎岖坑洼的乡间小路,汽车在一片田间的路旁停下。附近的乡人说,这里没有通往辛弃疾墓地的专门道路。这就是说,我们必须走过田间纵横的阡陌到达阳原山脚下,再沿着杂草丛生的山间小路蜿蜒前行,方能抵达那位于山坳间的墓茔。
还好,我们可以一路欣赏着沿途的景色。田野上,散布着三三两两备耕的身影,黄色的迎春花和白色的春菊尽情渲染着山野的盎然春意,田间地头、山径两侧,簇簇火红的杜鹃花也在争相开放。我们一边走一边采着路旁的杜鹃花,作为供奉在稼轩墓前的祭品。
辛弃疾墓就坐落在山坳间的阳坡上。折过几条小路再登上十数级台阶来到墓前,只见石砌的墓茔上顶堆黄土,墓旁杂草丛生,青石墓碑上的字迹也早已斑驳陆离。
僻静的山坳、荒寂的墓茔……如若没人提示,想必没有人会想到这里竟然还沉睡着一位曾经金戈铁马的勇士、一位光耀千秋的文豪。幸好,在墓前围栏口矗立着两根简陋的水泥方柱,上面刻着郭沫若题写的联句:“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我们把一路上采的鲜红杜鹃花齐整地供放在稼轩墓前。我们静穆地鞠着躬,默默凭吊着这位千古人杰……
辛弃疾一生三起三落仍能心无芥蒂,始终不渝执著于自己的理想,千百年来令人感佩。偌大的南宋江山,也许只有带湖、铅山这块土地曾慰藉他不屈的心灵。我不该惊讶于他归葬于这片僻静的阳原山坳,也许这里曾寄寓着他20年间的生活意趣,更是他那“只因买得青山好,却恨归来白发多”的愁恨意象的具体写照。
徜徉在稼轩墓前,吟着辛弃疾的那曲《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住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如为谁生。”再看看眼前的场景,心里不免有些凄凉。不过,辛弃疾也在《鹧鸪・天博山道中作》写道:“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此刻,念起这首词,站在这寂静的稼轩墓前,心里头竟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就像茨威格当初在《世间最美丽的坟墓》中写的那样:“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两相对照之下,再看看这座远离尘嚣、孤零零躺在半山阳坡上的稼轩墓,才发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看看周边葱茏的松林山冈以及下面层层空落待耕的梯田,当低吟的风儿拂过脸庞,聆听着农人嘴里喊出的乡语,此刻的稼轩墓愈发地庄严肃穆。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下,“无名的墓冢”更能震撼着每一个前来拜谒的人内心所深藏着的感情。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