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三杰兄弟同登科名医耀杏林, 进士亭。摄影/黄津 连州市的西岸镇可谓人杰地灵。该镇有“唐氏公孙三进士”
进士亭。摄影/黄津 连州市的西岸镇可谓人杰地灵。该镇有“唐氏公孙三进士”(公元985年―1034年),宋仁宗特赐唐氏家族的祖居为“金马世第”;到了10多年后的北宋皇佑五年(公元1050年),该镇冲口村的陈氏兄弟又同时金榜题名,双双高中进士。
冲口村陈姓人氏占了绝大多数,说起祖宗先贤,北宋同登进士的陈铨、陈铸兄弟,以及清代名医陈廷佐是他们千百年来隽永荣耀的话题。
■历史回眸
同登进士
为纪念陈铨、陈铸兄弟同登进士这段佳话,村民于清乾隆年间建立一座风景亭,称“进士亭”,供后人景仰。
冲口村里有一座高大的门楼,门楼上悬挂着一块写着“双桂”的匾额,这块匾额记载了冲口双桂坊陈铨、陈铸兄弟二人同登进士的荣耀。
在距离冲口村10里外的马带村,唐氏3代人唐元、唐静、唐炎,从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至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的50年内,分别高中进士,如此公孙蝉联三进士,这在历代科举中也是凤毛麟角。因此,宋仁宗特赐唐氏家族的祖居为“金马世第”。
受此乡贤影响,冲口村兴文风、重教育,族中子弟无不勤奋读书,其中又以陈铨和陈铸兄弟为优。北宋皇佑五年(公元1050年),陈铨、陈铸二人同赴京城殿试,竟双双同登金榜高中进士,此事一时名震朝野,传为佳话。
为显示荣耀,村里将兄弟俩居住的地方誉为“双桂坊”,寓意为“双双折桂”。“折桂”一词源于《晋书・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由此,后人便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
陈铨、陈铸兄弟高中之时,正值北宋内忧外患。当时朝败,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危机四伏。特别是北方强敌契丹和西夏不断地进行军事进犯,在南方则遇武装割据势力,农民武装也纷纷起事暴动。当时在广源州(今广西南宁的西南一带)有一支声势浩大的武装力量,他们一连攻下了广东、广西地区数十个州县。
陈铨、陈铸出身民间,深知民间的疾苦和朝政的腐败,然而作为区区一进士,上无回天之力,下不能解百姓困苦。也许是秉承了魏晋名士的遗风,也许是万般无奈,兄弟俩在中进士之后全身而退,回家乡冲口隐逸余生。
兄弟同登进士却又双双退隐泉林,或许这体现了古代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虽有旷世奇才却又无力施展的愤懑与无奈。陈铨、陈铸兄弟回到家乡后,再也不问政事,每日饮酒为乐,诗书自娱。后来冲口人为纪念陈铨、陈铸兄弟同登进士这段佳话,于清乾隆年间在村中建起了一座风景亭,也称“进士亭”,供后人景仰。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