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机会(图),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李鸿章中了进士。道光三十年,李鸿章被授予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李鸿章中了进士。道光三十年,李鸿章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由翰林院编修熬到封疆大吏,至少需要三十年。
李鸿章等不了。不久,机会来了,是太平天国起义。
中国社会到了嘉庆年间,社会矛盾积聚,内乱频仍。历嘉庆、道光两朝,中国几乎无日无内乱。小乱也酝酿着大乱。
道光三十年夏,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九月,起义军占永安县,定国号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天王。清军围永安,洪秀全于咸丰二年(1853年)春突围;进攻桂林,未破,改图湖南。在长沙遇到强大抵抗,于是转而进攻湘江下游。咸丰二年十二月四日,太平军攻陷武昌。但是洪秀全并不在此留兵防守,设官立治。他一直向长江下游进攻,沿途攻破九江、安庆、芜湖。咸丰三年正月十一日,太平军攻陷九江;正月十七日,攻陷安庆;二月十日,攻陷南京并定都于此。大清江山已是岌岌可危。
太平军所以得胜,完全因为它是一种新生力量,有朝气能拼命能牺牲。而官军不仅暮气很重,而且腐化堕落,几不成军。当时的官军分两种:八旗和绿营。八旗随着满人的汉化、文弱化,战斗力逐渐丧失。在乾隆嘉庆年间,朝廷用绿营的时候已逐渐增多,用八旗的时候逐渐减少。到了道光、咸丰年间,绿营已成朝廷的主力军,但其腐化程度与政界一样。士兵的军饷很低,又被长官剥削,不得不自谋生路,他们把当兵作为副业。无纪律、无训练,害民有余,打仗不足。而且将官之间的猜忌很深,彼此决不合作。因此,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绿营兵的败绩,就是预料中的事情。
据说,李鸿章有一天在琉璃厂海王村书肆访书,听到安庆被太平军攻陷的消息,“感念桑梓之祸”,同时也认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他首先怂恿工部左侍郎吕贤基上奏咸丰皇帝,提出防剿太平军的方略。工部侍郎大致相当于工业部副部长,说话比翰林院编修管事。次日吕贤基呈上奏疏,咸丰皇帝当即诏令吕贤基前往安徽帮办军务。当时的谕旨有两道:“前任漕运总督周天爵著赏加兵部侍郎衔,会同蒋文庆、吕贤基办理防剿事宜。”吕贤基辅佐周天爵,李鸿章辅佐吕贤基。和“工部侍郎吕贤基著即驰驿前往安徽,会同蒋文庆、周天爵办理防剿事宜。安徽定远县知县现署寿州知州金光筋,即交蒋文庆、周天爵等差遣委用。”看来当时的形势相当紧急。
据载,当李鸿章前往吕贤基家中探问消息时,“及门,闻合家哭声,如有丧者。登堂,文节(吕贤基死后谥文节)自内跳而出,曰:‘君祸我,上命我往。我亦祸君,奏调偕行。’”吕贤基大概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吕的意思是说,你害我去当炮灰,我就害你和我一块去,要死也要拉上个垫背的。其实他不知道,这正是李鸿章想要的。
到前线去,吕贤基看作灾祸,而李鸿章看作机会,李鸿章的眼光独到。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